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描寫圓明園的景色秀麗

描寫圓明園的景色秀麗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5 11:47:06

描寫圓明園的景色秀麗?今年是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160年160年之前,圓明園被西方人稱為“萬園之園”,是“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盛時的圓明園彙聚了當時中外各種宗教文化,各種風格迥異的園林建築——既有表現佛教境界的“月地雲居”“日天琳宇”,也有表現道教境界的“蓬島瑤台”“别有洞天”;有仿效古印度僑薩羅國國都興建的舍衛城,也有寫仿江南園林的如園、鑒園、獅子林等;既有體現中國傳統民俗信仰的龍王廟、關帝廟、土地廟,以及祭祀文昌帝君、碧霞元君、山神、花神、河神、蠶神、藥王、風雨雷雲、劉猛将軍等各路神仙的廟宇,也有仿照巴洛克式建成的今人頗為熟悉的西洋樓等,真可謂是林林總總,蔚為大觀,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描寫圓明園的景色秀麗?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描寫圓明園的景色秀麗(圓明園裡的江南仿園)1

描寫圓明園的景色秀麗

今年是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160年。160年之前,圓明園被西方人稱為“萬園之園”,是“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盛時的圓明園彙聚了當時中外各種宗教文化,各種風格迥異的園林建築——既有表現佛教境界的“月地雲居”“日天琳宇”,也有表現道教境界的“蓬島瑤台”“别有洞天”;有仿效古印度僑薩羅國國都興建的舍衛城,也有寫仿江南園林的如園、鑒園、獅子林等;既有體現中國傳統民俗信仰的龍王廟、關帝廟、土地廟,以及祭祀文昌帝君、碧霞元君、山神、花神、河神、蠶神、藥王、風雨雷雲、劉猛将軍等各路神仙的廟宇,也有仿照巴洛克式建成的今人頗為熟悉的西洋樓等,真可謂是林林總總,蔚為大觀。

誰道江南風景佳,移天縮地在君懷

乾隆時期,仿建江南名園的“寫仿”現象十分突出。據不完全統計,在圓明園的120餘景群中,有直接摹本的即不下三四十處,略可分為四個層次:

一是整個園子的寫仿,如長春園中仿南京瞻園建成的如園、仿揚州曲園建成的鑒園、仿蘇州獅子林建成的圓明園獅子林等。

二是對個别景觀的仿建,如長春園中仿杭州汪氏壑庵的“小有天園”、圓明園“方壺勝境”中仿西湖的“三潭印月”,以及仿照蘇州趙宦光“寒山别墅”改建的圓明園“紫碧山房”等。

三是名稱仿,如圓明園中有仿杭州西湖的十大景名,即“天然圖畫”景區的“蘇堤春曉”、“彙芳書院”景區的石坊“斷橋殘雪”、“文源閣”景區的“柳浪聞莺”、“西峰秀色”景區的“花港觀魚”等。

四是意境仿。如圓明園景區的“上下天光”,就是仿照《嶽陽樓記》中的“上下天光,一碧萬頃”。圓明園内的“夾鏡鳴琴”,亦是“取李青蓮‘兩水夾明鏡’詩意”。圓明園裡的“武陵春色”,則是以陶淵明《桃花源記》為藍本建成的園中園。

所以,晚清文學家王闿運在其《圓明園詞》中寫道:“行所留連賞四園,畫師寫仿開雙境。誰道江南風景佳,移天縮地在君懷。”

乾隆帝堪稱“江南控”

乾隆皇帝為什麼要如此多地仿建中外名園,尤其是大規模移植江南的景觀園林呢?當然,首先是喜歡。喜歡的背後,則是乾隆對儒家文化的崇拜與認同。乾隆6次南巡,每次都會帶畫師随行,遇到中意的園景即讓畫師“圖以歸”。他對江南美景的癡迷程度,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到了“為之流連,為之倚吟”的地步。

