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是童話單元,我們要帶孩子們在童話的想象世界裡馳騁,首先要讓孩子們對童話文體有一個初步的了解,體會童話的特征,為創作童話做鋪墊,打基礎。
童話故事讀得多的孩子,往往能夠體會童話的分類。
童話故事按創作人分類分為創作童話和民間童話,最顯著的就是安徒生的創作童話和格林兄弟收集的民間童話。
童話故事按表現方式分為知識體童話、超人體童話、拟人體童話和常人體童話。
知識體童話如《小蝌蚪找媽媽》
超人體童話如《巨人的花園》
拟人體童話如《醜小鴨》《稻草人》
統編教材三上三單元的四篇童話故事,其中的《那一定會很好》《在牛肚子裡旅行》《一塊奶酪》三篇都是直接将動植物拟人化,是特征明顯的拟人體童話。
常人體童話如《皇帝的新裝》《賣火柴的小女孩》《神經質的弗先生》
今天我們重點來梳理常人體童話的兩種創編表現思路:
一、誇張
以賈尼•羅大裡《電話裡的童話》中《神經質的弗先生》為例,為了突出弗先生神經質這一特點,運用多個誇張的事例來表現,例如弗先生聽到蜈蚣在牆上爬行發出噪聲而睡不着;一小粒糖渣從螞蟻身上掉下來就以為是地震了;因為害怕灰塵從來不走路,更離譜的是從窗戶裡掉下來沒有被摔死,卻被褲子上粘的一粒用放大鏡才能看到的蒼蠅屎給氣死了。
這樣的“神經質”在現實生活中是沒有的,羅大裡用了誇張的想象來表現,是童話中才可能存在的。
類似的誇張在我們耳熟能詳的安徒生童話《皇帝的新裝》中一樣在呈現,誇張的情節讓我們在忍俊不禁的同時思考人性。
二、從現實到想象的接口
我們讀過許多類似的想象故事,比如《愛麗絲漫遊奇境記》中的兔子洞、《青鳥》中的鑽石帽子、《神筆馬良》中的神筆、《綠野仙蹤》中的龍卷風、《小海倫的秘密》中的閣樓門、《賣火柴的小女孩》中的火柴的光亮、《漁夫和他的妻子》中的會說話的魚……太多太多故事運用生活中的道具讓我們從現實走進想象的世界。
現實與想象的界限,通過生活中的小物件就可以實現。
孩子們曉得了創作童話的路徑,該是多麼欣喜呀!
童話創編的其他通達路徑,我們以後繼續挖掘與探索。
#秋日生活打卡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