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夏玉米啥時間種植冬小麥啥時收割

夏玉米啥時間種植冬小麥啥時收割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3 11:08:24

夏玉米啥時間種植冬小麥啥時收割?來源:【微觀三農】黃淮海地區是我國小麥和玉米一年兩熟、周年輪作的重要産區,産量分别約占全國産量的60%和30%,近10年來對全國糧食增産貢獻率超過30%,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意義重大近年來,随全球氣候變暖,黃淮海地區氣溫上升、降雨增加,全年光溫水資源更加豐富适應氣候變化,在黃淮海地區推進玉米适期晚收,有利于延長籽粒灌漿時間,促進田間站稈脫水,降低機械收獲損失,提高産量和品質;推進小麥适期晚播,有利于培育壯苗,避免冬前旺長,減少水分消耗,實現安全越冬當前,“白露”已過,玉米進入籽粒灌漿中後期,小麥秋冬種即将展開,正是推進玉米适期晚收促灌漿、小麥适期晚播育壯苗的關鍵時期,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夏玉米啥時間種植冬小麥啥時收割?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夏玉米啥時間種植冬小麥啥時收割(2022年玉米适期晚收小麥适期晚播技術意見)1

夏玉米啥時間種植冬小麥啥時收割

來源:【微觀三農】

黃淮海地區是我國小麥和玉米一年兩熟、周年輪作的重要産區,産量分别約占全國産量的60%和30%,近10年來對全國糧食增産貢獻率超過30%,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意義重大。近年來,随全球氣候變暖,黃淮海地區氣溫上升、降雨增加,全年光溫水資源更加豐富。适應氣候變化,在黃淮海地區推進玉米适期晚收,有利于延長籽粒灌漿時間,促進田間站稈脫水,降低機械收獲損失,提高産量和品質;推進小麥适期晚播,有利于培育壯苗,避免冬前旺長,減少水分消耗,實現安全越冬。當前,“白露”已過,玉米進入籽粒灌漿中後期,小麥秋冬種即将展開,正是推進玉米适期晚收促灌漿、小麥适期晚播育壯苗的關鍵時期。

一、玉米适期晚收促灌漿

(一)一噴多促。根據實際情況,針對不同病蟲害、不同災情種類,選擇适宜的肥料和藥劑,減少田間作業次數,科學合理噴施。一般選擇在上午10點以後和下午5點前無露水時,采用無人機将0.2%磷酸二氫鉀、1%尿素、生長調節劑、抗逆劑、殺菌殺蟲劑等一次性混合全株噴施,補充養分、防病治蟲、降損減害、促粒增重。 關注天氣變化,避免噴後24小時下雨,導緻效果降低。

(二)适時晚收。玉米最佳收獲期為生理成熟期,即玉米籽粒基部和穗軸交界處出現黑層,籽粒乳線消失,果穗苞葉黃白并松散,植株的中下部葉片變黃,基部葉片幹枯,同時籽粒變硬并呈現出品種固有的色澤,含水率降至30%以下。根據品種特性、茬口要求和天氣條件适當晚收,以延長10天左右收獲為宜。黃淮海北片宜10月5—10日收獲、不遲于10月15日,黃淮海南片可延遲到10月10—20日收獲、不遲于10月25日,充分發揮品種高産潛力,加速果穗和籽粒脫水,降低機收損失率,确保豐産豐收。一般日均溫達 16 ℃ 以下玉米灌漿速度明顯下降,14℃以下灌漿基本停止,再推遲收獲時間意義不大。注意觀察莖稈活棵持綠程度,避免過晚收出現脆折倒伏,增加收獲難度且籽粒容易發黴腐爛。

