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年内第二家跌破ipo的企業

年内第二家跌破ipo的企業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1 02:30:02

年内第二家跌破ipo的企業(他要帶老鄉雞去IPO了)1

老鄉雞也要去IPO了。

投資界從安徽證監局官網獲悉,在一份“安徽轄區拟首次公開發行公司輔導工作基本情況表”中,赫然出現了中式連鎖餐飲品牌——老鄉雞的身影。文件顯示,老鄉雞已于今年9月底與券商簽訂上市輔導協議,正式沖刺深交所主闆IPO,有望成為國内中式快餐上市第一股。

老鄉雞的背後,是一位60後退伍軍人白手起家的勵志故事。1961年,束從軒出生在安徽省肥西縣的一戶農民家庭,21歲結束軍旅生涯後回到老家養起了雞。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接觸到快餐行業,于是決心大轉身。2003年,第一家“肥西老母雞”中式快餐店在合肥舒城路正式開業,這正是老鄉雞的前身。

18年時間,老鄉雞從肥西開到合肥,又從安徽擴張至全國,累計開出超千家門店,營收超30億元,是妥妥的中式連鎖餐飲巨無霸。投資界了解到,今年曾有投資人對老鄉雞喊出了200億的天價估值,但目前為止,老鄉雞的身後僅僅隻有加華資本一家機構投資方。

無獨有偶,同樣主打中式快餐的老娘舅也剛剛邁出了IPO步伐,而粵式火鍋連鎖餐廳撈王已于9月在港交所提交招股書,還有老牌餐廳綠茶二次遞表,再次向港股IPO發起沖擊。眼下,中式餐飲賽道擠滿了VC/PE投資人,這一門以往“不性感”的生意也開始迎來一波上市潮。

從養雞到開出千家快餐店

59歲安徽老鄉,計劃去IPO敲鐘了

老鄉雞的背後,是安徽人束從軒白手起家的創業故事。

年内第二家跌破ipo的企業(他要帶老鄉雞去IPO了)2

1962年,束從軒出生在安徽肥西,長大後參了軍。1982年,20歲的束從軒從部隊複員,回到老家肥西縣,彼時的農村“包産到戶”發揮出了巨大能量,農民們過上了年年有餘的日子,但束從軒不想像老一輩一樣繼續種地,他開始琢磨新的出路。

餘糧多了,可以養雞,那時候家家戶戶院子裡都有幾隻,束從軒倒覺得可以當個事業來做。于是,他拿出結婚時父母給的1800塊錢,買了1000隻雞,專心搞起了創業,自此開始了與“雞”打交道的生涯。

當時,養殖戶以養殖白羽雞為主,原因是這種雞個頭大而且飼養時間短,大約40多天就能出欄,價格還便宜,但口感遠不如土雞。束從軒不打算随大流,就養安徽本地的肥西老母雞。果然,土雞大受歡迎,束從軒的1000隻雞為他帶來了第一桶金,近10000元,這在當時可不是個小數目,“手那個抖啊,數了3遍都沒數對。”束從軒曾回憶。

他年輕,又肯下苦功夫研究,甚至有7年的時間直接住在了雞棚,以至于蒙着眼睛在雞舍走一遍,他光靠聽就能知道養的雞有多大,是冷了還是熱了,病了還是健康。到了1990年,束從軒成立了正旺養殖公司,成為合肥最大的養殖戶。但市場逐漸供過于求,利潤明顯下滑,有一段時間他很是傷神:“難道一輩子就這麼養雞?”

轉折在1999年來臨。一次意外的機會,束從軒得到了餐飲業特許經營的培訓信息,他帶團隊進去學習了3天,第一次深入了解快餐業和連鎖經營行業。他決定做一個中式快餐連鎖店,打造雞産品全産業鍊。随後,這個餐飲門外漢開始四處奔波選址、砸錢裝修,最頭疼的還有研發菜品,每天殺一兩隻雞來研究雞湯,這些都是巨量的投入。

2003年10月,在合肥市區繁華的舒城路上,束從軒開了自己的第一家飯店、老鄉雞的前身——肥西老母雞。這是一家專為中國人口味打造的餐飲店,經營雞湯炖品和以雞肉為主的中式菜品。由于店鋪新穎,生意火爆,束從軒又開了幾家連鎖店,但年底一算賬,全都是虧損的。原來,菜品和運營成本都太高,束從軒請了一個職業經理人,又對員工進行培訓和精細化管理。到了2011年,肥西老母雞在安徽開出了130多家門店。

