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行星地球知識點總結思維導圖

行星地球知識點總結思維導圖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3 15:23:32

整個來說的話可能會令人困惑,所以我會把它拆解成幾個部分來講。在閱讀這篇文章的同時你也應該跟着這張從維基百科上得來的圖表一起來看:

行星地球知識點總結思維導圖(表格裡所有的角在行星軌道裡都代表着什麼)1

就跟我們選擇地球上的格林威治子午線作為經線的參考一樣,我們也必須在天空中選擇參考來測量我們的角度。就行星圍繞太陽運行的軌道而言,最常見的參考平面是黃道面(圖中灰色的平面)——地球繞行的平面。對圍繞行星運行的衛星而言,通常是圍繞赤道平面運行。

行星地球知識點總結思維導圖(表格裡所有的角在行星軌道裡都代表着什麼)2

現在你要把行星放進平面裡面(黃色平面)。通常黃道面和行星的繞行軌道面是傾斜的,所以平面之間的夾角就是傾角。

兩平面相交的線叫做交點線。這條線的位置很重要,由于作用在行星軌道上的外力,整個軌道平面會旋轉,參考平面上的交點線也會旋轉(對于日食等這一類事情是很重要的)。

行星地球知識點總結思維導圖(表格裡所有的角在行星軌道裡都代表着什麼)3

所以如果你想要告訴别人軌道的朝向是怎麼樣的,首先,你必須要告訴他們軌道平面(或者同樣的,交點線)的朝向是怎麼樣的。因此,我們必須要在任意參考方向上達成一緻,并且測量該方向與升軌點之間的角度。你會發現行星從交點線的兩個端點中經過。升軌點是行星從平面下升起并越至平面之上的點。

行星地球知識點總結思維導圖(表格裡所有的角在行星軌道裡都代表着什麼)4

傳統的參考方向是阿瑞斯線(那是維基百科頁面的一個符号)。這是春分時朝向地球的方向(記住灰色平面是地球的軌道平面,所以春分時地球将會處在一個特定的位置)。這看起來可能很随意,并且從很多地方看起來也确實是這樣——但是,格林威治子午線也是任意的!你隻需要選擇一個。從阿瑞斯線逆時針方向測量的角度叫做升軌點的經度。這是圖中綠色的角中大寫的omega。

行星地球知識點總結思維導圖(表格裡所有的角在行星軌道裡都代表着什麼)5

但是即使有人已經告訴了你怎麼去确定軌道平面的方位,他們也仍會告訴你如何确定平面内軌道的位置(近心點指向什麼方向?)。我們測量的這個角度是行星運行的方向,從升軌點線開始(圖中藍色小寫的omega)。這個角叫做近心點幅角。

最後,如果你想假設在一個特定時間該行星會在軌道内的哪個位置,那麼你隻要測量近心點到該行星的角度即可(圖中紅色的nu)。這個角叫做真近心角。

行星地球知識點總結思維導圖(表格裡所有的角在行星軌道裡都代表着什麼)6

相關知識

在物理學中,軌道是一個物體在引力作用下繞空間中一點運行的路徑,比如行星繞一顆恒星的軌迹,或天然衛星繞一顆行星的軌迹。行星的軌道一般都是橢圓,而且其繞行的質量中心在橢圓的一個焦點上。

行星地球知識點總結思維導圖(表格裡所有的角在行星軌道裡都代表着什麼)7

當前人們對軌道運動原理的認識基于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認為引力是由時空彎曲造成的,而軌道則是時空場的幾何測地線。為了簡化計算,通常用基于開普勒定律的萬有引力理論來作為相對論的近似。

行星地球知識點總結思維導圖(表格裡所有的角在行星軌道裡都代表着什麼)8

行星(英語:planet;拉丁語:planeta),通常指自身不發光,環繞着恒星的天體。其公轉方向常與所繞恒星的自轉方向相同[1](由西向東)。一般來說行星需具有一定質量,行星的質量要足夠的大(相對于月球)且近似于圓球狀,自身不能像恒星那樣發生核聚變反應。2007年5月,麻省理工學院一組空間科學研究隊發現了已知最熱的行星(2040攝氏度)[2]。

行星地球知識點總結思維導圖(表格裡所有的角在行星軌道裡都代表着什麼)9

随着一些具有太陽大小的天體被發現,“行星”一詞的科學定義似乎更形迫切。曆史上行星名字來自于它們的位置(與恒星的相對位置)在天空中不固定,就好像它們在星空中行走一般。太陽系内肉眼可見的5顆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早在史前就已經被人類發現了。16世紀後日心說取代了地心說,人類了解到地球本身也是一顆行星。望遠鏡被發明和萬有引力被發現後,人類又發現了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2006年後被排除出行星行列,2008年被重分類為類冥天體,屬于矮行星的一種)還有為數不少的小行星。20世紀末人類在太陽系外的恒星系統中也發現了行星,截至2013年7月12日,人類已發現2000多顆太陽系外銀河系中的行星。

作者: curious

FY: 主謂賓賓

如有相關内容侵權,請于三十日以内聯系作者删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