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一個樓有兩個門牌

一個樓有兩個門牌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3 16:55:58

大小新聞客戶端4月15日訊(YMG全媒體大小新聞記者 紀殿國 攝影報道)從3月25日至4月14日,家住芝罘區白石新城的市民紀女士一直奔波在多個部門,尋求開具一紙證明:證明她現在住的房子,就是2004年貸款買的那套房子。可是,她卻在原開發商、房産交易中心、轄區派出所處處“碰壁”。這些部門答複說:找不到門牌号變更的原始檔案,不能開具證明。

為了二套房貸,扯出16年前“糊塗賬”

紀女士家要買第二套房子,在公積金中心審核貸款材料時,發現他們夫婦名下,除了現在居住的“芝罘區青年南路268号-XX-XX号”以外,相關征信系統裡,還有一套2004年5月貸款的“新海陽 白石新城 1-XXXX号”(已經結清貸款)。

一個樓有兩個門牌(同一套房子出現兩個門牌号)1

一個樓有兩個門牌(同一套房子出現兩個門牌号)2

紀女士當年的貸款抵押合同

“我們當初通過開發商辦理的首套房貸款,門牌号是開發商定的。後來房産證的門牌号,也是開發商定的。這兩個門牌号就是同一套房子。” 紀女士拿出了2004年的貸款合同以及房産證。

公積金中心工作人員表示,需要證明這兩個門牌号就是同一套房子,否則等同于已經有了兩套房子,再貸款屬于三套房,按照規定不予受理。

自3月25日起,紀女士就開始了尋求開具這紙證明的苦旅。

求助原開發商、房管部門、派出所,全遭“碰壁”

“我首先找到小區物業,物業給我開了證明。證明‘新海陽 白石新城 1-XXXX号’現變更為‘芝罘區青年南路268号-XX-XX号’。可是因為物業是後來換的,不屬于最早期的物業,這樣的證明,公積金方面不認可。”紀女士告訴記者。

由于原先的開發商已經更名,紀女士在居委會的幫助下,終于找到了原開發商更名後的新公司。工作人員表示,由于時間久遠,查不到原始底案,公司現有的材料隻是登記了“芝罘區青年南路268号-XX-XX号”,沒有“新海陽 白石新城 1-XXXX号”的記錄。因此,原開發商拒絕開具證明。

無奈的紀女士又找到房産交易中心,這裡的工作人員經過查找檔案,也沒有找到門牌号變更的原始檔案,也不能開具兩個門牌屬于同一套房子的證明。“房産交易中心給我開的‘煙台市不動産登記資料查詢結果證明’裡,我們家沒有‘新海陽 白石新城 1-XXXX号’房子,但這個證明,沒能起到證明兩個門牌屬于同一套房子作用。”紀女士說。

一個樓有兩個門牌(同一套房子出現兩個門牌号)3

“公積金中心說,這證明可以到轄區派出所去開,因為那裡會有變更檔案。”紀女士又找到社區片警,片警熱心的向派出所領導彙報,可是經過戶籍警察查找,也沒有找到小區門牌變更檔案。“派出所說,開發商來登記的就是‘芝罘區青年南路268号’,所以也沒有辦法出具證明。”

紀女士轉了一圈,又回到原點——多個部門都不能證明“我媽是我媽”。紀女士無奈向12345投訴。

經過協商用鄰居證明替代,終于結束22天奔波路

4月14日上午,YMG 全媒體記者陪同紀女士再次找到位于芝罘區萬達金融中心的原開發商。一名女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已經和領導彙報了這件事,可是我們現在的檔案,隻能證明叫‘芝罘區青年南路268号’。所以不能開這個證明。”記者詢問可否查找一下購房收據之類的原始資料,該工作人員說:“找不到了,人員都換了好幾茬了。”

YMG全媒體記者随後與紀女士來到煙台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芝罘管理部。該管理部工作人員向記者說明需要證明的相關規定。該工作人員現場與紀女士所在社區片警通了電話,片警在電話中闡述了不能出具證明的原因。

“我們也遇到這種購房時和落戶時門牌号不一緻的情況,開發商可以出具變更證明,派出所、房管部門也可以出具證明。”該工作人員還向記者出示了兩份分别由煙台高新區公安分局、開發商出具的小區名稱門牌号變更證明。

一個樓有兩個門牌(同一套房子出現兩個門牌号)4

物業出具的證明

在交流中,紀女士身心疲憊,陷入深深的失望之中。經過協商,煙台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芝罘管理部工作人員表示,紀女士可以找兩位鄰居幫助證明“新海陽 白石新城 1-XXXX号”現變更為“芝罘區青年南路268号-XX-XX号”,并在物業3月25日出具的證明上簽字。

一個樓有兩個門牌(同一套房子出現兩個門牌号)5

4月15日上午,紀女士持着鄰居們的證明,來到煙台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芝罘管理部,得到了認可。至此,她為了這紙證明,奔波了22天之久。

記者點評:

緣何為了一紙證明跑斷腿?

在此次事件中,各方的說辭都有依據,好像難以與“不作為”挂鈎。但實際上經不起推敲。

這麼多的單位和部門證明不了兩個門牌号屬于一套房子?這裡面固然有資料缺失的曆史原因,但是“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兩個門牌号同屬一套房的事實,終歸改變不了。

相關單位和部門如果能在積極主動一些,深入調查了解一下,在“大數據”時代,事實不難得到證實。但是,我們看到是,多個單位和部門并沒有将工作觸角延伸,沒有關切市民面臨的難題,讓市民勞苦奔波了20多天。

為了更好的為群衆服務,煙台市出台過“首接責任制”。2018年,煙台各部門還陸續公布“一次辦好”事項清單,推進“一次辦好”的服務舉措,讓老百姓的難題和痛點,得到有效解決。各級各部門各單位實行了“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辦法要求:不論“見面不見面”“跑腿不跑腿”“線上線下”都要實現“一次辦好”,窗口工作人員杜絕“不作為”“懶作為”“慢作為”的工作作風。

現實中,老百姓對“少跑腿”的政務服務有着美好期待,期待有關部門落實好既有的服務制度,提高行政效能,杜絕讓群衆“跑斷腿”現象的發生。

責任編輯:偉業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