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昨天開始,可口可樂旗下的著名品牌“雪碧”就把自己維持了61年曆史的綠寶石包裝,改成了透明的塑料包裝。
這個消息很快沖上了熱搜,根據可口可樂自己的說法,這一次放棄标志性的綠瓶包裝,僅僅是因為綠瓶含有無法循環利用的PET,而透明瓶可以減少塑料垃圾。
這就有意思了,有的企業講“環保”是為了讓自己賺更多的錢;有的企業講“環保”是降低成本,讓消費者花同樣的錢買更少的東西;有的企業講“環保”,那就是政治正确,追逐一下時代的潮流。
那麼,雪碧是屬于哪一種呢?它為什麼要換掉自己标志性的包裝呢?
我覺得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理解。
第一、更換品牌标識,是優化消費者心理的篩選機制。
我們看到雪碧的綠色瓶,總能想到一句著名的slogan“透心涼心飛揚”,看到綠色包裝瓶,就會想到雪碧,想到雪碧,就會想到雪碧獨有的那種清涼口感。
這就是消費者的篩選機制在起作用。
比如我們口渴的時候,潛意識裡就會想起可樂、雪碧、奶茶、礦泉水,你會在心裡給他們排個序,按照不同的權重去選擇。
對企業來說,特别是在性價比相同的情況下,比如雪碧、可樂都賣3塊,怎麼樣暗示消費者選擇自己呢?
從前幾年的曆程來看,可口可樂旗下産品的包裝,經曆了兩次大的改變。
首先是包裝顯示性價比,加上了“加量不加價”的标簽,從500毫升升級到了600毫升,讓消費者覺得自己賺了。
第二、重視包裝帶來的心理暗示,比如用黑色包裝來标注自己是“無糖飲料”,暗示熱量很低,用更細更高的易拉罐包裝,來暗示自己“瘦身”。
第三個階段,就是走向“透明”包裝,實現“情緒價值的滿足”與“保護環境”的雙赢。
诶,這看上去有點不可思議,但消費者的潛意識确實就吃這一套。
對比綠色的瓶子,雪碧給自己的包裝多了“純淨”和“健康”這兩個原本不屬于它的優勢标簽。
所以,品牌在設計包裝的時候,就要充分考慮消費者腦子裡的篩選機制,什麼樣的“元素”可以讓自己的産品加分,标簽更多,排名更靠前,銷量自然就會更好了。
這是一種強大的心理暗示,雪碧這次更改包裝也有進一步修正心理暗示的作用。
第二、活化品牌,塑造更加符合時代需求的品牌形象。
每一個品牌,在不同的時代都有不同的風格,去滿足這個時代的需求,所以,包裝本身也是代表着企業的價值理念。
在1961年,可口可樂剛上市這款産品的時候,是用來應對以“锂化檸檬”而大火的七喜。
雪碧取名為Sprite,翻譯過來是“小精靈”的意思,配上綠色的包裝,就更顯示雪碧的品牌理念,能夠展現出明亮鮮活的形象,不摻雜太多工業氣息。
但是,每個品牌都必須要面對代際的更叠,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風格,就像老的可口可樂Logo就經曆過數次改變,要達成新的視覺創新,迎合一代又一代新的消費群體。
雪碧也是如此,每一代人都有新的品味,新的視覺觸點,必須迎合今天新消費群體的風格,才能去跨越代溝,做到代際更換,讓品牌得到活化和升級,這樣去抓住更年輕的那群人。
今天的消費者,對于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認知在不斷提升,他們希望自己購買的産品是有着更高品質、更美觀、更能保護環境的特點。
所有這些要素結合起來,就推動着企業發生變革。
所以,每一個品牌在不同的階段,他都需要去做品牌的不斷提升、更新、叠代,隻不過你是去被動的改變,還是主動地去改變。
主動的改變就可以用“環保”來成為社會熱點,成為品牌正面的一個加分項,而不是扣分項。
實際上,可口可樂公司在2020年,就被環保組織評為全球第一大塑料垃圾制造者,可口可樂旗下品牌的塑料垃圾,出現在全世界的各個地方,甚至是在海洋生物的肚子裡,非常難降解。
可口可樂的繁榮,背後是對環境的破壞,這是負面影響。
對可口可樂來說,自己所有的品牌,包括可樂、雪碧,從包裝材料,廢瓶收集、二次回收都要做出系統性的改變。
這是一道環境保護的必選題,可口可樂不做,以後就會有監管部門按着它的頭去做。
所以,雪碧這一次換包裝,就是想引起社會的正面關注,把明明是自己應該做的事,通過系統的品牌活化策略,讓品牌做“新”、做“活”,變成一種符合時代需求的好事。
這是一種商業智慧,也是品牌升級當中的一個特别重要的部分。
那麼,對于我們很多品牌形象僵化,甚至是像張小泉那種自毀品牌聲譽的企業來說,雪碧今天的改變,可以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發呢?
第一、品牌包裝和标識,傳遞着重要的品牌精神。
企業進行形象升級和品牌活化的過程當中,重要的是發布和傳遞自己的品牌理念,升級品牌形象,與用戶建立情感聯結,提升品牌好感度,傳達正确的價值觀,彰顯品牌的責任和擔當,把一件壞事變成好事,這就是一種商業智慧,也是一種政治高度。
第二、包裝設計的創新,隻是品牌活化中的一種方式,背後是一套完整、持續的落地系統。
品牌活化,不是說我做了一個新Logo、換了一套新包裝,或者打點廣告就能夠直接拉動銷售、産生效果的。
隻有在品牌内核上保持高度的一緻性,保持從頭到腳一個聲音,整合品牌視覺、産品策略、營銷宣傳、消費者體驗共同進行産品升級和立體打造,才能夠真正産生效果,為品牌造勢、為營銷賦能。
三、品牌活化的背後,客觀上是企業對消費者心理的深入洞察和把握,主觀上是品牌走出舒适圈,進行自我革命的勇氣和能力。
每一代消費者都有自己不同的喜好,所有企業都要經曆這種消費群體的更替和叠代,
沒有品牌能夠一直年輕,但那些能夠跨越代溝,做到代際更替的品牌才能永遠活在當下,無論在行業競争和時代變遷中,都能保持旺盛的品牌活力和成長性。
這就必須要深入洞察消費者的心理、理解今天這個時代的潮流和偏好,才有可能讓用戶認同品牌的内涵和價值觀,引起共鳴,産生新的精神羁絆,讓他們在購買選擇上更偏好自己。
沒有人永遠年輕,但總有人正在年輕,品牌要做的就是不斷升級和叠代,追逐這些正在年輕的用戶們。
—
責任編輯 | 羅英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