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桂林旅遊景點可持續發展

桂林旅遊景點可持續發展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6-27 01:09:25

層層疊疊、連綿盤旋,是古老農耕技術留下的幾何秩序,是先民智慧流傳下來的農業文明,這就是龍勝梯田。

龍勝,因梯田聞名于世,但這座位于廣西東北部的小縣城又不止于此,它還有秀美的山川、良好的生态、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風情和紅色文化等文旅資源,是大桂林旅遊圈中的一朵奇葩,也是廣西特色旅遊名縣,旅遊業發展勢頭強勁。

桂林旅遊景點可持續發展(廣西特色旅遊名縣)1

圖為冬日的梯田

近年來,龍勝把廣西特色旅遊名縣升級發展和“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進行有機銜接,确定了“全縣大景區·旅遊一盤棋”的發展理念,重點實施“農耕文化、民族文化、紅色文化、康養文化 旅遊”的發展戰略,文旅融合、産業提質升級取得了初步成效。

農耕文化 旅遊,炫亮世界梯田原鄉品牌

龍勝梯田總面積22.8萬畝,耕種曆史達2300多年,至今保持着“耦耕”等原始耕作方式,被聯合國糧農組織授予“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地”榮譽。龍勝梯田的規模美、耕作美、藝術美,構建了世代相傳的梯田農耕文明,是生态智慧的傑作,是天地人和的典範。龍勝是名副其實的“梯田王國”“世界梯田原鄉”,依托“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國際品牌效應,重點打造了龍脊梯田景區,同時發展了布尼花海梯田、古壯寨彩色梯田、小岩底星空梯田等差異化旅遊産品,推出了張家苗寨插秧摸魚、民合苗寨瓜果采摘等農耕體驗活動,形成了梯田觀光遊、農耕體驗遊的獨特品牌。

桂林旅遊景點可持續發展(廣西特色旅遊名縣)2

圖為布尼花海梯田

民族文化 旅遊,築就多民族生态博物館

龍勝是全國僅有的兩個各族自治縣之一,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0%,各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産活态傳承。根據《龍勝各族自治縣自治條例》,龍勝将苗族跳香節、瑤族曬衣節、侗族侗年節列為法定節假日,精心策劃文化旅遊業态,進一步促進龍勝各族自治縣文旅複蘇。金竹壯寨等23個傳統村落成為鄉村旅遊點,黃洛瑤寨等8個民族村寨常年開展民俗演出項目,瑤族“長發節”等傳統節慶達87個,龍勝獲評“中國品牌節慶示範基地”。紅瑤長發養護品牌連鎖店達200多家,黃洛長發科技館成為了探尋紅瑤長發秘密的基地。

桂林旅遊景點可持續發展(廣西特色旅遊名縣)3

圖為黃洛瑤寨婦女在金江河邊梳長發

紅色文化 旅遊,凸顯長征國家文化公園亮點

龍勝是黨的民族政策最早實踐的地方。依托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紅軍樓、審敵堂,紅軍橋、紅軍岩等紅色遺迹,推出“二萬五千分之一的長征體驗遊”“紅綠結合的長征曆練遊”“跨越桂湘的長征深度遊”,推動桂北紅色旅遊聯合體建設,把紅色旅遊與南山景區開發相結合,與民族村寨相結合,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相結合,作為龍勝西北片區旅遊産業發展的引擎,打造“長征體驗在龍勝”紅色文化旅遊品牌,開啟龍勝旅遊新的長征之路,成為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重要節點。

桂林旅遊景點可持續發展(廣西特色旅遊名縣)4

圖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紅軍樓

康養文化 旅遊,打造康壽養生聖地品牌

龍勝有森林峽谷、高山草甸、珍稀礦産、地熱溫泉、富硒土壤,生态環境優越。同時,龍勝強力推進禁伐、禁砂、禁漁等措施,生态環境得到有效保護。為發展康養旅遊,龍勝圍繞鳳雞、翠鴨、龍脊茶、龍脊辣椒、地靈花豬、紅糯等國家地理标志産品和皇金菊、竹筍等有機食品打造了系列特色文創産品;推出了龍脊那秀、龍脊溢竹等多個高品質飲用水;打造了以禅修、瑜伽等養生業态為主的度假民宿和溫泉療養、傳統藥浴項目;開發了含對人體有益高價鐵元素的中國紅玉,培育了賞玉、玩玉等休閑養生文化;培育了自駕騎行、跑山徒步等休閑體育文化。通過不斷拓展文化旅遊新業态,龍勝觀光旅遊向休閑度假遊轉型升級。

桂林旅遊景點可持續發展(廣西特色旅遊名縣)5

圖為龍勝溫泉

此外,龍勝注重以旅興農、旅遊惠民,在全域旅遊的實踐過程中,打好産業發展“組合拳”,做活“生态 文化 旅遊 産業 鄉村振興”文章,打造串聯10個鄉鎮80%行政村的“生态、旅遊、扶貧”大環線,形成了“景區輻射、村寨聯盟、支部引領、能人帶動”的旅遊扶貧“龍勝模式”,全縣35%以上的貧困群衆通過景區分紅、土地入股、民俗展示、建設務工、餐飲住宿、特産銷售等方式實現脫貧。(文/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創新發展中心)

桂林旅遊景點可持續發展(廣西特色旅遊名縣)6

龍脊-遠眺

編輯設計 | 羅琳 黃伊瑩

校對 | 陳永霜 甘維良 淩雪麗

責編 | 雷鑫瑩

總編 | 才巍 李志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