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感受戲曲韻味傳承國粹文化

感受戲曲韻味傳承國粹文化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4 02:59:29

感受戲曲韻味傳承國粹文化?《一堂好戲》是中國教育電視台專為喜歡戲曲藝術的青少年學生打造的一檔校園戲曲類節目經過三年的積澱和資源的凝聚,虎年春節期間,《一堂好戲》第二季和首屆《全國校園戲曲春節晚會》共同閃亮熒屏,驚豔綻放日前,《一堂好戲》和首屆《全國校園戲曲春節晚會》節目研讨會在京舉行,戲曲理論專家、電視研究專家、著名戲曲演員和新聞工作者齊聚一堂,對兩檔節目進行了深入研讨,為節目發展提出中肯建議,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感受戲曲韻味傳承國粹文化?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感受戲曲韻味傳承國粹文化(一堂好戲為戲曲傳承再添薪火)1

感受戲曲韻味傳承國粹文化

《一堂好戲》是中國教育電視台專為喜歡戲曲藝術的青少年學生打造的一檔校園戲曲類節目。經過三年的積澱和資源的凝聚,虎年春節期間,《一堂好戲》第二季和首屆《全國校園戲曲春節晚會》共同閃亮熒屏,驚豔綻放。日前,《一堂好戲》和首屆《全國校園戲曲春節晚會》節目研讨會在京舉行,戲曲理論專家、電視研究專家、著名戲曲演員和新聞工作者齊聚一堂,對兩檔節目進行了深入研讨,為節目發展提出中肯建議。

融合:沉浸式戲曲文化,弘揚美育精神,堅定文化自信

作為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标識之一,戲曲凝聚着傳統文化的美學思想精髓。《一堂好戲》和《全國校園戲曲春晚》以戲曲為載體,将弘揚美育和文化自信兩大曆史使命有機融合在一起,讓孩子們了解和接受傳統曲目經典的洗禮、浸潤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從而在潛移默化中獲得人格及精神上的涵養及升華。

教育部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廖文科表示,弘揚戲曲文化可以讓孩子們通過藝術教育、審美教育,提高自身素質,增強文化自信,從而更好地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才會更熱愛國家。

全國政協辦公廳聯絡局二級巡視員王春祥認為,《一堂好戲》和《全國校園戲曲春節晚會》具備較高的審美導向和精神品質,是非常寶貴的平台。北京京劇院梅蘭芳京劇團團長、著名京劇葉派小生演員李宏圖也表示,新的時代需要有新的活力,兩檔節目通過更加新穎的視角讓人們真正地走近傳統文化,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學生們通過欣賞經典戲曲曲目,可以領悟深刻道理。唱詞,有助于提升文學修養;表演,有助于培養想象思維。正是這種“潤物細無聲”的藝術滋養,拉近了學生與戲曲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們塑造良好品格性格,加深了他們對戲曲藝術的理解和熱愛。中國劇協分黨組成員、秘書長崔偉認為,兩檔節目在孩子心靈中播撒戲曲文化和傳統文化的種子,對民族基因傳承具有非凡意義。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公益文化中心主任李國強則提出了更遠的願景:30多年來,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把優秀的傳統文化資源轉化為優質教育資源,去服務孩子的成長。顯然,這兩檔節目做到了,在青少年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傳承:立足校園學階,獨特的編排方式,助推薪火相傳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是實現中華民族複興夢的先鋒力量。在他們心中埋下傳統文化的種子,對于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具有深遠意義。《一堂好戲》和《全國校園戲曲春晚》是一個播灑種子的舞台,它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戲曲的學習體驗中來,引導學生了解戲曲、了解傳統文化。

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副秘書長吳煥表示,《全國校園戲曲春晚》為喜愛戲曲藝術的學生搭建了一個嶄新的平台。這個平台,把“C位”讓給熱愛戲曲的青少年,開創了為在校學生量身打造戲曲晚會的先河。梅蘭芳紀念館館長劉祯表示,《一堂好戲》和《全國校園戲曲春晚》注重集體性表演,而不是一兩個學生的“獨角戲”,這樣可以帶動和感染更多的孩子,讓他們有興趣參與到戲曲表演中來。

值得一提的是,《全國校園戲曲春晚》采用了“立足學階”這一獨特的編排方式,全面展示校園戲曲的累累碩果。對此,中國文化藝術促進會戲曲文化專業委員會會長郭娅楠給予了較高評價,“這是一個很有智慧的巧思設計,一層一層進階式的展示,對于學生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讓學生有了清晰的目标和方向。”中央電視台戲曲頻道《梨園周刊》欄目策劃劉連倫也表示,《一堂好戲》和《全國校園戲曲春晚》将戲曲做了細緻、系統化的梳理和呈現,非常難得。

無論是《一出好戲》,還是《全國校園戲曲春晚》,都是為了增進青少年對戲曲藝術的了解和體驗。這些學生會成為傳統文化和戲曲藝術的積極傳播者、推廣者,也将會影響帶動一大批愛好者、參與者,共同赓續中華文化傳承發展,薪火相傳,代代綿延。教育傳媒研究總編輯張志君表示,兩檔節目立足中國傳統文化,還起到了溝通古今、溝通未來的作用。文化的載體是人,傳承的載體也是人。孩子們既是文化的傳承者,又是文化的傳播者,這樣才能把傳統文化生生不息地傳承下去。

創新:“思維 方法 傳播”推陳出新,古老文化煥發的新活力

在當今多元文化盛行的大背景下,中國戲曲日漸式微的态勢已有顯現。如何讓戲曲重新迎來生機和曙光,是每一個文化藝術工作者必須思考和為之努力的課題。

《一堂好戲》和《全國校園戲曲春晚》首創“電視戲曲 校園 文化”的全新模式,大膽啟用非戲曲專業的學生擔綱主角,展示戲曲藝術的别樣風采。中國戲曲學院副院長張堯認為,兩檔節目做到了“戲曲 教育 傳播”的有機結合,為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提供了借鑒和參考。

《一堂好戲》不斷叠代升級,每年都有新意、有變化、有提升。節目内容從最初的學習模仿經典名段,調整為以原創戲曲課本劇為主,将校園文化與戲曲文化進行了深度融合。這些由孩子們自編自演的原創課本劇,雖在藝術上稍顯稚嫩,但節目的題材廣泛且極富教育意義,給孩子們帶來的快樂和成長遠勝單純說教。

國家京劇院著名京劇程派演員李海燕認為,孩子們自編自導,用京劇、昆曲、梆子和評劇等各種藝術形式展現現代題材作品,說明傳統文化已經在他們心裡埋下了一顆種子,并且深深紮了根。原戰友京劇團副軍級編劇、導演、楊派老生李崇林也認為,自創劇目為孩子們的戲曲夢插上了翅膀,他們不僅要做戲曲藝術的觀光客,更要争做戲曲藝術的主人翁。

《一堂好戲》積極探索将“小衆化節目”打造出喜聞樂見的大衆化形式和内容,綜合運用新聞傳播與電視藝術的手法,同時還積極借助新媒體擴大傳播優勢。正如中國戲曲學院青研班助理研究員、藝術學博士吳宇說的,《一堂好戲》體現了校園戲曲的創造力,這是創新;《全國校園戲曲春晚》展現了校園戲曲的根基,此為守正。守正創新讓古老的戲曲文化煥發了新的活力。

(作者:王寅子中國教育電視台社教節目中心)

來源: 光明網-文藝評論頻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