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已經進入新的一年好幾天了。
最近《對手》結束之後,百無聊賴,試圖找一部好看點的劇,來追一追。
翻遍了熱播表,卻無意間在“角落”裡,找到了它:
《啼笑書香》。
沒有什麼熱度,海報封面似乎來自于上個世紀。
可看了一眼演員表:
潘粵明、陳鍵鋒、惠英紅、周知、呂一、湯鎮業、趙圓瑗。
嗯,好像還不錯,就是它了。
一口氣就是6集,過瘾,有一種看經典老劇的感覺了。
那麼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這部看似是爛劇,但實則是一部“王炸”級别的劇集。
1、經典故事的非經典改編。
《啼笑書香》原名《儒林外史之啼笑書香》,又是一部改編自中國古典小說的電視劇。
可當你打開的時候,發現并不是這樣。
有一個書生,名為方林。
這一天,鑼鼓喧天、鞭炮齊鳴。
衆人花團錦簇一般擁抱着他走出轎門,大紅的衣袍,原來是他高中狀元。
誰知人群擁擠,方林踉跄走出人群,信手踱步來到一處橋邊,在這裡他看到一個儒生模樣的人正坐在橋頭飲酒,此人眉宇之間,盡是豪放之氣。
這名儒生瞧見方林,先是大笑,然後就要對這個“小胖子”考校一二: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
好家夥,這是詩仙李太白的名篇,身為讀書人豈有不知的道理?
于是方林脫口而出: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待到方林話音還未完全落下,橋那邊又攜手走來兩人,均是要考一考方林。
他們出的是什麼題目呢?
杜甫和白居易的詩。
這有何難,方林都一一快速答出下半句,正不解之間,三人卻都亮出了各自的身份:
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詩仙太白又“提點”方林道:
“狀元爺,不要慌,再慌就要摔下床了!”
果不其然,方林從自己的床榻之上,直直地摔了一個結實。
原來,剛才的金榜題名,不過是方林的黃粱一夢。
回到現實,卻又是一地雞毛:
老娘送來了衣服,弟妹卻追進屋中,讓方林趕緊出去掙錢,全程沒有一個好臉色。
一個四十歲的老書生,多年科舉不中,也掙不得些許散碎,怎能不人棄狗嫌?
《啼笑書香》的故事,幾集看下來,你就會發現,它和《儒林外史》基本上沒有什麼關系。但是這隻是其表象,要看改編,還得看“裡子”。
什麼是“裡子”?
成書于清代的《儒林外史》,是一部優秀的官場諷刺小說。
在這部小說裡,吳敬梓用了多達56回的篇章,用極為寫實主義的手法,對于科舉以及其背後的功名富貴、官場争鬥、吏治腐敗以及禮教的虛僞和“吃人”本質,進行了無盡的嘲諷和批判。
《儒林外史》的“主色調”是如此,但是我們依然能從中看到人性的光輝和對信念的堅守。
哀而不傷,判而不棄。
所以從原著小說的“裡子”來看,這部《啼笑書香》遠沒有跑題。
甚至,還做得更為出色一些。
2、多線并行,雜而不亂。
《啼笑書香》故事中的某些橋段,或許已經不夠新鮮。
但是,整個故事脈絡,卻堪稱優秀,總結下來就是多線并行,雜而不亂。
兩條主線:
一是方林,這個窮酸儒生多年科舉不中,迫于現實壓力,終于找到了一個私塾先生的差事。
二是徐天佑,因為一起貪污軍饷的冤案,他上書禦上,直言朝中宰輔吳嵩糾結黨羽陷害忠良。
一個在民間,窮酸儒生受盡白眼和嘲笑,生活舉步維艱;
一個在朝堂,直言進谏,卻遭到同僚排擠發配遠方。
這樣的兩個人,在一個叫做滁州(今安徽滁州)的地方相遇,而這個地方,正是當朝宰輔吳嵩的老家。
而當方林和徐天佑來到這裡,又“觸發了”多條支線人物:
胡湘湘,屠夫之女,卻有心讀書識字;
周進,出生于武術世家,父親曾是帶兵打仗的将軍;
都兆青,父親捐了一個推官,希望他能真正的金榜題名;
黃昌雲,出身于經商世家,喜愛生意,卻也被父親極力勸學;
梁元振,原滁州知府,徐天佑的前任。
然而每個人面對的現實,卻如同魔幻一般:
一心向學的胡湘湘,雖受父親寵愛,卻一直被告知“女子無才便是德”;
想要習武報效國家的周進,卻遭父親告誡,戰場拼殺隻落得一身殘廢;
想依靠經商為善一方的黃昌雲,卻發現這些生意人完全不顧别人死活,為了一己私利刻意哄擡物價;
心向科舉的都兆青,卻發現滿目盡是貪墨之輩,包括自己的父親;
而毫無原則、依附吳嵩的梁元振,卻仕途通達。
好一個衆生皆苦,卻苦不到朱門酒肉臭;世人皆要向學,卻人人皆是沽名釣譽之輩。
《啼笑書香》中塑造出的明末人物群像,幾乎個個出彩,每個人物都形象豐滿,且在黑白臉譜之下,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人性之下的“人味兒”。
3、讓人瞠目的情節。
首先,我必須要向《啼笑書香》的導演和編劇緻敬。
因為我很久,沒有看過這麼一部如此有力度的電視劇,以及令人瞠目的情節了。
都兆青多年科舉不中,其原因,并非“才華不足”四個字可以說明。
在京城中人脈頗廣的羅大人,看中了他的妹妹。
這樁婚事,對于都兆青的父親而言,有兩個好處:
其一,都兆青的仕途,可能就此打開一片坦途;
其二,都家可以得到羅大人的庇護。
然而一個行将就木的老者,卻要娶一個如花年紀的少女,作為父親,心裡必然是難受的。
況且,女兒已經有了心愛之人。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
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然而就是這樣,迫于羅大人威勢,以及為了兒子的前途,都兆青父親和自己想要“盡孝”的女兒,答應了羅家的婚事。
如果故事隻是到了這裡,那不過是一個略顯悲哀的故事罷了。
後面的才是真正的“刀子”:
心懷怨怼的都兆青,在婚宴上刺激和頂撞了身體本就老邁的羅大人,于是當天羅大人就一命嗚呼。扯上了人命官司,又是“大人物”,整個都家都命懸一線。
梁元振出了一個主意:
讓都兆青之妹燕娘,活活餓死“殉夫”。
這樣,一來可以解決都家面臨的危機,二來還能得到朝廷賜下的貞節牌坊,成全燕娘“節婦”的美名。
于是,燕娘節食多日,即将離世的消息,傳遍了大街小巷,人們為了一睹“節婦”的真容,紛紛花錢來到都府觀看。
燕娘終于“死了”,人們紛紛圍繞在她的棺木周圍,交聲稱贊。
我翻開曆史一查,這曆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着"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着,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着兩個字是"吃人"!
魯迅先生的話語猶在耳畔。
不過電視劇還是進行了藝術化的處理,方林設計出計策,讓燕娘假裝絕食,在下葬之時來一招金蟬脫殼,最後燕娘和心愛之人遠走高飛。
但是《啼笑書香》展現出的“尺度”,仍然讓我久久不能平靜。
或許,這将是去年年末,最被低估也是最為精彩絕倫的一部古裝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