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詩經唯美句子古風

詩經唯美句子古風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3 00:05:00

詩經唯美句子古風(和慕清一起讀詩經)1

詩經,是先民的吟唱,也是今人寄放心靈的靜土。

近日,一本品讀《詩經》的新書——《陌上花開:和慕清一起讀詩經》由新華出版社出版。

本書作者郭慕清為新華社記者,《新華詩葉》雜志副總編輯,微信公衆号“慕清悅讀”創始人。2015年起,她發起“和慕清一起讀詩經”活動,成為線上閱讀經典活動的典範,吸引全國各地讀者參與,廣受好評。

《陌上花開:和慕清一起讀詩經》精選了36篇郭慕清發布在“慕清悅讀”公衆号上的《詩經》解讀文章,以每月3篇進行編排。文章将《詩經》中的經典篇目與後世的詩詞名篇相結合,或講述曆史上纏綿悱恻的愛情故事,或投射剖析當下的社會現象,或表達對家鄉、對父母的缱绻思念。通俗易懂的講述、妙趣不乏深度的解讀,化身為一座古典與現代之間的橋梁,讓《詩經》穿越三千年的滄桑歲月,不再晦澀難懂,将先民優雅的吟唱融入現代的詩意生活。

《陌上花開:和慕清一起讀詩經》從出版伊始就受到了讀者的廣泛關注,并獲得衆多名家學者傾情推薦:

跟慕清讀詩經吧,沿一曲清溪,尋回迷失的路;跟慕清讀詩經吧,掬一捧清水,滌濾蒙翳的魂;跟慕清讀詩經吧,引一灣清流,妝點心靈的家鄉。當日出東方,晨窗初啟的時候,讓我們和詩經一起飛翔!

—— 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主講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毛佩琦

慕清的《詩經》,就像慕清的名字一樣,冰清玉潤,令人思慕。

—— 中央電視台《中國詩詞大會》嘉賓評委、中央民族大學副教授 蒙曼

讀懂詩經,需有一顆高古又天真的心,慕清以一顆清雅女子之心,引我們跋涉詩經山水,她将詩經裡的古老情愛與自然,活生生引到我們眼前。

—— 著名作家、第六屆魯迅文學獎得主 劉亮程

慕清用她現代青年的視角和别具一格的文字風格,至淡至淺又至深地解讀《詩經》,幫我們實現了一趟千年大穿越,完成了詩歌源頭的文學之旅。

——新華社原副社長 何東君

詩經雖叫“經”,卻很美。跟着慕清這本書到詩的源頭看一看,當你再見到身邊的鴻雁、楊柳、月出、蔓草時,一定會有别樣的歡喜。

——微信公衆号“六神磊磊讀金庸”作者 六神磊磊

“不學《詩》,無以言。”讓我們和慕清一起悅讀《詩經》,聆聽先民吟唱,喚醒詩意生活。

我們為什麼要讀詩經

文/郭慕清

我組織讀《詩經》活動,已有一年多了,目前有近兩百人和我一起學習。很多人問我,為什麼要組織這麼多人一起學?現代人讀《詩經》的意義和價值到底是什麼?

于我而言,這些問題緣起的答案是興趣。我很喜歡《詩經》,一直想重新認真讀一讀,卻每每拿起,又每每擱下,總覺得需要讀的書太多了,很多書很“有用”,必須現在讀,馬上讀,方能安心。日日讀書,讀的卻不是心中最想讀的這一本,令人不勝感喟。

猶記得兒時,七八歲的時候,家裡有一個藍白相間的書架,上面有十幾本墨綠色封面的文學選讀本,有一本就是《詩經》。我經常在放學後,坐在小闆凳上,背靠着書架,守着一窗的落霞,一邊查字典一邊讀《詩經》,也偷偷地背誦過很多篇,不求甚解,隻是覺得很美很美。

我至今不能忘懷兒時讀到《詩經·小雅·鴻雁》的心情:

鴻雁于飛,肅肅其羽。之子于征,劬勞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鴻雁于飛,集于中澤。之子于垣,百堵皆作。雖則劬勞,其究安宅。

鴻雁于飛,哀鳴嗷嗷。維此哲人,謂我劬勞。維彼愚人,謂我宣驕。

小時候不明白這幾句詩的意思,無法體會到徭役給老百姓帶來的痛苦,隻是向往着鴻雁肅肅其羽,盤旋蔚藍天際,振翅而飛的快意。長大後看宋朝崔白所畫的《秋蒲蓉賓圖》,秋光旖旎,荷葉枯萎泛黃,芙蓉花開正豔,頂風直立,花間鹡鸰展翅騰躍,兩隻鴻雁生氣奕奕,振翅淩空,意在千裡,總會讓我想起這句“鴻雁于飛,肅肅其羽”。

這是《詩經》最初給我的美學熏陶。再次精讀《詩經》,希望将這份美和詩意傳遞給更多的人,盡自己的力量做一些普及教育,所以我開始寫解讀文章,并組織了“晨起溫書·和慕清一起讀《詩經》”的線上讀書活動,希望與更多的人分享我的讀書心得,希望更多的人走進《詩經》的世界。

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我認為讀誦謄抄《詩經》是很有現實意義和價值的。為什麼呢?

