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一鄉一品精準扶貧首倡地

一鄉一品精準扶貧首倡地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1 20:06:55

一鄉一品精準扶貧首倡地(于都味道特色扶貧)1

貧困,曾是于都長期脫不去的困擾。在艱難的環境中,于都人民試圖走出一條适合自己的脫貧道路。在上一期的内容中,我們講述了于都人民易地搬遷、光伏扶貧以及重視醫療,防止二次返貧的脫貧政策。這一次,我們将繼續于都之行,品嘗那一抹屬于于都的味道,看這座古城是如何在脫貧路上走出自己的特色。

于都味道

在于都,有一種林果,它富含豐富的微量元素,對的身體健康十分有益,又因為它有較高的經濟價值,被當地的老百姓稱為是坐落在山間的“銀行”,它就是油茶。油茶種植,在贛南曆史悠久,祖輩相傳,但是在過去,由于它生長周期較長,經濟效益并不高,并不被重視,而現在,随着技術和龍頭産業的引進,油茶産業在産業扶貧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老産業發揮出新的活力,而飄香油茶也被當地百姓自豪的稱為是“于都味道”。

一鄉一品精準扶貧首倡地(于都味道特色扶貧)2

綠中源萬畝油茶示範基地

于都的山地地形造成交通不便。為了讓當地的貧困戶找到增收緻富産業,于都縣因地制宜,将在當地有着百年種植曆史的油茶作為主導産業,帶動貧困戶增收。

一鄉一品精準扶貧首倡地(于都味道特色扶貧)3

藍捷:首先油茶是健康産業,朝陽産業。它本身很有價值,富含礦物質和氨基酸。它高溫下不變質。它屬于木本油料,對人體特别對三高人群特别有益。實際上國家也出台了關于加強木本油料發展的那個意見,涉及到我們國家的糧油戰略安全的問題。所以要大力發展木本油料,其中油茶是主要一個油種。

第二個方面,它的經濟效益非常可觀,它遠比種其它的經濟作物經濟效益高的多。

油茶果的價值雖然很高,但是經過了解,卻得知它的生長周期需要七年無法立即獲得的經濟效益也引起很多人的擔心與質疑。

一鄉一品精準扶貧首倡地(于都味道特色扶貧)4

油茶果

藍捷:我們考慮了這個因素,因為它要七年,我們承諾是2018年脫貧,所以我們就把已經開發了的一些油茶基地,現在已經有到了第三年第四年的,反包給貧困戶,讓他參股、投勞,先行受益。即現在的貧困戶加入油茶的合作社,他投勞有一塊受益,沒有投勞的他出資,但是不參與管理,就先行分紅。

包括我們現在搞的“五統一分”的模式,統一苗木、統一整地、統一種植、統一銷售,包括後面我們還要統一油茶的品牌,就是做純油茶

一鄉一品精準扶貧首倡地(于都味道特色扶貧)5

縣委縣政府實施

“五統一分”産業發展幫扶模式

幫助貧困戶發展油茶種植業

2012年,于都縣開始大力扶持油茶産業發展,通過企業+基地+合作社模式,帶動村民增收。貧困戶生産的油茶,由企業進行保護收購。貧困戶也可将自己的土地流轉,在油茶基地務工,獲得收入。

謝良親,是于都縣的油茶種植大戶。2013年,在于都縣政府的帶動下,在勝利村從村民那裡流轉了土地,建設了5.2萬畝油茶基地。同時與貧困戶簽訂勞務合同,讓貧困戶在基地打工,種植管理油茶。

一鄉一品精準扶貧首倡地(于都味道特色扶貧)6

謝良親:我們采取兩種方式,一種就是平常時間不定期請他們到我們基地來務工,按70塊錢一天,每天計算工資。第二種,我們針對專門的貧困戶,跟他結成對子。梓山、段屋(鄉鎮)跟67戶農戶簽訂了這個承包協議,就是每一戶承包20到50畝。每畝是260塊錢一畝的撫育工資,這樣是每一戶貧困戶每年征收13000塊錢以上, 這個不需要按照計時的,按照我們的要求把油茶管理到位,就結算工資

曾經的貧困戶吳小萍與何英林把自己的土地流轉給謝良親,如今都在謝良親的油茶基地裡打工,每天工作8小時,對油茶林進行管護,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

