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網易雲音樂推出了“私人雷達”功能——基于個性化推薦為用戶生成完全個性化的歌單。這一功能看起來不太起眼,不過卻潛藏着網易雲音樂滿足用戶聽歌需求,以及對流量與用戶的捕捉,對音樂平台發展更多可能性的探索。
最近我在聽歌時關注到,網易雲音樂上線了一個看起來似乎不太起眼的功能:“私人雷達”。這是一個全新的歌曲推薦功能,可以基于曆史口味和實時偏好,為每位用戶每天生成一份完全個性化的歌單。
應該說這是業内首創的全新歌曲推薦模式,其創新之處在于用戶雖然使用的是相同的“雷達”,但每個人看到的歌曲列表、歌單封面和歌單名等都不一樣,形成了在同一份歌單下聽不同歌曲,但又能在同一個評論區互動交流的有趣景象。
在我看來,這一功能的背後其實藏着音樂平台的野望,數據也在證明這一點,這稍後再談。
在互聯網時代,人們的主動聽歌行為大部分都發生在各大音樂APP上,用戶的聽歌需求,簡單來說就是能不能聽到自己想聽的歌曲。注意,這裡的“想聽”包括兩個層面:聽過且喜歡的老歌,側重重溫;沒聽過且可能喜歡的新歌,側重發現。當然,這兩項自然也成為了用戶判斷音樂産品的重要标準。
而為了滿足用戶這兩個層面的聽歌需求,國内的各大音樂平台其實默默做了很多探索、嘗試,而這些推歌的細節裡,其實也透露出各家産品特色、産品能力和發展方向。
01 為了滿足聽歌需求,國内音樂平台有多拼?在《十三邀》第四季第九期的節目中,薇娅分析前幾年做電商為什麼會失敗的那段讓我印象深刻。她提到,“在線下你有好的位置,就有人來看,線下就是人來找你,但你到了線上以後,你要找人。”如何給自己的産品引流、導流,成為線上生意的共同痛點,當下音樂平台推歌的難點也在于此。
為了提高曲庫利用率,讓對的人聽到對的音樂,音樂平台在幫助音樂實現高效傳播上的努力從未停止。目前,這類幫助用戶找到想聽的音樂的功能,集中以個性化推薦的形式呈現。接下來,我們将以網易雲音樂、QQ音樂、蝦米音樂等為例,分析國内主流音樂平台在常規的新歌、新專輯、藝人和曲庫分類等推薦外,是如何做個性化音樂推薦的。
1. 看網易雲音樂
當前版本中,網易雲音樂的個性化推薦功能主要集中在”發現””我的””雲村”等頁面,主要推薦功能包括每日推薦、私人FM、心動模式、私人雷達、風格推薦、場景推薦等。
其中:
- 每日推薦和私人FM,側重基于用戶音樂口味,側重推薦新歌,分别以歌單和電台形式呈現,且給用戶提供了”不感興趣””屏蔽歌手或歌曲”等選項,進一步優化推薦效果;
- 心動模式基于用戶的紅心歌曲,推薦更多相關作品;私人雷達則依托用戶全部的曆史喜好,來推薦用戶最可能喜愛的老歌新曲;
- 風格推薦、場景推薦、歌單推薦則從音樂風格、聽歌場景、歌單本身等維度為用戶推薦音樂;
- 雲村同樣基于個人聽歌數據,以瀑布流形式呈現,便于音樂愛好者的表達交流,以圖文 音樂形式推薦歌曲;
- 電台推薦則為不同用戶推薦不同的電台内容。
2. QQ音樂
當前版本中,QQ音樂則為用戶打造了獨立的”推薦”入口,主要包括個性電台、每日30首、熱門金曲推薦(歌單名因人而異)、歌單遨遊指南等功能。
- 每日30首和個性電台也是基于個人口味定制;聽歌周榜、聽歌月榜、最近常聽則側重曆史回顧,幫助用戶找到自己的聽歌口味;
- 熱門金曲推薦是基于關聯産品全民k歌上的歌曲熱度推薦,點唱需要跳轉;
- 你喜歡的歌手和Ta們的歌、符合你最近收聽的歌和更多為你推薦則是根據個人聽歌口味,按照藝人、主題等方式推薦相關歌單和視頻音樂;
- 歌單遨遊指南,則主要推薦不同主題的新歌歌單。
3. 蝦米音樂
當前版本中,蝦米音樂也在“發現”入口單獨設置了“推薦”子入口,包括每日30首、蝦米電台、場景推薦、必聽歌單、AI日推、猜你喜歡等功能。
- 每日30首和必聽歌單基于個人口味定制;
- 蝦米電台分為私享電台、場景電台和心情電台三個子選項,其中私享電台結合了聽用戶已經喜歡的風格和可能喜歡的新風格;
- 場景歌單,則根據不同時間點、天氣、地域等場景推薦歌曲;
