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财經
昨天(12日),國家航天局舉行了嫦娥五号任務第一批月球科研樣品發放儀式,标志着月球樣品科學研究工作正式啟動。
國家航天局:首批月球科研樣品正式發放
△央視财經《第一時間》欄目視頻
首批發放的月球科研樣品共17.4764克,将發放給13所科研機構的31份申請。其中光片樣6個157.6毫克,岩屑樣13個868.8毫克。
今年4月13日,第一批月球樣品信息在網上發布,并開始受理借用申請。首批共發布了44個科研樣品,共56.8812克。5月31日申請受理截止日,共收到23家科研機構的85份申請。經過評審委員會的評審,最終有31份申請獲得通過。
後續,國家航天局将根據地面應用系統的樣品處理進展,陸續發布新的科研樣品;初步計劃下一次月球科研樣品借用申請評審安排在今年9月。
首批發放樣品為嫦娥五号通過表取獲得
去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探測器圓滿完成月球樣品采樣返回任務,帶回了屬于中國人的月球樣品。在樣品返回地球後,地面應用系統的科研團隊就對樣品進行了處理,目前第一批發放的樣品通過表取獲得。待鑽取樣品完成處理後,也将公布樣品信息,供科學家進行申請和研究。
嫦娥五号探測器在執行月球樣品采集任務中,探測器通過表取和鑽取兩種方式,共獲得了約1731克月球樣品。而本次發放的樣品均為嫦娥五号通過表取獲得。
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 地面應用系統總師 李春來:目前發放的樣品都是鏟取樣品,也就是我們表取的樣品。表取的樣品總重大概有一點四幾公斤,而鑽取的樣品實際上非常少,而且有一定的深度。所以我們為了提高它的空間分辨率,我們每一個樣品都隻代表1.5厘米的深度,但是這就導緻我們每一個鑽取的樣品含量非常少,有的隻有幾十毫克,絕大部分樣品都小于一克。
目前表取樣品的處理工作基本完成,鑽取樣品的處理、制備和基礎分析工作仍在進行中。為了避免産生損耗,對于鑽取樣品的處理和分析需要更加精細,因此需要的時間也就更長。而對于後續鑽取樣品的申請,要求也會更高、更嚴格。
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 地面應用系統總師 李春來:樣品一旦損耗了以後,我們就再也沒有了,都是零點幾克的樣品,所以我們會非常慎重。把它處理得非常完備以後,我們才會發放鑽取的樣品。後面的研究,我們可能要非常詳細和非常完整地分析方案和分析科學研究的目标合适,才會把鑽取樣品分給有很好的科學思想和科學目标研究的科學家去做研究。
獨家揭秘:月壤什麼樣?
自嫦娥五号成功帶着月壤返回地球之後,相信很多人都很好奇,月壤到底長什麼樣子?
通過肉眼看到的月壤,就像黑色的沙土,但顆粒更細,并且幹燥沒有水分。但是在顯微鏡下看到的月壤,不僅有了色彩,形狀也各不相同。
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 地面應用系統總師 李春來:這是原始的、沒有經過任何破碎磨制的月壤在顯微鏡下的狀況。可以看到,很多月球岩石原來應該是玄武岩,它破碎崩解以後,有的東西還是保持它原有的礦物的組合特性,我們一般叫岩屑,就是岩石的碎屑,隻是物理上變小了,但它所有的原來的結構構造、礦物的關系還是保持跟原來的玄武岩一樣。還有一些礦物已經變成了單礦物,就是每個礦物都互相分離了,礦物之間它就獨立出來了。黃色的,我們一般認為它應該是橄榄石,褐色的通常應該是玻璃,還有白色的一般都是斜長石,還有一些深色的一般應該是輝石,這是玄武岩裡面最主要的幾種礦物成分。
李春來介紹,不同于地球表面的土壤,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月壤的顆粒都相對較小。目前,嫦娥五号采集的樣品,平均粒徑大概隻有不到10微米。
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 地面應用系統總師 李春來:月球表面的環境非常惡劣,它在太陽光照射的時候有零上160度左右的溫度,在沒有太陽光照的時候,它是零下180度左右的溫度,340度左右的溫差,會使岩石不斷經曆熱脹冷縮,就會崩解掉。另外一個原因是,月球表面它會受到很多的小天體、小的碎塊對它進行撞擊,這也是它物理上破碎的一個因素。
此外,由于月球表面沒有磁場,太陽風能夠直接轟擊作用于月球表面的岩石,日積月累就會使岩石破碎甚至粉末化。
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 地面應用系統總師 李春來:也有零點幾微米的,也有幾毫米的這樣的顆粒,甚至有厘米級的顆粒,這都有,但是平均來講不到10個微米,就是非常非常碎。這跟我們原來的想法和我們原來的認識還是不一樣、不一緻的,與阿波羅獲取的樣品也不一樣,是非常細的月壤樣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