乾隆十六年,首次南巡到蘇州時,乾隆即被宋代皇室後人趙宦光的“寒山别墅”中“千尺雪”所傾倒,遂命畫師張宗蒼繪圖攜回。接着,他親自設計,相繼在西苑、避暑山莊、盤山行宮三地仿建。乾隆二十二年第二次南巡歸來,乾隆帝又将“寒山别墅”“千尺雪”寫仿于圓明園的紫碧山房。他在《紫碧山房題句》中雲:“趙家粉本饒仙趣,陶氏清辭無俗緣。最愛夕陽西下際,鶴林高緻會當前。”

詩中,這位太平天子将趙宦光寒山别墅的“奔泉靜注千尋壑,飛瀑晴回萬仞峰”之雄,與陶淵明“芳草鮮美,落英缤紛”的世外桃源之美,雙雙彙聚于圓明園紫碧山房景區,令其心曠神怡,百觀不厭。

在初次遊覽北宋文學家範仲淹後人在蘇州天平山麓所建的天平山莊後,乾隆被範仲淹“先憂後樂”的精神所感動,遂取杜甫詩“辭第輸高義,觀圖憶古人”之意,禦筆賜額“高義園”三字。随後命人在長春園澄光閣仿建,并作《澄光閣》詩,内有:“春風秋月因心會,玉鏡冰壺徹骨清。臨水設雲如畫舫,載舟便以驗民情。”

乾隆帝二次南巡時,遊覽蘇州獅子林,亦被其嘉園勝景所吸引,命人把元末四大畫家之一的倪瓒《獅子林圖》不遠千裡拿來對照。其後,乾隆帝兩次親手臨摹倪瓒的《獅子林圖》,一幅“命永藏吳中”,一幅收藏于長春園的清閟閣,還命蘇州織造将獅子林園做成燙樣,送到京師。接着,“吳工肖堆塑,燕工營位置”,先後在長春園和避暑山莊兩地仿建。長春園獅子林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成,同年四月即見《獅子林十六景》禦制詩。此後,乾隆共題詠十次。避暑山莊文園獅子林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建成,乾隆亦命名十六景,并多次遊觀吟詠。

最後,這位真龍天子還親自考定蘇州獅子林的曆史,認為:“世傳獅子林為倪瓒别業,以瓒有《獅子林圖》而附會之,其實非也。”獅子林最早為元代僧人“維則所居。如海乃維則三輩弟子也。維則好聚奇石,狀類狻猊,因以獅子名之。迨後,倪瓒、徐贲皆為如海作《獅子林圖》。自中峰至如海凡五世,獅林之由來,蓋自維則之不忘其師始也。”但自以為書畫鑒賞家的乾隆皇帝萬萬沒有想到,他深藏宮中推崇備至的倪瓒《獅子林圖》,二百年後經故宮博物院的專家鑒定卻是一幅赝品。

心高氣傲的乾隆皇帝在寫仿園林方面,更注重的是神似和意境,且要比原作更勝一籌。如第六次南巡時,其駐跸江甯,卻沒再去遊覽瞻園,僅吟一首《寄題瞻園》詩:“瞻園遺自中山久,昔至金陵曾一觀。取義如之較勝此,無須池館重盤桓。”

為什麼僅僅相距一箭之遙,卻沒有再度光顧呢?乾隆解釋說:“禦園亦曾肖此為如園,而景趣較勝于此。”

在避暑山莊仿建蘇州獅子林後,乾隆也曾說:“雖皆數典倪迂,而塞苑山水,天然景緻尤佳,轉覺雲林所圖畫,未足副名耳。”