- AI日推則結合了用戶喜歡和編輯精選,推薦相關歌單;
- 猜你喜歡則是根據以往聽過的歌曲推薦新歌、OST等;
- 趴間則是以社交互動的形式,幫助用戶發現歌曲。
可以看到,在滿足用戶聽過且喜歡的老歌的需求上,網易雲音樂、QQ音樂、蝦米音樂都做得比較細緻,每日推薦、個性電台都是标配,輔以各種場景、風格、心情推薦,其中網易雲音樂還特地設置了”心動模式”專門推薦點過紅心的歌曲,首首都是回憶殺,音樂發現分享的維度較為豐富。
而在滿足用戶沒聽過且可能喜歡的新歌的需求上,各家解決痛點的顆粒度和方向略有差别:
- 對比來看,網易雲音樂首創的”私人雷達”功能,老歌和新歌的推薦上做了平衡,用戶發現新歌的門檻更低,但又不至于過于激進,雲村的社區互動推薦也是亮點;
- QQ音樂則以K歌熱度為推薦維度,從市場反饋層面進行反向的個性化推薦;
- 蝦米音樂主要以私享電台的”聽見不同”和AI日推等功能來發現新風格音樂,趴間這一類似傳統電台的方式,屬于情懷式創新。
凡此種種,這些細節上的功能創新,無一不是為了提高音樂傳播的效率,幫助用戶發現好音樂。做産品有一個原則叫“don’t make me think”,而在滿足聽歌需求上,如何最大化地降低用戶去主動發現好音樂的成本,也是在線音樂平台們的重要命題。
02 互聯網時代,流量分化下的音樂傳播革命産業的變革,往往來自技術革新,音樂産業也是如此。
在數字技術的推動下,音樂産業的盈利點從售賣樂譜、黑膠唱機、黑膠、CD、磁帶等再到如今的流媒體付費訂閱、數字付費下載、廣告、詞曲版權授權等,人們接收音樂、發現音樂的渠道也從電台、電視台、雜志變成了音樂平台、音樂直播平台、短視頻、音樂綜藝和影視劇。簡言之,從傳統唱片業到互聯網音樂,我們經曆的不隻是音樂消費革命,更是一場音樂傳播革命。
在流量分化的趨勢下,整個文娛産業都處于搶奪用戶時間的競争中,音樂平台要想從手遊、直播、短視頻、影視劇、綜藝等多種娛樂方式中突圍而出,差異化發展是必然選擇。當其他産品等聚焦于滿足用戶的泛娛樂需求時,如何讓用戶在聽歌場景中得到驚喜感、滿足感,無疑是最重要的。
目前來看,網易雲音樂在這方面的嘗試已取得初步成效。以歌單、音樂社交起家,在深耕社區文化多年後,網易雲音樂已經長成了中國最大的音樂社區。基于由評論、點贊、收藏等構築的UGC生态,網易雲音樂除了給用戶帶來”比女朋友還懂我”的聽歌體驗,還有不同風格音樂愛好者之間的社區互動氛圍、平台與用戶在調性上的自我認同等情感粘性,這才是網易雲音樂後來居上的法寶。
在高粘性的音樂傳播生态下,網易雲音樂在提升推歌效率上的産品創新則往往更具勢能。以”私人雷達”功能為例,它上線後的數據表現着實有些超出我的預期,我也請幾位朋友測試了這個功能,他們都普遍對其精準度做出了高評價,這也是我在開頭說不能小視這一功能的重要緣由。
據悉,該功能于今年初啟動灰度測試,4月初全面上線。數據顯示,截至4月9日,私人雷達歌單播放量超2.3億次,成為平台單日播放量最大的歌單,用戶評論超14.4萬條,位居全網歌單評論量第一,最高贊評論近16萬點贊,總收藏量超450萬。
如此之高的關注度,毫無疑問也會進一步提升官方個性化推薦功能今後在音樂宣發上的價值,而品牌歌單的建立和打造,也将衍生出更多線上線下的有趣玩法。
比如,早在2017年11月,Spotify就在倫敦舉辦了有史以來第一次與歌單《Who We Be》同名的大型現場音樂盛會,當年就累計與700名藝人合作超過1000個活動項目,在票務市場中取得了不低于4000萬美元盈利的亮眼表現。随後,這一模式也被Apple Music、Deezer等流媒體音樂服務平台效仿,紛紛向線下拓展。
換句話說,一個看起來并不起眼的功能背後,有可能暗藏着平台在産業布局上的野望。在線音樂的兩強格局下,如何穩紮穩打地做好推歌,滿足用戶聽歌需求,其實并不是件易事。短期來看,這事關打造爆款甚至做到”歌紅人紅”,長遠來說,更是音樂平台的立根之本。
作者:範志輝。公衆号:音樂先聲
本文由 @音樂先聲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