首先,單純就知識儲備而言,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有一定的古典文學修養,而《詩經》是我們古典文學的源頭之一,是我們必備的知識基礎。

著名文學家金克木先生在《書讀完了》中寫道:“隻就書籍而言,總有些書是絕大部分的書的基礎,離開了這些書,其他書就無所依附,因為書籍和文化一樣,總是累積起來的。”因此,我想那些不依附于其他,而被其他所依附的書,就應當是我們的必讀書,或者說必備的知識基礎,《詩經》就是這必不可缺少的書目中最重要的一本。

其實,在新學以前,《詩經》本就是兒童的啟蒙讀物,師長還常常用《詩經》來測試兒童的背誦能力,隻是當下我們的文化、我們的知識積累都是離着西方近了,靠着傳統遠了一些。

其次,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詩經》是一部百科全書,也是我國現實主義文學的濫觞,雖然三千年過去了,可它作為一面我們觀察社會的鏡子,依然明亮,它為我們修身養性、明辨是非提供了很多啟示。

所以,孔子才說:

“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蟲草之名。”

《論語》中還有一個故事,可以從側面反映《詩經》的重要性。

陳亢問于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

陳亢,又叫子禽,是孔子的學生,這個人不太地道,上面這段對白簡單翻譯成白話文就是:有一次陳亢問孔鯉,“你家老爺子有沒有給你開小竈學習呢?”孔鯉忙擺了擺手說:“沒有沒有!”他怕陳亢不相信自己的話,就給陳亢講了一個生活細節。

他說,有一天,孔子一個人站在院子裡,他看見了,想開溜,卻被孔子叫住了,問他,“你讀《詩經》了嗎?”他老老實實地搖了搖頭說:“沒有呢!”孔子說:“不學《詩經》,你怎麼開口說話?”孔鯉回去之後就開始認真學《詩經》了。

“不學《詩》,無以言。”看,在孔子的眼中,不學《詩經》,都不能開口說話。

再次,重溫經典,閱讀《詩經》,能豐沛我們的情感世界,提高我們的人文素養。

當下,我們經常感慨,找一塊安放情感的地方特别困難,中國人不缺乏對親朋好友的善意表達,缺乏的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會情感,缺乏的是體察人心、給予陌生人關愛的能力,缺乏的是一份《詩經》中所涵養的情懷。

在緊張的社會競争中,《詩經》就像是潤滑劑,能夠讓德行和知識更加相契相合,讓“無用”在“有用”中尋得一絲生存空間,讓人找尋到一塊心靈的綠地。人的精神和靈魂,總有一天是會尋根的,總會走到傳統裡去,那就會走到我們文化的源頭《詩經》裡去。

最後,重溫經典,閱讀《詩經》,不僅是我們抵抗粗鄙文化的方式,也是我們傳承國學經典的法門。

當下的中國,那些宏大的意義正在不斷被消解,我們不敢想象,再過五十年、一百年後中國人的對話會是什麼樣子?我們的孩子們會不會滿口粗話?粗鄙文化會不會從亞文化狀态“翻身做主人”,成為主流文化?

《詩經》是一條文字之河,因時間的關系,我們永遠生活在它的下遊,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養。在古人一詠三歎的吟誦中,我們體會着風雅頌、賦比興,這份詩意和美好,我們的後代也值得擁有,不是嗎?因此,我覺得,每一個讀書人都應該做點什麼,堅持點什麼,尊重點什麼。我認為,《詩經》不可丢棄,傳統文化不能忘記。

我們閱讀《詩經》不會産生立竿見影的經濟效益,所能影響的人也非常有限,可是這是我們能做的,對抗粗鄙文化的方式,這也是我們能做的文化傳承的方式。如果堅持學習且傳播,在今後的山河歲月裡,我們的後代能看到每一部經典,字裡行間,都會有你我每一次挑燈夜讀的身影。

因此,請和我一起月讀《詩經》,悅讀《詩經》,每月誦讀《詩經》三篇,收獲快樂人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