乾隆帝為什麼要建西洋樓

乾隆一朝的仿建之園主要是在長春園。該園位于圓明園迤東,面積一千餘畝,是乾隆帝打算歸政娛老的地方。作為天下共主的帝王心态,他不僅要天下一統,萬邦來朝,而且欲“收千裡于咫尺”,“天上人間萬景備”。典型的例子除仿建江南名園外,還有就是長春園北部的西洋樓景觀。但二者在乾隆心目中的位置,卻迥然不同。西洋樓景觀偏于圓明園東北一隅,面積不足圓明五園的2%。乾隆帝生前在圓明園題詠的詩有一萬餘首,卻沒有一首題寫西洋樓。可見,西洋樓在盛時圓明園中的地位并不高。

那麼乾隆帝為什麼要費時費力地修建西洋樓呢?難道僅是為了賞心悅目嗎?其實不然。乾隆六十年,他在《題澤蘭堂》詩注中給出了這樣的解釋:“堂北為西洋水法處,蓋緣乾隆十八年西洋博爾都噶裡雅國(葡萄牙)來京朝貢,聞彼處以水法為奇觀。因念中國地大物博,水法不過工巧之一端,遂命住京之西洋人郎世甯造為此法,俾來使至此瞻仰。使知朕所嘉者,遠人向化之誠,若其任土作貢,則中國之大,何其不有,初不以為貴也。”

乾隆帝的解釋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中國之大何其不有,西洋人引為奇觀的大水法,大清王朝亦有,且比洋人做得更好,使各方朝觐者不得不頂禮膜拜。中國皇帝最想要的是西洋人是否慕化悃誠,真心向化,至于區區土貢,對天朝上國來說,并不稀罕。

其後,嘉慶帝在《遠瀛觀》一詩中又作了明确的注解:“樓式仿西洋,聖皇聲教彰。遠瀛鹹向化,絕域盡來王。”

圓明園西洋樓景觀的建設,正是封建統治者天下共主,八方向化思想的直觀表現。所以乾隆帝命人在西洋樓諧奇趣的九屏風上,将忠心耿耿為清廷效力的西洋人畫像張貼,以為天下“來王”的表率,就一點兒也不奇怪了。

延伸閱讀

仿園背後有文章

曆史上江浙一帶人文荟萃,宋代以來更是中國文化最發達的地區,鴻儒才子之多,西北數省不能望其項背。有人統計,從順治三年到乾隆六十年的150年裡,江浙兩省出了51位狀元,占全國狀元總數87%;出了38位榜眼,占榜眼總數62%;出了47位探花,占探花總數77%。再就朝中重臣和封疆大吏來看,有清一代江浙兩省亦出了很多大學士、尚書和督撫。同時,江南又是财賦重地,如果沒有江蘇、浙江等省的巨大财政收入和紳衿支持,清朝的統治是很難鞏固的。因此,牢固控制江南,充分利用江南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以維護和鞏固清王朝的統治,是清朝統治者時刻不忘的。

乾隆晚年在《禦制南巡記》中寫道:“予臨禦五十年,凡舉二大事,一曰西師,二曰南巡。”把平定西北和南巡江浙,看成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兩件事。康乾二帝在位的120餘年中12次南巡,又絕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巡遊南方,而是通過閱視河工海塘,免除水患,發展生産;宣揚尊孔崇儒,祭奠大禹陵、明太祖陵及孔廟等漢族尊崇的神廟;了解沿途風土人情,表彰和選拔優秀的漢族人才;蠲免地方賦稅,增加江浙等地中式名額等一系列措施,籠絡江南漢人。這其中,通過八旗閱兵與沿途考察,震懾和監督之意,亦不言自明。

基于此,乾隆時期大規模仿建江南園林舉措,我們就不能簡單地看作是太平天子的愛好與奢靡了。應該說,這種仿建,既是清帝南巡的産物,也是清朝統治者南巡目标的延續和固化,它成為清廷一種長期的“治世之資”和“警示之園”。這一點,我們可以從乾隆的禦制詩文中找到答案。如他在《小有天園記》裡寫道:“所可師者(指仿建杭州西湖汪氏園),其意而已。然吾之意,不在千裡外之湖光山色應接目前,而在兩浙間之吏治民依,來往胸中矣。”

在《安瀾園記》中,他還寫道:“安瀾之願,實無時不厪于懷也。予之以安瀾名是園者,固非遊情泉石之為,而實蒿目桑麻之計。所為在此,不在彼也。”意思是說:我如此用心地寫仿江南園林,并不僅是癡迷那裡的山色湖光、樓台閣榭,而是痌瘝在抱,借以牽挂着江浙兩地的吏治民情、農作豐歉啊!

