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娛樂

 > 經典二戰電影賞析感悟

經典二戰電影賞析感悟

娛樂 更新时间:2024-10-16 21:59:07

經典二戰電影賞析感悟(品讀經典2最經典法國二戰電影再見)1

《再見,孩子們》 ( Goodbye Children ,法國,1987),加斯帕·曼尼斯演出,路易

路易·馬勒是法國新浪潮的一員,研究新浪潮電影總繞不開他,但他又似乎和新浪潮的圈子頗為疏離:他沒有像特呂弗、戈達爾等人那樣撰寫過影評,也就是說,他不是所謂“作者論”的創始者。雖然如此,他顯然是“作者論”的诠釋着,縱觀他的創作生涯,從最初《通往絞刑架的電梯》到最後的《烈火情人》,他都是最有創作自覺的導演。

經典二戰電影賞析感悟(品讀經典2最經典法國二戰電影再見)2

路易·馬勒

《再見,孩子們》的拍攝已是導演創作晚期,此時他剛從美國回到法國,感到有創作一部回憶童年的電影的必要,雖然這一主題他本來能夠(或應該)在開始創作生涯時就予以表現(如同特呂弗創作《四百擊》)。《再見,孩子們》故事動人,劇本完成之時,導演将其讀給妻兒聽,據說他們很感動,認為一定能打動人心。電影上映後,果然獲得一緻好評,為其赢得一座金獅獎。

或許是因為有拍紀錄片的經曆(出道時,當過紀錄片《沉默的世界》的攝影師,後又遠赴印度拍攝紀錄片《印度映象》等),路易·馬勒的影片最突出的特點是,在虛構的故事背後有着記錄性的觀察;換言之,他的電影常常有現實真實存在的、具體而微的細節,這些細節非敏于觀察、博聞強識的藝術家不能捕捉。《再見,孩子們》正是因為這樣的細節而豐富、動人。

影片的背景是二戰時期的法國,時間是1944年,在靠近楓丹白露的一所教會學校裡,一些有錢人為了在戰争環境下把他們的孩子保護好,就把他們關進了這所修道院學校。影片是以這些孩子中的一個,朱利安的視角展開的。有一天,學校的神父(也是這所學校的負責人)領來一個叫波奈的腼腆男孩,于是和朱利安成了同學兼室友。漸漸地,兩人變得熟悉,雖然開始磕磕絆絆,打架胡鬧也是家常便飯,但終于産生了友誼。然而,随着納粹到學校搜捕猶太人,波奈被帶走了,電影最後的旁白告訴我們,他是最終被害死了。

影片不是通過赤裸裸的暴力表現戰争的殘酷、蓋世太保的無情,而是通過側面來提示我們這一點。為防止洩露真實身份,猶太人波奈的真名讓·基博斯坦反着寫在書本上,需要用鏡子才能照出來。在有可能被捕入獄的恐懼中,修女将猶太人的藏身之處指給蓋世太保。波奈在教室中被蓋世太保發現了,他鎮定地收拾起他的課堂用具,仿佛對這一天的來臨早有預想。影片結尾,波奈對朱利安說到:“别難過,他們總會抓住我的”,朱利安望着朋友離去,漸漸,眼裡湧出淚水。這些現實主義細節,加上耐心地運用昏暗的光線,将那個時代陰沉的氛圍變現出來。

經典二戰電影賞析感悟(品讀經典2最經典法國二戰電影再見)3

倒寫的名字

《再見,孩子們》的基調雖陰郁,但那是大背景,電影的大部分時間,我們跟随朱利安的視角看到的反而更多是快樂;而路易·馬勒現實主義的筆觸則能夠直将我們帶回童年。電影中孩子們課餘時間愛玩的高跷遊戲,我小時候也玩過,有共同經驗的朋友應該不在少數。孩子們仿佛有無限精力,動不動就嬉戲打鬧,常常是一方故意挑釁,一方順勢應戰,打過之後,兩人沒心沒肺地笑了,于是和好如初。稍大的孩子喜歡抽煙裝酷,并且開始有了喜歡的女孩。這些經驗的共通,是觀賞這部電影最大的樂趣之一。

經典二戰電影賞析感悟(品讀經典2最經典法國二戰電影再見)4

玩高跷

《再見,孩子們》因其細膩、克制的影像風格而有力,而充滿人文主義關懷。這樣的風格,秉承自新浪潮電影的優良傳統,路易·馬勒運用得很成功,真是寶刀未老。

作為一個觀影數千部的電影愛好者,寫電影評論是基于分享精神,希望讀者能通過這些簡陋但真誠的文字找到好電影。歡迎關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娛樂资讯推荐

热门娛樂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