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淤泥能填平嗎?來源:齊魯晚報一項投資3億元的生态治理工程,最近卻因為“破壞生态”遭到激烈質疑4月20日,環保組織“野性中國”的志願者,在雲南大理蒼山白鶴溪附近進行例行的定點溪流觀測時,看到工人們正在對溪流河道進行施工,大量混凝土被平抹在河底,兩側的河堤用小石塊加高并用水泥抹縫,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黃河淤泥能填平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來源:齊魯晚報
一項投資3億元的生态治理工程,最近卻因為“破壞生态”遭到激烈質疑。4月20日,環保組織“野性中國”的志願者,在雲南大理蒼山白鶴溪附近進行例行的定點溪流觀測時,看到工人們正在對溪流河道進行施工,大量混凝土被平抹在河底,兩側的河堤用小石塊加高并用水泥抹縫。
近年來,大理對洱海流域的環境治理投入巨大,但圍繞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有關方面博弈激烈。因蒼山溪流治理引發的争議,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據了解,蒼山由北向南共十九峰,兩峰之間有溪水自山間流下,共十八溪。五條之外的其他13條溪流,在2017年陸續經過了預防泥石流的河道硬化治理(即“抹水泥”)。如今現在這“五溪治理”,無疑是在重走過去的老路。
河底“抹水泥”,到底行不行得通,雙方各執一詞。設計方稱上遊河段縱坡大、水力沖刷嚴重,對河道破損、河堤底部被掏空的河段,唯有采用混凝土結構強化加固,方能保障道路和橋梁的安全。可環保人士卻認為,硬化河道意味着生物多樣性的消失,河道失去自淨能力,水土涵養功能被人為阻斷,水流加速反而加大了道路涵洞的洩洪壓力,這事實上跟工程的目标背道而馳。而且建設方還存在“未評先建”“未批先建”的問題。
有專家指出,河底“抹水泥”并不是治理斷流、河道破損等問題的唯一辦法。比如蒼山十八溪防洪标準并不高,隻需在橋梁等位置進行适當加固。另外,還可以通過工程固坡的方法解決;在溝道下遊,為了減少生命财産損失,可以留足水石流堆積區面積,不要搞建設,并做适當防護。在這個意義上,選擇給河底“抹水泥”進行生态治理,這樣的做法值得商榷。而且這一工程耗資3億元,投入了大量公帑,如果得到的卻是破壞生态環境的結果,那這樣的生态治理工程可謂“有百弊無一利”。
進行生态治理,首先要能尊重生态、敬畏生态,要多用符合自然規律的辦法來處理生态問題,河底“抹水泥”式的治理,顯然有違背自然規律的嫌疑,很有可能對生态環境造成破壞,成為一筆“生态欠賬”。
在遭到環保組織的質疑之後,當地政府反應迅速,這項工程停擺,相關部門還組織業主方、設計施工單位與環保志願者進行了會談,表态支持志願者及網友積極參與到項目中來,為項目提出意見建議,此外,還向社會公布了意見收集郵箱。當地政府的積極反應,值得肯定。但這項工程是否還會繼續下去,河底“抹水泥”的生态治理做法是否還會照舊,這些都還要打上問号。
關鍵在于,河底“抹水泥”究竟是有利于環境治理,還是會對生态環境造成破壞,這些都需要更高級别、更權威的環保部門介入,來為這件“公案”定紛止争,尋找到更有利于公共利益、生态環境的解決方案。
如果河底“抹水泥”生态治理工程,确實存在破壞生态環境的問題,也不能隻是簡單“叫停”,還要一查到底、追責到底。3億元的财政投入打了水漂,十幾條溪流的生态環境遭到“滅頂破壞”,巨大的“财政賬”和生态賬,要有責任人“埋單”,唯有如此,才能避免類似問題再現。(戴先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