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人們一般把秋季出現的第一次霜叫作「霜降」也有叫「菊花霜」的,因為此時菊花盛開。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秋向冬過渡的開始。
霜降有三候:一候豺乃祭獸。豺捕到了野獸後,先陳列出來再食用,仿若祭祀;二候草木黃落。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此時節草木枯黃,落葉滿地;三候蟄蟲鹹俯。
準備冬眠的動物開始藏在洞穴,不動不食,準備好過冬。
霜降日,氣肅而凝,露結成霜。醉人楓紅與桐黃。百草盡謝,菊華獨芳。柿紅枝重,蟹肥骨黃。東山橘子紅,荔浦芋艿肥。天涼好個秋,寒煙暮雨,記得添衣。
北方的童年的深秋,就是一顆一顆挂在樹枝上的紅柿子。想起來就饞得慌。
柿子挂滿枝頭的樣子真是好看。在北京,也許是從一個四合院的瓦片牆上延展開來的一片,也許是從朱紅漆的城牆裡探出的一團。點點橙紅在陽光下閃閃,映着北京的湛藍天空,襯着呼嘯而過的鴿子聲,好一個北平的秋。老舍先生便在自家院子裡種了柿子樹,把院子取名為“丹柿小院”。深秋時節,全家都忙活摘柿子,把整個兒搪瓷浴盆都裝滿了。老舍先生就把這些柿子當作禮物送給友入。
柿子的好吃,在于咬破一點皮兒後吮吸的那一口。甜甜的綿軟的汁水,混合着柿子肉的經絡一齊入口,妙不可言。
文人畫中的柿子,第一個想起的是牧溪的《六柿圖》。六隻水墨勾勒的形态各異的柿子排成一排,煞是可愛。齊白石也畫過《六柿圖》。堆放在籃子裡的六枚青柿,有的微黃,有的略青。近九十的高齡,畫的卻是童年印象。齊白石愛柿,自稱"柿園先生”。在文人眼裡,柿子之美,不僅僅在于嘉果。明文震亨在《長物志》中說柿有七個美德:一壽,二多陰,三無烏巢,四無蟲,五霜葉可愛,六嘉實,七落葉肥大。
霜葉可愛,是說柿葉秋曰會變紅,在霜降時節可娥美紅楓。唐鄭谷的"蘿渚白波喧夏門,柿園紅葉憶長安",唐韋莊的"柿葉添紅景,槐柯減綠陰",那情緻竟然比楓葉還要多出幾分來。
落葉肥大,對古人來說,則有别的用處。在宋代以前,紙很金貴,窮書生習字不舍得用紙張,便取來柿葉做紙用。楊萬裡的”卻憶吾廬野塘味,滿山柿葉正堪書”說得正是以柿葉來習字。柿葉确也為古入記載文字起到大用處。元末文學家陶宗儀隐居田園,耕種之餘會拾柿葉來記事,記了滿滿幾甕柿葉,後來整理成了《南村辍耕錄》這本。
柿子味甘、澀,性寒,歸肺經。柿果、柿蒂、柿霜、柿葉均可入藥。《本草綱目》中記載“有健脾澀腸,治嗽止血之功"。著名的柿子品種,有河南涓池的牛心柿、山東的蓮花柿、河南的雞心黃柿、陝西富平的尖柿、浙江杭州古蕩一帶的方柿等等。此外,還有蓋柿、火柿、羅田柿、脆柿等等叫不完的名目。
俚語形容有入欺軟怕硬,會講"揀軟柿子捏"。近年吃到山東和陝西一帶的"脆柿",還真是硬茬兒,捏不動,硬邦邦,橫切開,果肉呈好看的米字花形。入口像梨般脆生生的,倒也清甜不澀口。
童年吃的柿子,是北方的“蓋柿"。蓋柿大而扁圓,攔腰有一圈凹痕。在童年記憶中的東北,柿子和凍梨一起,成為物資稀缺時代東北冬天僅有的水果之一。柿子就直接凍在窗外,吃的時候端回來化在水裡,周身結上一層冰磋。凍柿子的口感和未經冷凍之前大不同,口感和味覺都有了一個質的升華。肉質會變得更稀塘,味道也更甜,沒有了澀味。咬破一個小口,大口吸,簡直就是在喝柿子汁。
除了凍柿子以外,冬天想起來便會流口水的,還有綿綿蜜蜜的柿餅子。柿餅子外面挂符甜甜的糖霜,皮很有咬勁。咬開皮,肉質卻帶着塘心,外韌裡嫩,這種口感的對比很曼妙。柿餅是用柿子去濕加工制作而成的一種幹。果做成幹果的好處,一是利于存放,二便是在口感味覺上的另一種蛻變。柿餅外部的那層糖霜,不容小觑,這叫柿霜。它并不是澱粉,而是由内部滲出的葡萄糖凝結成的晶體構成。這在中醫中可是一個寶,可生津利咽、潤肺止咳,對口瘡、咽喉痛、咽千咳嗽都有效。
我曾經花了一整年的功夫去尋找好吃的柿餅,最後圈定的,是陝西富平的柿餅。富平從漢代就開始栽植柿子。在日本吉野有一個柿子博物館,裡面的文字記載:“世界上柿子生産國為中國,集散地為青州,優生區在富平。”每到臨近霜降時節,我便開始向陝西的友入間柿餅的事。那富平小村莊裡的當地人回信,柿餅要等到每年霜降以後才開始做。之前做的柿餅,是無法稱為好的富平柿餅的。霜降以後做的柿餅口感才甜美,挂霜越來越多。從霜降開始制作起來,上市也要等到小雪時節了。
中國農入嚴格遵守節氣時令耕種收成。二十四節氣尊重時令的天入合一精神,在山野鄉間被中國人最好地秉承着,印在祖祖輩輩傳承的血脈裡。
柿子還可以綻放在植物染工藝上。将青柿、柿蒂、柿葉梓汁,過濾,取汁液塗抹在布匹上。布匹在柿子霍含的單甯作用下,便會呈現好看的柿色。日本入管柿染叫作“太陽之染。"經過柿染的布匹,可以防腐,經過日曬顔色還會加深。友入從日本收來幾塊柿染老布做茶席。那老布橙紅中已帶熟褐,挺括,厚實,帶着歲月包漿,煞是好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