一鄉一品精準扶貧首倡地(于都味道特色扶貧)7

何英林:能夠天天堅持的話,得有2000多塊錢,除了自己幹農活的話,就給他們打工,就這樣子。

吳小萍是勝利村的貧困戶,由于長時間在地裡幹農活,膝蓋增生,幹不了重活。丈夫有糖尿病,她和丈夫都長期吃藥。沒考上大學的兒子,在外打工,偶爾會往家裡寄錢。家庭經濟收入來源少之又少。

一鄉一品精準扶貧首倡地(于都味道特色扶貧)8

吳小萍:以前才30、40塊錢一天,就是這樣子。如果是沒有事做的話那就沒錢進。人家買小車,我們沒有錢買小車沒車,人家買自行車,我們就走路。

吳小萍的家自2000年建起來的房子到現在已經16年了,看見别人家蓋的房子賞心悅目,現在靠種植油茶果有所收益的她将積攢下來的兩萬元錢投入房子修整的工程,一償多年夙願。

目前,于都縣油茶産業流轉林地9.6萬畝,完成定植2.5萬畝,改造低産油茶林0.8萬畝。全縣共引進大規模油茶開發企業13家,油茶示範基地4個,帶動農戶上千戶。下一步,于都縣将建立省級油茶科技園,工業化帶動油茶生産鍊發展,對油茶品種不斷進行研發,讓于都油茶走向品牌化道路

一村一品 一戶一策

于都縣作為百萬人口大縣,貧困人口占比多,達到8.5萬人。隻依靠被稱為“于都味道”的油茶産業還遠遠不夠。于都縣推行“一村一品”政策,全縣的123個貧困村都有自己的特色産業,産業多元化的帶動貧困戶脫貧

一鄉一品精準扶貧首倡地(于都味道特色扶貧)9

于都臍橙

藍捷:還有果業,你比如種臍橙、紅囊柚。于都的紅囊柚是江西最好的柚子。還包括發展養牛,奶牛到肉牛。于都有個屏山牧場,5萬畝天然草場,現在奶牛已經有3千多頭,也有奶制品加工。還有蔬菜大棚,這兩年下大力氣抓。我們作為贛州的衛星城,本身自身的消費量大,第二個我們可以策應對接贛州,作為贛州市的菜籃子基地,甚至包括供港蔬菜。

一鄉一品精準扶貧首倡地(于都味道特色扶貧)10

于都蔬菜基地育苗大棚

于都縣将蔬菜産業和畜牧養殖業作為主打農業産業,探索“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的扶貧模式,給予優惠政策,帶動村民增收

藍捷:養牛也好、養雞也罷都有不同的扶持政策。要看你申報什麼項目,養雞和養牛那不一樣,因為我們是幾個一點的幫扶,有政府幫扶也撬動了金融扶貧,當然我政府貼息。一戶一策、區别對待,但是一定要用在産業上。所以123個貧困村都有自己的産業叫做一村一品,我們在整個扶貧當中特别注重這個。

劉國财,是金溪村的蔬菜種植基地的負責人,他從村民手中流轉了120畝土地,種植大棚蔬菜。蔬菜大棚的建立輻射帶動了周邊60名村民務工就業,其中一半是貧困戶。

一鄉一品精準扶貧首倡地(于都味道特色扶貧)11

劉國财:老百姓顧他來這邊幹活,假如他一畝能産500、600斤,700斤,我們是按照這個來補貼的,這樣,一般就是2500左右,每個在這邊做事的,一般80到90塊一天。

郯蓮香是金溪村的貧困戶,兩個孩子在外打工,2014年丈夫因病突然離世,如今,家裡隻剩她和女兒。巨大經濟的壓力落在了郯蓮香身上。在外打工入不敷出,經過親戚介紹,郯蓮香來到劉國财的基地打工。這讓郯蓮香的生活變的充實,也讓她有了穩定的收入,負擔自己和女兒的生活開支。

