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唑醚菌酯因其超強的廣譜性,兼具保護、治療及作物保健等多種功能,在我國運用極其廣泛,但是在與一些藥劑混配時一定要注意,不然不僅減低藥效,甚至可能導緻藥害的發生!
吡唑醚菌酯複配性也很強,能與幾十種農藥複配,但是千萬注意,與下列幾種藥劑混用時要謹慎!
1、吡唑醚菌酯不能和堿性殺菌劑混用。
2、吡唑醚菌酯不能和有機矽、橙皮精油等助劑混用,吡唑醚菌酯本身具有高滲透,如果再加入助劑使用,将大大增加藥害的風險!
3、吡唑醚菌酯不能與乳油類農藥混用,乳油類産品一般都有甲苯、二甲苯等作為乳化劑,同樣會增加藥害的風險。
4、吡唑醚菌酯不能與強氧化性農藥混用,強氧化性的農藥如高錳酸鉀、雙氧水、過氧乙酸、氯溴乙氰尿酸之類的農藥混用。
5、吡唑醚菌酯不能與無機銅混用,會破壞部分葉片細胞。
吡唑醚菌酯雖是一個好成分,但它絕不是萬能的,放對地方的産品才是好産品。
作為殺菌劑,強調保護劑和免疫誘抗劑功能遠比強化治療劑功能重要;
作為促生長功能因子,強化幼果期膨果比強化快速膨果期重要;
對于促進大田作物增産增收,強調提高有效穗(莢)比提高穗粒數更重要;
作為抗逆性功能,預防比補救重要;
對于作物保健功能,更應該關注與肥料的協同作用。
吡唑醚菌酯最佳殺菌配方
因為吡唑醚菌酯是擾亂病原真菌細胞線粒體中呼吸能量的釋放,也就是抑制病原真菌呼吸作用過程中産生的能量。最終“餓死”病原真菌。這種作用機理的實際表現就是,病菌死得很慢。藥效當然也就遲緩。所以推薦一些在殺菌方面的最佳配方。
一、吡唑醚菌酯 苯醚甲環唑
苯醚甲環唑是線粒體呼吸抑制劑,抑制細胞壁甾醇的生物合成,具有保護、治療、葉片滲透傳導作用。吡唑醚菌酯 苯醚甲環唑對炭疽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在柑橘炭疽病發生前或發病初期施藥,噴霧至葉片微滴水為度。視病害發生情況,每隔7-10天施藥一次,可連續用藥2次。
二、吡唑醚菌酯 噁唑菌酮
噁唑菌酮内吸性較強,具有親脂性,噴施作物葉面上後,有易粘附、耐雨水沖刷之特性。而吡唑醚菌酯作用速度較快,施藥幾分鐘即可穿透到葉片中,有效成分在葉肉組織内擴散,并在葉片上形成沉降藥膜,與蠟質層緊密粘連,能有效控制葉片中的病原孢子,兼具預防作用,持效期長。吡唑醚菌酯 噁唑菌酮兌水噴霧,對馬鈴薯晚疫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三、吡唑醚菌酯 戊唑醇
戊唑醇的作用機理是抑制病原菌麥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吡唑醚菌酯 戊唑醇對白粉病、赤黴病有較好的作用效果,在小麥白粉病、赤黴病發生初期均勻噴霧處理,間隔7-10天施藥1次。
四、吡唑醚菌酯 代森聯
具有阻止病菌侵入,防止病菌擴散和清除體内病菌三重作用,用于防治瓜果、蔬菜的多種病害作用迅速、藥效可靠、持效期長、對作物安全。使用後能夠幫助提高作物的生理活性、延緩衰老、保障産量和質量。且不含錳離子,不會造成作物錳離子中毒。發病前或初期用藥,間隔7-8天連續施藥。
五、吡唑醚菌酯 丙森鋅
丙森鋅是一種廣譜、速效的保護性殺菌劑,通過抑制病原菌體内丙酮酸的氧化而起作用,對黃瓜霜黴病有特效,防治黃瓜霜黴病在發生初期使用,做到整株噴霧,噴霧時将葉片正反兩面均噴到,噴霧均勻。
六、吡唑醚菌酯 啶酰菌胺
啶酰菌胺是新型煙酰胺類廣譜性殺菌劑,屬于線粒體呼吸鍊中琥珀酸輔酶Q還原酶抑制劑, 對孢子的萌發有很強的抑制能力, 且與其它殺菌劑無交互抗性。複配制劑對葡萄灰黴病有較好防效,發病初期使用。
七、吡唑醚菌酯 喹啉銅
喹啉銅噴于作物表面可形成一層嚴密的保護膜,直接殺死膜内病原菌,防止再浸染發病。複配使用時對蘋果樹輪紋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且對蘋果安全。應于蘋果謝花後施藥,間隔10-16天施藥1次,連續施藥3次左右,噴霧時應注意均勻、周到。
八、吡唑醚菌酯 異菌脲
本配方為二甲酰亞胺類與甲氧基丙烯酸酯類的混配制劑,對病原菌各生育階段均具有抑制作用,通過滲透傳導與觸殺相結合,速效性與持效期得到提升,可用于果樹和蔬菜多種病害的防控。防治蘋果樹斑點落葉病和褐斑病時,在病害發生初期施藥,注意噴霧均勻、周到。
九、吡唑醚菌酯 氟環唑
氟環唑為三唑類殺菌劑,其作用機制為抑制病原菌麥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其活性較高、内吸性較強、持效期較長。複配使用時,對香蕉葉斑病有較好的防效。應于發病初期用藥,間隔7-15天連續施藥,每季最多施藥3次。
十、吡唑醚菌酯 氰霜唑
是一種廣譜型複配殺菌劑,持效期較長,耐雨水沖刷,具有一定的内吸、保護和治療作用。可用于莖葉處理,對葡萄霜黴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發病初期均勻噴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