今年是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160年。160年之前,圓明園被西方人稱為“萬園之園”,是“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盛時的圓明園彙聚了當時中外各種宗教文化,各種風格迥異的園林建築——既有表現佛教境界的“月地雲居”“日天琳宇”,也有表現道教境界的“蓬島瑤台”“别有洞天”;有仿效古印度僑薩羅國國都興建的舍衛城,也有寫仿江南園林的如園、鑒園、獅子林等;既有體現中國傳統民俗信仰的龍王廟、關帝廟、土地廟,以及祭祀文昌帝君、碧霞元君、山神、花神、河神、蠶神、藥王、風雨雷雲、劉猛将軍等各路神仙的廟宇,也有仿照巴洛克式建成的今人頗為熟悉的西洋樓等,真可謂是林林總總,蔚為大觀。

誰道江南風景佳,移天縮地在君懷

乾隆時期,仿建江南名園的“寫仿”現象十分突出。據不完全統計,在圓明園的120餘景群中,有直接摹本的即不下三四十處,略可分為四個層次:

一是整個園子的寫仿,如長春園中仿南京瞻園建成的如園、仿揚州曲園建成的鑒園、仿蘇州獅子林建成的圓明園獅子林等。

二是對個别景觀的仿建,如長春園中仿杭州汪氏壑庵的“小有天園”、圓明園“方壺勝境”中仿西湖的“三潭印月”,以及仿照蘇州趙宦光“寒山别墅”改建的圓明園“紫碧山房”等。

三是名稱仿,如圓明園中有仿杭州西湖的十大景名,即“天然圖畫”景區的“蘇堤春曉”、“彙芳書院”景區的石坊“斷橋殘雪”、“文源閣”景區的“柳浪聞莺”、“西峰秀色”景區的“花港觀魚”等。

四是意境仿。如圓明園景區的“上下天光”,就是仿照《嶽陽樓記》中的“上下天光,一碧萬頃”。圓明園内的“夾鏡鳴琴”,亦是“取李青蓮‘兩水夾明鏡’詩意”。圓明園裡的“武陵春色”,則是以陶淵明《桃花源記》為藍本建成的園中園。

所以,晚清文學家王闿運在其《圓明園詞》中寫道:“行所留連賞四園,畫師寫仿開雙境。誰道江南風景佳,移天縮地在君懷。”

乾隆帝堪稱“江南控”

乾隆皇帝為什麼要如此多地仿建中外名園,尤其是大規模移植江南的景觀園林呢?當然,首先是喜歡。喜歡的背後,則是乾隆對儒家文化的崇拜與認同。乾隆6次南巡,每次都會帶畫師随行,遇到中意的園景即讓畫師“圖以歸”。他對江南美景的癡迷程度,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到了“為之流連,為之倚吟”的地步。

乾隆十六年,首次南巡到蘇州時,乾隆即被宋代皇室後人趙宦光的“寒山别墅”中“千尺雪”所傾倒,遂命畫師張宗蒼繪圖攜回。接着,他親自設計,相繼在西苑、避暑山莊、盤山行宮三地仿建。乾隆二十二年第二次南巡歸來,乾隆帝又将“寒山别墅”“千尺雪”寫仿于圓明園的紫碧山房。他在《紫碧山房題句》中雲:“趙家粉本饒仙趣,陶氏清辭無俗緣。最愛夕陽西下際,鶴林高緻會當前。”