創業就是一個困境接着另一個困境。在安徽聲名大噪的肥西老母雞想要出省,卻因為名字中的“肥西”地方色彩太過濃厚,很難讓消費者認同。當時,找到束從軒想要投資的VC們也對公司能否順利出省頗為介意。但想要換名字談何容易,肥西老母雞已經成為了安徽的一張名片,各方阻力不說,當地居民也有着深厚感情,最後還是束從軒力排衆議決定改名,他要讓這碗雞湯走向全國。

2012年3月,從合肥馬鞍山路店開始,“肥西老母雞”的招牌被摘下,換上了草綠色背景、白字的“老鄉雞”招牌。老鄉雞的故事開始了,束從軒還砍掉了生禽零售等多元業務,養殖行業由下遊工廠負責,一心一意撲在餐飲上。自2016年起,老鄉雞才接連入駐南京、武漢等城市,并在2018年收購武漢永和,全國化擴張步伐正式提速。

同很多傳統餐企一樣,老鄉雞也帶有家族式色彩。2012年,束從軒的兒子束小龍大學畢業回國,直接進入老鄉雞,他從最基層的養殖場做起,然後從門店服務員,一步步做到了店長、區域經理,如今,他是老鄉雞餐飲集團總經理。

目前,老鄉雞在全國擁有1000多家快餐店,59歲的束從軒靠着和“雞”打交道,把一家快餐連鎖店慢慢推到了IPO的大門前。

估值200億,背後僅有一家投資方

老鄉雞靠什麼去上市?

那麼,一家連鎖快餐店何來底氣要去沖擊IPO?

老鄉雞曾公開過這樣一組經營數據:2019年在全國有800家直營店,2020年宣布進入北上深杭,目前在全國擁有1000多家店,分布在安徽、南京、武漢、上海、深圳、北京、杭州、蘇州、徐州等地;截至2020年,老鄉雞已累計服務消費者6億人次,日均服務50萬人次;此外,年銷售額超30億元。

前不久,老鄉雞還發文稱,公司用了12年時間跨過10億元;又用了2年時間,跨過20億元。從2011年到2019年,其利潤翻了33倍,銷售收入翻了32倍,年均增速在40%左右。

投資界獨家獲悉,今年以來,有多家VC/PE機構試圖以200億元估值投資老鄉雞。但到目前為止,老鄉雞的投資方僅有加華資本一家:2018年,老鄉雞獲得加華資本2億人民币的A輪融資。完成那一輪融資後,老鄉雞順利走向全國。

為什麼會投資老鄉雞?據悉,加華資本投了同在合肥的洽洽瓜子,投資人經常過去出差,曾在機場的老鄉雞快餐店嘗過雞湯,第一口就很驚豔,有家裡的味道。加華資本就此與老鄉雞結緣。

加華資本創始合夥人、董事長宋向前坦言,中式快餐系統的成功和品牌的崛起在今天的時代是個确定性很高的事情,老鄉雞的全産業鍊直控優勢、中央工廠生産品控、标準門店賦能系統等等,足以使它成為定義中式快餐系統的中國範式和标準。而且,中國是一個14億的巨大流量池,誕生一個與人口規模總量和經濟總量相适應的全球品牌是值得期待的。

在圈内,老鄉雞的管理能力為人稱贊:一是有全産業鍊運營能力,從前端養殖、中斷加工制造到終端的快餐制造的全産業鍊能力在支撐;二是有精細化管理的能力,就連抹布應該擺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使用,用在什麼地方,都寫得一清二楚;三是具備标準化可複制的能力,能夠快速裂變。

雖然成立多年,但老鄉雞真正大火卻是在2020年疫情期間。去年2月,元宵節剛過,一則老鄉雞董事長束從軒手撕員工聯名信的視頻走紅,播放超千萬——疫情期間,老鄉雞損失保守估計5個億,遭受重創,聯名信的内容是員工自發不要工資,束從軒則回應,“哪怕是賣房子,賣車子,也會千方百計确保員工有飯吃,有班上。”引發熱議。

趁着熱度,3月,老鄉雞花200塊錢辦了一個土味兒戰略發布會,宣布進軍全國市場、獲得銀行10億授信貸款和戰略投資、計劃新增招聘5000人。8月,老鄉雞又宣布嶽雲鵬為代言人。幾番折騰下來,老鄉雞算是出圈了。

人們赫然發現,一向“土裡土氣”的老鄉雞,卻深谙年輕一代的語言風格。在一次公開演講中,束從軒曾說,“近年來我覺得要想把餐飲生意做好,就要混進年輕人的圈子,這樣我也能變年輕。”