一鄉一品精準扶貧首倡地(于都味道特色扶貧)12

郯香蓮:我有的時候不來, 有的時候來,每個月都拿得到1000多塊錢,我和我女兒的生活還過得上吧,兒子和兒媳婦他們自己會搞好自己。

丁建華是高田村的村的村支部書記,2015年,了解到發展肉牛養殖風險低,市場走俏,他開會動員村裡貧困戶加入合作社,靠養殖肉牛增收。

一鄉一品精準扶貧首倡地(于都味道特色扶貧)13

丁建華:有三種方案。第一種方案,貧困戶帶資入股,保證他年底10%的分紅。假如說從入市開始,以一年的時間為周期,元月1号帶資入股的,你帶5萬塊錢入股,年底到12月31号分紅,不管合作社盈利還是虧本,保證你10%的分紅。第二種,自己到合作社認領牛,之後,這頭牛的牛本,牛犢的本錢,當事人許自己交到合作社,另外交500塊錢的管理費,但是國家享受的政策歸貧困戶個人,這個是允許的。我們縣裡已經規定了,一頭牛可以補2000塊錢的政策,當然,這邊的分紅給他保了底。第三種,自己買牛,你從外地買回來的牛放到合作社來,保證利潤五五開,飼料跟人工、水電這一塊全部合作社墊底

資金這一塊,根據我們縣扶貧政策,他們可以以戶為單位,到農商銀行貸款,政府貼息貸款5萬塊錢。不承擔任何風險,貧困戶養三頭牛(封頂三頭)一年下來,基本上可以達到6000到7000塊錢,淨利潤

丁生榮是高田村的貧困戶,20年前因為一次意外,腦部受傷,腿部傷殘,行動不便。因為意外,讓丁生榮的生活徹底改變了,他幹不了重活,把家裡一層當作超市寄賣商品賺取回扣,平時再靠修補輪胎維持生活。2016年5月,聽說村裡鼓勵貧困戶養殖肉牛。丁生榮也加入到肉牛養殖合作社。他向銀行貸款兩萬元,将三頭牛寄養在合作社裡,對于丁生榮來說,每周一次去看望他的種牛,是刮風下雨都必須做的事情。

丁榮生:牛的活動力比較長就好一點,它老是蹲在一個位置不動的話,那個牛就不行了。牛放在這要是自己管不了,他們管了,比較方便一點。這個感覺挺好,賺錢的東西。

一鄉一品精準扶貧首倡地(于都味道特色扶貧)14

屏山牧場

對于丁生榮來說,看見了牛就像是看見了自己的希望。第一批種牛讓他有了不錯的收入。現在,丁生榮就等着他的第二批種牛年底分紅。

高田村肉牛養殖已經有29戶貧困戶加入到合作社。合作社的第二個肉牛養殖場正在建設。目前,于都縣畜牧養殖合作社70個,帶動貧困戶3000餘人。蔬菜種植面積為8萬畝,輻射帶動貧困戶6000餘人,于都縣将着力打造高産農業核心示範區,促進蔬菜大棚規模化發展。

與時俱進 電商契機

在發展傳統産業的同時,于都還看到了電子商務的商機。在于都,傳統手工業有着悠久的曆史,曾經的手藝人為了尋找出路大多外出打工,如今,于都縣利用電子商務的契機,與時俱進,讓老一輩人的手藝活也有了出路。

一鄉一品精準扶貧首倡地(于都味道特色扶貧)15

藍捷:我們是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試點縣,應該說在這方面走在前面,當然也得益于國家的扶持,商務部給了兩千萬财政部給了一千萬,所以我們整個電子商務進農村走在前面,特别是對農産品的銷售這一塊效果非常的明顯。那最有說服力的一個例子是這樣的,因為于都是小手工業的一個傳統縣,“三錘三匠”。打鐵的鐵錘、彈棉花的錘,還有補鍋的錘。篾匠、泥匠、木匠。以前都會請師傅到家裡面彈個棉花,後來這些人走出去務工,在像東莞這樣的城市,差不多有15萬于都人在那裡務工,原來基本上就是彈棉花在那裡,但是後面基本上都改行了,都改做床上用品了,快要絕迹了,這個工藝,但是通過電子商務這個平台,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一鄉一品精準扶貧首倡地(于都味道特色扶貧)16