詩中,這位太平天子将趙宦光寒山别墅的“奔泉靜注千尋壑,飛瀑晴回萬仞峰”之雄,與陶淵明“芳草鮮美,落英缤紛”的世外桃源之美,雙雙彙聚于圓明園紫碧山房景區,令其心曠神怡,百觀不厭。

在初次遊覽北宋文學家範仲淹後人在蘇州天平山麓所建的天平山莊後,乾隆被範仲淹“先憂後樂”的精神所感動,遂取杜甫詩“辭第輸高義,觀圖憶古人”之意,禦筆賜額“高義園”三字。随後命人在長春園澄光閣仿建,并作《澄光閣》詩,内有:“春風秋月因心會,玉鏡冰壺徹骨清。臨水設雲如畫舫,載舟便以驗民情。”

乾隆帝二次南巡時,遊覽蘇州獅子林,亦被其嘉園勝景所吸引,命人把元末四大畫家之一的倪瓒《獅子林圖》不遠千裡拿來對照。其後,乾隆帝兩次親手臨摹倪瓒的《獅子林圖》,一幅“命永藏吳中”,一幅收藏于長春園的清閟閣,還命蘇州織造将獅子林園做成燙樣,送到京師。接着,“吳工肖堆塑,燕工營位置”,先後在長春園和避暑山莊兩地仿建。長春園獅子林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成,同年四月即見《獅子林十六景》禦制詩。此後,乾隆共題詠十次。避暑山莊文園獅子林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建成,乾隆亦命名十六景,并多次遊觀吟詠。

最後,這位真龍天子還親自考定蘇州獅子林的曆史,認為:“世傳獅子林為倪瓒别業,以瓒有《獅子林圖》而附會之,其實非也。”獅子林最早為元代僧人“維則所居。如海乃維則三輩弟子也。維則好聚奇石,狀類狻猊,因以獅子名之。迨後,倪瓒、徐贲皆為如海作《獅子林圖》。自中峰至如海凡五世,獅林之由來,蓋自維則之不忘其師始也。”但自以為書畫鑒賞家的乾隆皇帝萬萬沒有想到,他深藏宮中推崇備至的倪瓒《獅子林圖》,二百年後經故宮博物院的專家鑒定卻是一幅赝品。

心高氣傲的乾隆皇帝在寫仿園林方面,更注重的是神似和意境,且要比原作更勝一籌。如第六次南巡時,其駐跸江甯,卻沒再去遊覽瞻園,僅吟一首《寄題瞻園》詩:“瞻園遺自中山久,昔至金陵曾一觀。取義如之較勝此,無須池館重盤桓。”

為什麼僅僅相距一箭之遙,卻沒有再度光顧呢?乾隆解釋說:“禦園亦曾肖此為如園,而景趣較勝于此。”

在避暑山莊仿建蘇州獅子林後,乾隆也曾說:“雖皆數典倪迂,而塞苑山水,天然景緻尤佳,轉覺雲林所圖畫,未足副名耳。”

乾隆帝為什麼要建西洋樓

乾隆一朝的仿建之園主要是在長春園。該園位于圓明園迤東,面積一千餘畝,是乾隆帝打算歸政娛老的地方。作為天下共主的帝王心态,他不僅要天下一統,萬邦來朝,而且欲“收千裡于咫尺”,“天上人間萬景備”。典型的例子除仿建江南名園外,還有就是長春園北部的西洋樓景觀。但二者在乾隆心目中的位置,卻迥然不同。西洋樓景觀偏于圓明園東北一隅,面積不足圓明五園的2%。乾隆帝生前在圓明園題詠的詩有一萬餘首,卻沒有一首題寫西洋樓。可見,西洋樓在盛時圓明園中的地位并不高。