(三)機收減損。關注天氣變化,安排好農機手農機具調配、收割機保養調試、晾曬和烘幹儲藏準備等預收前的準備工作,力争一次性及時完成收獲。機械收獲時應整村整鎮、大面積連片推進,提高聯合收割機工作效率。對種植中晚熟品種和晚播晚熟的地塊,玉米籽粒含水率超過35%時,采取機械摘穗,降低籽粒破碎率和機收損失率。對種植早熟品種的地塊,或達到生理成熟、籽粒含水率低于28%時,可采用聯合收獲機直接脫粒收獲,提高收獲效率,減少晾曬管理和貯藏壓力。收獲後及時晾曬或烘幹,穗收籽粒含水率降至25%以下時,再用機械脫粒,以防黴變,保證産量和品質。

二、小麥适期晚播育壯苗

(一)精細整地。突出抓好深耕(松)耙壓整地、稈粉碎均勻還田、施足底肥補足底墒、播後鎮壓為主要内容的高質量、規範化耕整地技術,全面提高整地質量,打好麥播基礎,确保播種質量。 對連續旋耕2—3年的麥田,力争深耕或深松一次,耕深以25—35厘米為宜,做到機耕機耙相結合;對旋耕整地麥田,旋耕深度要達到15厘米以上,旋耕兩遍後鎮壓耙實。稭稈還田留茬高度10厘米以下,做到“切碎撒勻、草土混勻、鎮壓耙實”。選用大中型拖拉機深耕或深旋滅草還田,深耕埋草深度應達到25厘米以上,深旋埋草深度應達到12—15厘米,做到草土混勻,防止富集于播種層。适墒鎮壓,做到鎮壓耙實、踏實土壤,特别是稭稈還田地塊。墒情适宜時可在播種前後鎮壓,土壤過濕時應推遲鎮壓時間。

(二)适時晚播。以冬前積溫和選用品種特性為基本依據,科學确定适宜播期。黃淮海地區主要種植冬性和半冬性品種,适宜播期分别為日平均氣溫16—18℃和14—16℃,進入越冬期達到壯苗标準分别為主莖葉齡6葉和6葉1心,約需0℃以上積溫550℃以上,冬前主莖葉齡不低于3片葉是晚播小麥安全越冬的基本要求,适期晚播進入越冬期至少需要0℃以上積溫400℃以上。北方冬麥區适宜晚播期10月5日—12日、不遲于10月15日,黃淮海北片為10月7—15日、不遲于10月20日,黃淮海南片地區為10月15—25日、不遲于10月30日。以培育冬前壯苗為标準,精準确定播量,一般北部冬麥區畝基本苗25—30萬、黃淮冬麥區北部和中部20萬—25萬、黃淮南片15萬—18萬。播種時日平均氣溫低于15℃後,每推遲一天播種,基本苗增加1萬,但最多黃淮冬麥區不宜超過35萬、北部冬麥區不宜超過40萬。

(三)冬前管理。播後鎮壓,播前耙平壓實,帶鎮壓器的播種機要做到随播随壓,不帶鎮壓器的播種機播種後要适時用鎮壓機鎮壓,并保證鎮壓力度和均勻度,做到土壤沉實、種土密接,減少土壤透風跑墒,促進麥苗生長,培育冬前壯苗。澆好越冬水,對缺墒麥田和稭稈還田、旋耕播種、土壤懸空不實的麥田,一般在11月底至12月上旬,日平均氣溫穩定在3℃左右、水分可及時下滲時節水灌溉,灌水後及時劃鋤,松土保墒,防止地表龜裂,避免透風傷根死苗。對沒有澆水條件的麥田,每次降雨後及時劃鋤保墒,保苗安全越冬。做好除草防蟲,利用冬前麥田化學除草的有利時機,一般在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日平均氣溫在10℃以上),小麥3—4葉期、雜草2葉1心至3葉期,選用适宜藥劑,防除麥田雜草;對蛴螬、金針蟲等地下害蟲危害較重的麥田,選用适宜藥劑兌水拌細土,結合鋤地施入土中。同時加強冬前麥田管護,杜絕畜禽啃青,确保麥苗正常生長和安全越冬。

來源: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農業農村部小麥玉米專家指導組

編輯:霍然

監審:郭平穩、徐鋒

本文來自【微觀三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