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9日晚,元朝書法家趙孟頫登上熱搜,因為他的書法作品《緻郭右之二帖卷》在持續一小時内,以2.325億元的價格落槌。加上傭金計算,《緻郭右之二帖卷》成交價格達到2.67375億元人民币。
緻郭右之二帖卷
一時間,不管懂書法的還是門外漢,都不由得為趙孟頫發出感歎。雖然今天,趙孟頫赢得身後名,但是在幾百年前的元朝,甚至是之後,趙孟頫卻并未被大衆所接受。
趙孟頫《洛神賦》
原因在于,他是“貳臣”的身份,趙孟頫生于宋末,是皇室貴胄,宋滅後卻成為元朝官。按理說,滅國之仇應是不共戴天,怎能再折膝為仇人效力?因此趙孟頫被安上了“沒骨氣”、“無氣節”等罵名,對于其書法藝術也一并給與了否認。
其實,忽必烈建立元朝初,曾大力遍訪天下名士,趙孟頫也是第二次邀請,才肯出山的。對方是天子,肯二次造訪,如此形式,于情于理,怎麼不答應?也正是趙孟頫的入仕,緩和了當時的民族矛盾,使兩族能夠接受彼此。
趙孟頫《洛神賦》
再者,趙孟頫一生才華無處施展,豈不是枉為此生。也确實如此,元朝因為有了趙孟頫,才會迎來文化發展的新局面,書法上創立“趙體”,繪畫上崇尚複古自然,開一代新風,使漢文化沒有斷流,繼續蓬勃發展。
趙孟頫《洛神賦》
由此可見,趙孟頫的入仕為官對我國書法的發展具有積極地意義,用4個字道盡他的重要性,就是“元朝冠冕”。
清朝才子周興蓮在《臨池管見》中提到:趙集賢雲:“書法随時變遷,用筆千古不易。”
古人得佳帖數行,專心學之,便能名家。蓋趙文敏為有元一代大家,豈有道外之語?所謂千古不易者,指筆之肌理言之,非指筆之面目言之也。
趙孟頫《洛神賦》
趙孟頫的書法藝術成就是毋庸置疑的,而他這幅作品,最能展現他的書法功底,那就是他在大德四年時期,撰寫的《洛神賦》,時年他47歲,正是書法技巧和水平最為巅峰的時期,這書法一看就很有精氣神。
趙孟頫《洛神賦》
此卷《洛神賦》采用行書方式書寫,行中兼楷,結體和點畫都深得“二王”遺意,字體柔美、圓潤,肆意飄灑,身輕體逸,猶如仙人風采,十分符合他溫潤儒雅的氣質。
趙孟頫《洛神賦》
後世都将此版《洛神賦》稱為行書的範本。大德四年的《洛神賦》現存于天津藝術博物館,全卷縱29厘米,橫191厘米。今将原卷進行1:1高清複制,無論是字迹還是色澤,都與原作相差無異,送給各位書法愛好者。
——編輯 芊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