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詞常常被用來形容在某件事上有過卓越貢獻,或者在同齡階段遠遠超過其他人的傑出人才。這樣的人在曆史長河中比比皆是。
還有這麼一群人,他們是天才中的天才,他們所從事的研究足以改變世界,他們給後世的影響百年不朽。這樣的人像星辰一樣,在曆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不斷散發着智慧的光芒。
他一生都緻力于物理研究,在物理學的許多領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被公認為是繼伽利略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
1999年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世紀偉人,我國著名的物理學家楊振甯先生就曾這樣評價愛因斯坦,20世紀物理學的三大貢獻中,兩個半都是愛因斯坦的。作為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愛因斯坦也确實配得上如此高的評價。
楊先生所說的20世紀物理學的三大貢獻,指的是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而當今物理學的前沿研究領域幾乎都是以此發展而來的,這足以證明在過去100年裡,愛因斯坦對物理學領域産生了多麼大的影響。
毫不誇張地說,如果沒有愛因斯坦,整個物理學或許都将黯然失色。那究竟是怎樣的經曆才能鑄就如此曠世天才?今天我們就走進愛因斯坦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愛因斯坦出生于1879年德國的一個小城,醫院裡剛出生便引起了旁人的注意,因為他的腦袋實在是太大了,他的後腦勺處不僅突出而且奇形怪狀,父母一度擔心他會成為一個畸形兒,1884年五歲那年生病在家的愛因斯坦收到了父親贈送的一個指南針,愛因斯坦為無論怎樣轉動轉盤,指針方向卻始終不變而感到好奇,這也是愛因斯坦對科學認知的啟蒙階段!
此後,愛因斯坦表現出了對科學的極大熱愛,自學完成了高等數學微積分等課程,并于1896年成功考入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四年後,也就是1900年剛滿20歲的愛因斯坦順利從大學畢業,剛畢業的愛因斯坦和同班同學一樣,壯志滿滿,想要留校擔任物理學教授助理,不過可惜由于自己不善于交際,大學時又經常逃課,導緻老師們都很不喜歡他,甯願去工程系雇了兩個學生,也沒有找愛因斯坦,愛因斯坦留下的願望就這樣被打破了,剛畢業就失業,這是愛因斯坦絕對想象不到的。
最終為了生活,他不得已隻能到處投簡曆求職,找一些家教的零工兼職,以此來養活自己,他爸也厚着臉皮給德國諾貝爾化學獎的奧斯特瓦爾德寫信,推薦自己兒子。結局當然是渺無音信。那年秋天短短三四個月的時間,他就找了八份家教,靠給人補習功課維持生活,直至1902年6月16日畢業後第二年,愛因斯坦在專利局的工作才得以審批下來。我已經長大成人,可是仍然無所作為,一點忙也幫不上,這真是人肝腸寸斷,我隻能加重家庭的負擔,确實,如果當初根本沒有生我,情況可能會好一些,吧唯一是我堅持下來的,唯一使我免于絕望的就是我自始至終一直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内竭盡全力,從沒有荒廢任何時間!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除了讀書之樂外,我從不允許自己把1分1秒浪費在娛樂消遣上。這是愛因斯坦在對落魄的時候寫給妹妹瑪雅的信。他最無助的時候,一度想放棄科學志向,改行去賣保險。
第一次讀到這段文字的時候,我簡直不敢相信!如此知名的天才,今兒也有如此落魄的一面,這和我們現在很多985211大學多年寒窗苦讀,但畢業就失業的學生有什麼區别!不過唯一不同的是,在低谷時期,愛因斯坦并沒有退縮,更沒有放棄,他反而更加的努力,經常利用業餘的時間來思考物理問題,到了專利局一天花兩三個小時全部處理完工作後,并将全部時間用來思考自己沉迷的物理問題。
終于三年後厚積薄發,愛因斯坦的積累終于迎來了爆發。在1905年3月,發表量子論,提出光量子假說,解決了光電效應問題。4月向蘇黎世大學提出論文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法,取得博士學位。5月完成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獨立而完整地提出狹義相對性原理,開創物理學的新紀元。
