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廢水少量進入魚塘、水庫可以提高肥力對養魚有利;但大量流入魚塘就導緻魚塘水過肥(魚塘水質嚴重富營養化),不僅養魚難以正常甚至完全死塘,還可能被環保認為嚴重污染環境。
魚塘水過肥對魚有什麼危害及影響?魚塘裡面水肥對魚兒本身的營養不大。不過水肥可能會促進微生物的繁殖,也能增加爆藻的風險,而微生物大量繁殖後,水體中的有機物會被分解成為氨氮,這會對魚兒造成一定的危害。另一方面爆藻也會導緻水體的溶氧降低,不利于魚兒的呼吸。
①養殖魚類産量低。造成池塘的水體容量變小,池塘水溫變成增大,餌料生物的産量就會不穩定病随之減少降低,這些都不利于密養高産。
②容易産生浮頭、泛塘死魚。在淤泥中存在着大量有機質,這些有機質在分解過程中不斷地消耗水體中溶氧量。特别是一旦遇到大風大霧,陰雨、雷陣雨等,氣壓偏低的不良氣候,就會造成魚塘中的魚類因嚴重缺氧,泛塘。
③容易形成“老水”,使魚類的品質差,抵抗力降低。而在溶氧不足時,會影響硝化作用的順利進行、使硝化作用速度變慢,更加劇了氨積累,導緻水體老化,使魚生長性能下降,疾病頻發,産量質量下降,飼養畜的魚變形彎曲,魚肉有異味,甚至發生魚類大量死亡。
④容易引起暴發性魚病。許多寄生蟲、細菌等病害。當池塘水太肥時,酸性增強,各種病原體滋生。同時在不良環境中,魚體應激抗逆能力減弱,容易發生魚病。
上面這些魚塘被養殖廢水導緻完全無法正常養魚,被環保認定嚴重污染環境要求快速整改和處理。
大量養殖廢水進入遇到導緻水質太肥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呢?答案是有的,那就是運用微生物技術進行處理,且在不明顯增加設施投入的情況下(一般隻需要2-3個儲液池預處理即可,大部分養殖場都是有儲液池的)。也就是說,今後你的養殖廢水不要直接流入到魚塘、水庫等中,而是先經過預處理才流入到魚塘、水庫中,即可解決問題。
步驟一、購買專業的微生物處理劑并激活備用購買“養殖場污水生物處理劑”這個産品,1kg/包,市場售價一般在45元/包左右,與1公斤紅糖放入20公斤溫水中(35℃左右),激活24-72小時備用。我們稱之為激活菌液。
如果不想激活要急着使用,可以使用這個已經激活了專業菌種産品“強效除臭降污活菌劑”,效果幾乎是一樣的,5L/桶,市場售價約120元。
步驟二、激活菌種的使用使用前,盡量截斷新的污水進入準備處理的池塘。如果沒有辦法解決新進入的污水,就必須在采取下面處理措施時同時在源頭入口每天加入“養殖場污水生物處理劑”激活菌液。
每1000立方的水體(含淤泥深度一起計算為水體容量)使用1包“養殖場污水生物處理劑”的激活菌液,每天1次連續使用7天,7天後每3天使用1次,一直到15-25天停止(根據水質變化來确定使用時間)。噴灑激活菌液要盡量均勻。小面積可以直接潑灑,大面積可以使用水泵 水槍,超大面積使用船體噴施。
處理水體兩個方案:
1、兩個池交替使用。第一個池滿流入滿後截斷流入,改流入到第二個儲污池;第一個池開始發酵,發酵7-15天完成,15-23天将第一個池中已經處理完成,如此兩個池交替循環使用。
2、三級池連續處理。隻需将激活的菌液稀釋後滴入第一個池,處理一段時間後,第三級沉澱池(甚至第二級都可以)是完全可以種植水生植物(如水葫蘆等),這樣可以達到更好的過濾效果,最後的處理池出來的水體養魚沒有問題了。
步驟三、變化和效果
一般在日平均氣溫20℃以上的情況下,不需要另外增加曝氣設施,在水池沒有嚴重的化學消毒劑、生石灰、燒堿的情況下,一般3天左右水色明顯變紅(有的其他菌種也能夠水色變紅,但單一的硝化細菌不能清淤,且還要人工曝氣),淤泥不斷上翻(菌種在吃掉淤泥中的養份,産生氣體翻動污泥上升,達到自動清淤效果),7-10天臭味顯著下降。
15天左右淤泥上翻區域變小(淺層淤泥已經清淤完成),淤泥較厚區域(如污水入口區域)淤泥還在繼續上翻(必要時補充一些菌液),水色變淡,在池塘中栽植水生生物來吸收利用氮、磷元素等進行代謝活動,去除水中的氮、磷等營養元素,逐步可以達到清澈的水質,可以正常養魚(四大家魚都可以)。
以後隻要不斷地加入菌種按照上述措施将廢水處理後才進入魚塘,就可以達到廢水養魚不臭不發黑,水質活爽廢水處理與養魚兩不誤的良性循環模式。
上述技術處理成本非常低廉,使用上述兩個菌種一般1立方養殖廢水僅需1元左右的菌種開支,即可達到讓糞水流入到魚塘進行安全養魚的效果。
今後長期這樣運行魚塘在正常養魚,一般來說環保就不會找你麻煩,再建議魚塘中一些區域(約三分之一)适當種植一些水生植物(如下圖),形成生态養殖模式,真正做到畜禽養殖 水産養殖的生态循環,雙雙創收的良好局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