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及商戶的命運?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新聞随筆】,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消費者及商戶的命運?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新聞随筆】
作者:史洪舉(法官)
近日,國家網信辦等四部門聯合發布了《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根據規定,算法推薦服務提供者應當向用戶提供不針對其個人特征的選項,或者向用戶提供便捷的關閉算法推薦服務的選項。算法推薦服務提供者向消費者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應當保護消費者公平交易的權利,不得根據消費者的偏好、交易習慣等特征,利用算法在交易價格等交易條件上實施不合理的差别待遇等違法行為。
所謂根據消費者偏好、交易習慣“在交易價格等交易條件上實施不合理的差别待遇”,實際上就是我們說的大數據殺熟。同一段路程,打車軟件對兩部手機的報價不一樣,旅行App和網購平台“看人下菜碟”,為老顧客提供高定價商品……消費者被差别對待,越是熟客越吃虧。大數據殺熟有違商業倫理,透支消費者信任,屬于變相價格歧視,還可能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
特别是,由于互聯網平台和商家占據信息優勢和技術優勢,且市場環境瞬息萬變,商品價格随時變動,甚至每天都會出現幾次漲跌,消費者很難識破殺熟行為。互聯網平台掌握用戶信息,可以根據算法對消費者“畫像”,并提供有差别的定價和服務,實施隐蔽而精準的殺熟。消費者則處于弱勢地位,既不了解商家的定價策略,也無法知曉商家針對不同地區、時間段的購物者的定價差别。
除非在同一時間段内,在同一地區,有多個具有相同“會員級别”的消費者購買相同商品,否則,莫說普通消費者,即便監管部門也難以分辨何謂正常的價格變動,何謂殺熟。因此,在技術進步背景下,如果不對大數據殺熟說不,消費者難以享受到技術進步帶來的紅利,隻能淪為被算法算計的“韭菜”;而互聯網商業也會失去便民屬性,淪為強勢商家宰割消費者的“幫兇”。
消費者應該平等地享受互聯網和大數據發展帶來的紅利。《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禁止大數據殺熟,要求互聯網平台提供便捷的關閉選項,且應提供選擇或者删除用于算法推薦服務的個人标簽,精準施策、有理有力。當然,具體執行過程中還應加大查處力度、執法力度、處罰力度,并需要以大數據技術反制大數據殺熟,真正讓權利長出“牙齒”,讓算法守好“規矩”。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06日 02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