不過,中式連鎖快餐也有難逃的魔咒,想要做大規模,就難以保證單店的效益;年銷售額的老鄉雞利潤究竟如何?或許隻有等到提交招股書的那一天才能知曉。

今年,餐飲上市潮來了

這一條賽道來了很多投資人

一波浩浩蕩蕩的餐飲上市潮正席卷而來。

與老鄉雞步調一緻,成立21年的中式快餐連鎖品牌——老娘舅也在沖刺IPO。今年10月,發家于浙江的老娘舅在浙江證監局披露輔導備案公示文件,計劃在A股IPO。

坐擁400家門店,老娘舅身後同樣是一對上陣父子兵。根據老娘舅的輔導備案信息顯示,老娘舅實際控制人為楊國民、楊峻珲父子,二人合計持股53.08%,家族特色明顯。值得一提的是,老娘舅的股東陣營裡還浮現香飄飄董事長蔣建琪的身影,系老娘舅的第三大個人股東。

年内第二家跌破ipo的企業(他要帶老鄉雞去IPO了)3

而不久前,曾經的“網紅”中餐廳綠茶再一次向港交所提交招股書。2004年,王勤松路妍夫婦在杭州開設了為旅客提供餐飲和住宿的綠茶青年旅舍,融合、性價比的特點吸引了一批食客。直到2008年,這對夫婦才正式開出了綠茶的第一家門店,後來走出浙江後,一度火成“網紅”餐廳。發展至今,綠茶已在全國有208家直營門店。

還有,中國排名第一的粵式火鍋連鎖餐廳——撈王,也于今年9月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拟主闆挂牌上市。此外,頂新集團也被傳出要将德克士和康師傅私房牛肉面打包納入香港IPO,不過後來官方回應表示:“有此規劃,無具體進度”。

不難看出,中式餐飲上市潮正呼嘯而來。今年以來,不止一位投資人向投資界預言:未來兩年,在香港上市的餐飲企業或将達到十家,随着這些企業上市,餐飲投資将更加活躍,有望批量出現一批百億人民币市值以上的巨無霸。這一幕在以往是不敢想象的。

實際上很長一段時間内,中餐被認為與資本無緣。梳理原因,無非是中式餐飲行業門檻低,高度分散,高度競争,而且也存在高風險——速生速滅,很難形成壟斷。加之其财政不透明,管理不規範,常常被認為不夠性感,因而不受投資圈看好。與此同時,國内好的餐飲企業,要麼是家族式經營,要麼坐擁充裕的現金流水,大多不願意接受風險投資。這也是餐飲行業資本化道路上存在已久的一個死穴。

直至2020年初的疫情後,遭受重創的線下餐飲因現金流緊缺,對風險投資的認知和态度開始發生轉變。就連曾放言永不上市的西貝創始人賈國龍,也悄然間轉換了态度,“我改口了,如果有合适的時機,我們會選擇資本投資西貝”。眉州東坡創始人王剛也對上市持樂觀态度:“通過疫情,我發現要做成百年老店,上市是最好的途徑之一。”

此後,VC對餐飲賽道的信心重燃,投資人開始緊鑼密鼓地看項目。今年上半年,在拉面、新茶飲、炸串小吃、中式烘焙等細分賽道的狂熱帶動下,餐飲投資賽道堪稱大爆發,一筆筆意想不到的大額融資頻頻發生。有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年8月,全行業投融資件數達86起,總投金額為439.1億元,已經超過2020全年的兩倍。

一位正在看餐飲消費的上海VC投資人道出了他的邏輯:“中國14億人口,一日三餐是大事,餐飲剛需且高頻,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可以培育出一批大品牌,百億級甚至千億級的品牌都将出現。同時海底撈、九毛九等上市後的表現,也為這一波餐飲投資和IPO做了示範。”

不過也有專注消費的投資人擔憂,現在的餐飲估值有泡沫,“中國一定會誕生一批大體量的餐飲公司,但不會像現在看上去這麼多”。他還強調,餐飲行業有一套歸屬于這個行業的循序漸進的法則,不會像互聯網那樣爆發式的增長。那些用互聯網增長模式來評估餐飲項目的VC/PE機構,最後可能會“賠得很難看”。

須知道,中餐是一門“苦”生意,一代企業家在經曆十餘年甚至二十年的苦心經營後,才能做出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品牌。眼下,這一波快速膨脹成長的中餐獨角獸,未來還能走多遠呢?相信時間會給出答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