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作者:衛東青
倉央嘉措的情詩
是很多人的心頭好和白月光
市面上有好幾種翻譯版本
其中的“情詩二十四”于道泉先生譯為:
若要随“彼女”的心意,
今生與佛法的緣分斷絕了。
若要往空寂的山嶺間雲遊,
就把“彼女”的心願違背了。
曾緘先生翻譯為: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别傾城,
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一句“不負如來不負卿”
很多評論家都認為這個翻譯出神入化
達到了所謂“信達雅”的标準
嚴複在《天演論》中提出:
翻譯作品内容忠實于原文謂“信”
文辭暢達謂“達”,有文采謂“雅”
我們今兒個要谝的這個
新疆焉耆方言詞“卡碼”
就是從藏語借詞而來
這個詞一開始是純粹的音譯
但是在傳播使用的過程中
又産生了意譯的神奇效果
可謂是一樁信達雅的美談
卡碼,新疆焉耆方言音讀為【kǎ màr】
“碼”字有清晰的兒化音
指“合适、正好、把握、公道”
焉耆方言說一個東西“價錢卡碼”
意思是“價錢公道、合适”
說“鞋子穿上卡碼”
意思是“鞋子剛好合腳”
說“心裡頭有卡碼”是指“心裡頭有把握”
說“将卡碼”是指“正合适、剛剛好”
“卡碼”一詞是根據藏語音譯借詞而來
在藏語裡是指“規矩、尺度”或者“辦法”
這個詞是典型的青海方言詞
是由青海移民帶到焉耆的
最初隻在焉耆永甯鄉(鎮)一帶流傳
後成為焉耆方言中的高頻詞
根據據李榮先生主編的《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
《西甯方言詞典分卷》中解釋:
卡碼,其一指(鞋、衣服等)大小合适,
如:“這個鞋穿上卡碼嗎?”
其二指主張、主意,
如:“家心裡卡碼有啢?”
“卡碼”雖然是個音譯詞
但在表示“合适、正好”這個義項上
單從字面上也能解釋得通
“卡”可理解為
“卡在正好中間的地方”
也可理解為“卡尺、卡規”
“碼”可理解為“尺碼、砝碼等度量”
“卡碼”就是指“正好卡在數量、長短等
最合适的地方,達到剛好的效果”
即我們常說的“卡在點上”
這個詞即便是觀者望文生義
也能理解其意思
可以說是“音譯 意譯”的完美結合
達到了“信達雅”的境界
就像我們之前谝過的
維吾爾語音譯詞“砍土镘”
一看或者一聽
就知道是一種鏟土的勞動工具
我們說一部中華民族的曆史
就是一部各民族不斷交往交流交融的曆史
中華民族在形成和發展的曆程中
由多元到一體、由交往交流到交融
最終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誰也離不開誰的格局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語言的共生和交融
形成和諧的語言關系系統
根據青海方言研究者的考證
青海方言中的很多詞
都是來自藏語的音譯詞
如“多羅”是藏語“頭”的音譯詞
而青海方言中的“倒多羅”
就是“反過來、反過頭”的意思
與“卡碼”這個詞類似
“砝碼”在藏語中是“厲害、本事大”的意思
青海方言中的“砝碼”或者“法馬”
就是指“厲害,程度深”
“攢碼”在藏語裡是
“精明、幹練、漂亮”的意思
青海方言中的“攢碼”就常用來誇贊女子
如“那個尕媳婦你甭看個子不大,人可攢碼。”
“其碼”在藏語裡就是指
“切成一節一節的羊肉腸、面腸等”
青海方言把肉腸就叫“其碼”
如:“哎喲,這個娃娃胖着,
胳膊就像其碼節節啊。”
“完碼”在藏語裡特指“鋁鍋”
青海方言把鍋就叫做“完碼”
如:“其碼是待完碼裡煮熟的。”
青海方言中的
“卡碼”“砝碼”(法馬)“倒多羅”等詞
由青海移民帶到焉耆
後逐步融入焉耆方言
成為焉耆方言口語中的高頻詞
這是各民族不斷交往交流交融的
一個生動例證
“砝碼”(法馬)一詞我們之前有專門谝過
也是“音譯 意譯”的完美結合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