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什麼年紀都要保持童心? 如果一味強調“我行我素”,那是一種任性和固執,它并不是藝術作品的個性,任性、固執三歲兒童也有,而且,比起成年人來得更加純粹,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無論在什麼年紀都要保持童心?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如果一味強調“我行我素”,那是一種任性和固執,它并不是藝術作品的個性,任性、固執三歲兒童也有,而且,比起成年人來得更加純粹。
藝術是高于自然的。
所以, 我們說藝術作品如果單憑簡單的“我行我素”,是遠遠不夠的,它就如同一個沒有經過培養、教育熏陶的孩子,看起來全身上下都充滿童趣,很有性格,很有靈性,很新奇,很特别,但其實,是稚氣未脫,如果是成年人就是習氣,而你把這種習氣視為個性風格,認為創新,那是一種“邪氣”,是粗野、低級的,與藝術規律是背道而馳的。
我們要除去這些“稚氣”、“邪氣”、“習氣”,最根本的一個路徑是增強“骨氣”。
張彥遠說:“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骨氣形似,皆本于立意而歸乎用筆。”
對古人的這些經典書論,我們如何理解?我們如今的書法人士,在解讀上往往吃不透精神。
首先,需要古文知識,而如今恐怕這方面相當欠缺,我們的年輕人,個個英語比古文好,尤其如此專業的書論,古人又不是直白說明,善用比喻、假借等,就更加難以理解。
第二,必須有相當的書法實踐。
兩者缺一不可。
這裡,張彥遠的意思,關鍵是對“骨氣”、“用筆”、“立意”三個詞的理解。
何為“骨氣”?這個我們可以通過人有“筋骨血脈”去理解,骨就是一個字的結體框架,關鍵是“氣”字,它沒有一個具體形态,古人說“氣”,通常都與人的精神、靈氣聯系在一起。所以,我們說,“骨氣”表現在書法裡,不僅僅是一種點畫、結體的筆墨形态,還包含有人的精神氣質在裡面。
我們常說“字如其人”,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做人,骨子裡倔強,那是骨氣,一個人不能沒有骨氣,但不能有傲氣,即便你有傲氣的地位、資本,也要人貴自知,謙卑為懷。表現在藝術作品裡,你追求我行我素,也隻能在你心裡暗暗使勁,你可以有不想當将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勇氣,但不要直接表達出來你的“邪念”。
就像黃賓虹,就像李可染,就像林散之,大凡真正的大家,在他們的作品裡,都是婉轉地表達出倔強,而不是直白地告訴我們,我是多麼的我行我素,多麼有個性。否則,你沒有這個修為、修煉的境界,你依然固執己見,你就如同白癡般的低能、膚淺。
張彥遠的第二個詞“用筆”,他将“骨氣”、“立意”都歸為用筆。可見用筆的重要性。今天在這裡就不專門展開講了,另作專題講解。
真正的“我行我素”,不是一句話那麼簡單,需要你用畢生的修為、修煉,有的甚至修煉一輩子也不一定達到我行我素的境界。修為的“立意”,修煉至“骨氣通達”,已臻化境,而這些都歸到用筆。
可見,真正的“我行我素”,不是的固執己見,不是憑你的任性機巧,而是要歸結到一種原則,這個原則,就如同張彥遠所言,規到用筆,而用筆的原則不是你的個性使然,不是你的随心所欲,不是你的我行我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