謝普興,是嶺背鎮的村民,父親是嶺背鎮手藝人,在外打工多年彈棉被。為了讓父親不在外奔波,2012年在外打工的他回鄉創業,開始幫父親在網上賣手工棉被。随着手工棉被在網上銷售慢慢走俏,嶺背鎮将彈棉被的手藝人組織起來,成立了手工棉被協會,讓協會裡的貧困戶負責生産手工棉被。

一鄉一品精準扶貧首倡地(于都味道特色扶貧)17

謝普興:目前協會是總共108人,貧困戶占70%-80%左右。基本上是會手藝的人,平均年齡大概在40多。以協會跟公司這一塊挂鈎,我們這邊更好調度,對質量方面有更好更高的一個提升。

謝普興成立了電商公司拓展業務,他利用多個電商平台銷售棉被,拓寬棉被的銷售渠道。網上一下單,謝普興将訂單派發給貧困人口進行手工棉被制作,再對貧困戶的棉被進行收購。每月銷量上千張,營業額可以打到70-80萬。

謝地生,是謝屋村的村民,為了支撐孩子上學,他常年在外打工彈棉被。曾經的生活在謝地生的回憶中,多半是幸酸的。住的是簡陋的瓦房,外出打工收入少得可憐,加上媳婦的收入,一年到頭也不過三四千塊。聽說村裡可以通過電商賣手工棉被,謝地生來說回到了家中,将手工棉被通過電商銷售,如今,他不用在外地打工彈棉被,在家就有不錯的收入。

一鄉一品精準扶貧首倡地(于都味道特色扶貧)18

謝地生:彈棉花這個手藝對我來講很好,想做就多做一點,不想做就少做一點,但是起碼一天幾百塊錢也搞的到,就是自由。如果整天做的話,一個月收入就有七八千。除了本錢還有四千多塊錢。

謝地生用彈棉被掙來的錢在嶺背鎮買了新房子,電商銷售棉被讓他有了新收入,也讓他對生活有了新目标。

謝地生:現在,我小孩缺一輛車,東西我基本上買好了,這幾年掙的錢。我打算最多五年之内要搞到20萬塊錢。

在嶺背鎮,手工棉被和針織從業者有2萬多人。因為電商的發展,得以讓嶺背鎮的手藝人的一技之長得以施展,帶來切實的生活改變。在這份改變的背後,也是手藝人對畢生事業的熱愛,得以讓三錘三匠的棉匠人,不被人們所遺忘電子商務在于都得以取得突破性發展,離不開政府大力扶持。

一鄉一品精準扶貧首倡地(于都味道特色扶貧)19

藍捷:我們首先建了電商孵化園,在孵化園裡面搭建平台,另外一個我們鼓勵這些年輕電商人才返鄉創業。我們對不同的群體進行培訓,包括殘疾人。返鄉創業的初期,資金自有的積累畢竟有限,我們政府支持他,甚至提供一些免費或者是象征性收費的平台,讓他在這裡創業,做大了以後再給他投資建廠。我們在電商孵化基地還建了“雙創基地”,包括物流等等,甚至包括一些基礎設施,比如寬帶和物流。這些我們全面推開,首先是123個貧困村全面到位,因為我們覺得電商讓我們看到了新一輪的發展機會,特别是對貧困群衆、偏遠山區。

一鄉一品精準扶貧首倡地(于都味道特色扶貧)20

為了助推電商産業發展,于都縣在123個行政村設立村淘點,幫助村民代銷代購。于都縣同時建立電商孵化基地鼓勵返鄉人員創業,倉儲區、物流區相應設施配套齊全。目前于都電商孵化基地已吸引96家企業入駐,帶動1500貧困戶增收

一鄉一品精準扶貧首倡地(于都味道特色扶貧)21

結語:

“幫助十幾萬人脫貧,是我們一份沉甸甸的責任”這是在我們的采訪當中,于都縣委書記中給我們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句話,因為責任,我們看到了漫山遍野的油茶林,因為責任,我們看到因為搬遷,而開心久違難得的面孔,因為責任,我們看到一個個工業園區,迎接着來往的務工村民,因為責任,屋頂地頭架起了光伏,因為責任,一條條路通向了遠方,于都,在未來,因為這份責任而充滿希望。

編輯:田桐 倪塑

一鄉一品精準扶貧首倡地(于都味道特色扶貧)2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