那麼乾隆帝為什麼要費時費力地修建西洋樓呢?難道僅是為了賞心悅目嗎?其實不然。乾隆六十年,他在《題澤蘭堂》詩注中給出了這樣的解釋:“堂北為西洋水法處,蓋緣乾隆十八年西洋博爾都噶裡雅國(葡萄牙)來京朝貢,聞彼處以水法為奇觀。因念中國地大物博,水法不過工巧之一端,遂命住京之西洋人郎世甯造為此法,俾來使至此瞻仰。使知朕所嘉者,遠人向化之誠,若其任土作貢,則中國之大,何其不有,初不以為貴也。”

乾隆帝的解釋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中國之大何其不有,西洋人引為奇觀的大水法,大清王朝亦有,且比洋人做得更好,使各方朝觐者不得不頂禮膜拜。中國皇帝最想要的是西洋人是否慕化悃誠,真心向化,至于區區土貢,對天朝上國來說,并不稀罕。

其後,嘉慶帝在《遠瀛觀》一詩中又作了明确的注解:“樓式仿西洋,聖皇聲教彰。遠瀛鹹向化,絕域盡來王。”

圓明園西洋樓景觀的建設,正是封建統治者天下共主,八方向化思想的直觀表現。所以乾隆帝命人在西洋樓諧奇趣的九屏風上,将忠心耿耿為清廷效力的西洋人畫像張貼,以為天下“來王”的表率,就一點兒也不奇怪了。

延伸閱讀

仿園背後有文章

曆史上江浙一帶人文荟萃,宋代以來更是中國文化最發達的地區,鴻儒才子之多,西北數省不能望其項背。有人統計,從順治三年到乾隆六十年的150年裡,江浙兩省出了51位狀元,占全國狀元總數87%;出了38位榜眼,占榜眼總數62%;出了47位探花,占探花總數77%。再就朝中重臣和封疆大吏來看,有清一代江浙兩省亦出了很多大學士、尚書和督撫。同時,江南又是财賦重地,如果沒有江蘇、浙江等省的巨大财政收入和紳衿支持,清朝的統治是很難鞏固的。因此,牢固控制江南,充分利用江南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以維護和鞏固清王朝的統治,是清朝統治者時刻不忘的。

乾隆晚年在《禦制南巡記》中寫道:“予臨禦五十年,凡舉二大事,一曰西師,二曰南巡。”把平定西北和南巡江浙,看成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兩件事。康乾二帝在位的120餘年中12次南巡,又絕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巡遊南方,而是通過閱視河工海塘,免除水患,發展生産;宣揚尊孔崇儒,祭奠大禹陵、明太祖陵及孔廟等漢族尊崇的神廟;了解沿途風土人情,表彰和選拔優秀的漢族人才;蠲免地方賦稅,增加江浙等地中式名額等一系列措施,籠絡江南漢人。這其中,通過八旗閱兵與沿途考察,震懾和監督之意,亦不言自明。

基于此,乾隆時期大規模仿建江南園林舉措,我們就不能簡單地看作是太平天子的愛好與奢靡了。應該說,這種仿建,既是清帝南巡的産物,也是清朝統治者南巡目标的延續和固化,它成為清廷一種長期的“治世之資”和“警示之園”。這一點,我們可以從乾隆的禦制詩文中找到答案。如他在《小有天園記》裡寫道:“所可師者(指仿建杭州西湖汪氏園),其意而已。然吾之意,不在千裡外之湖光山色應接目前,而在兩浙間之吏治民依,來往胸中矣。”

在《安瀾園記》中,他還寫道:“安瀾之願,實無時不厪于懷也。予之以安瀾名是園者,固非遊情泉石之為,而實蒿目桑麻之計。所為在此,不在彼也。”意思是說:我如此用心地寫仿江南園林,并不僅是癡迷那裡的山色湖光、樓台閣榭,而是痌瘝在抱,借以牽挂着江浙兩地的吏治民情、農作豐歉啊!

來源:千龍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