這一年因此被稱為愛因斯坦奇迹年。可以說無論誰都有最低谷的時候,也有背到頭頂的時候,更有對茫茫前途不知何處的時候。但厲害的是,他不僅一步一步得堅定走過來,更能夠反彈的這麼高這麼遠。
除此之外,他還研究毛細現象,闡明布朗運動以量子理論完滿的解釋光電效應,輻射過程固體比熱發展了量子統計等等,這些研究足以使他數次獲得諾貝爾獎。然而愛因斯坦一生卻隻有1921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或許在這樣的科學巨匠面前,諾貝爾獎也變得微不足道了。又或者說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遠遠超前于那個時代的所有科學家,除了他沒有人如此的接近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研究幾乎劃開了一個時代,廣義相對論更是給出了全新的時空觀。
也正因為他的理論太過深奧,完全颠覆了學術界以往的認知,就是在今天的科技水平下有很多仍舊無法驗證的觀點,所以才使得他與諾貝爾獎一次次失之交臂。例如愛因斯坦在1916年預言了引力波,直到100年以後的今天,科學家采用激光發現了引力波,從此證實了引力波的真實存在,這是多麼具有前瞻性的想法。與其說愛因斯坦在他那個時代預測出了100年後的科學,還不如說這100年來的科學發展一直在按照他的理論進行着。其實我們有理由相信,大多數科學家得諾貝爾獎是他們自身的榮耀,而愛因斯坦得諾貝爾獎是諾貝爾獎的榮耀。
不過可惜的是,再偉大的天才終究也回歸自然的懷抱,在建立了相對論理論後,愛因斯坦就試圖将相對論進一步提升為統一場論,也就是将物理學中的強力弱力萬有引力和電磁力四種自然力量統一起來,尋求用一種單一的數學語言描述這四種力,使物理學研究由多變少由少皈依變得更加簡單明晰,這一理論如果成功,對于宇宙的洗勻到物質結構和相互之間的影響都将是一次徹底的颠覆!從1925年到1955年這30年間,他幾乎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統一場理論的研究,但由于這一研究太過艱難,完全超出了當時科學界的理解能力,它逐漸脫離了物理界主流,變得孤立無援,通往科學頂峰的路注定是一條荊棘叢生的路,曲高和寡,前路未蔔,可他依舊無所畏懼,像自己的理想艱難而又無比堅定的前行,直到去世前的一天,這位風燭殘年的老人還躺在病床上,做着最後的演算,也許是科學的道路太過艱難,深愛的事業無人理解!
明明知道自己的理論可能是對的,卻偏偏證明不了種種情緒困擾着這位偉大而又辛酸的老人,晚年的愛因斯坦漸漸開始關注神學,有人說他發現的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是有沖突的,無法辨明其真僞,然而他也無法解釋和證明其正确性,所以他在研究神學,希望找到解脫。
或許科學隻限于地球,神學才專注于宇宙,和愛因斯坦同一級别的科學巨人們,比如牛頓達爾文等晚年也都投向神學的研究。或許知道得越多,越覺得自己一無所知。像牛頓愛因斯坦這樣的曠世天才,他們所接觸到的研究領域完全是全人類最最頂尖的高度,他們一輩子都在用科學揭示着這個世界的奧秘。
但是到了晚年,仍有無數的未知困擾着他們,他們迫切的想要尋找答案,卻又苦于無人理解,找不到出路,看不到希望。逃避也好,慰藉也罷,返璞歸真成了這些偉人一緻的選擇,巨星隕落,這些偉人都在無非的光華中走完了他們璀璨的一生!在他們的研究生涯中,即使存在着一些錯誤,也有窮極一生都難以解釋的難題,但這些終究是瑕不掩瑜,無損他們光輝的形象,或許正是這些失誤使他們的形象更加豐滿,他們是天才,但他們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和芸芸衆生一樣,有信仰,有追求,有自己窮盡一生都要堅守的夢。
距離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已經過去了足足一百多年了,愛因斯坦也早已離開了人世,但我們始終相信,它就在我們身邊。今天我們依舊沿着他提出的理論,探索着這個世界,沿着他未竟的事業尋找着新的發現,努力的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我們今天所取得的科學成就,我們未來要走的研究方向,無不受着這位偉人深深的影響。愛因斯坦是世界的愛因斯坦,或許在不久的未來,世界又将誕生一位這樣的天才。紀念愛因斯坦,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在愛因斯坦的研究道路上砥砺前行,學習愛溫精神,探索未知世界,讓科學的光芒普照大地,善始善用,讓人類文明再攀高峰。
他的一生是真正的開了挂,被後人稱為僅次于愛因斯坦的男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