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吃的面包應該有最簡單的味道,包裹着熱烘烘的小麥香氣,有完美發酵的細小酸味和漂亮的紋理組織。在成為最好吃的面包之前,麥子們等了大概一萬年。來嘗嘗它的前世今生?
第一口,面少sansan帶你從歐洲開始咬。
✣面包是怎麼來歐洲的 ✣
✣歐洲主流面包 ✣
借着古羅馬的鐵蹄和大軍,面包在西歐完成了迅速擴張,成為世界上最簡單也是最豐富的主食。這些國家的面包你吃過嗎?沒吃過也一定要聽說過喔!
法國 | FRANCE
法國人的三餐都有面包。早餐有長棍,中午夾點培根火腿做三明治,晚餐也肯定少不了餐前面包,用來揩盤子裡剩餘的醬汁最好吃。
反正,它可以樸素至極,比如隻用四種基本素材的法棍;也可以極盡奢華,比如黃油就占了原料一大半比重的可頌。法國就是世界上當之無愧的面包王國呢~
代表:法棍 Baguette
法棍隻有面粉、水、鹽和酵母四種原料。正宗法棍有嚴格标準,長度在55-65cm不等,直徑7cm,烤好後260g,割包在5~9個不等,通常為奇數。
好的法棍顔色較深,由于發酵中糖從澱粉中釋放,面包皮會焦化成濃濃的褐金色。剛出爐的面包會發出外皮迸裂的聲音,待冷卻後,外殼酥脆,内部組織柔軟有嚼勁——根據配方的不同,有些面包肉還會有讓人驚豔的濕潤口感,層次非常豐富,可以感受到舒服的麥香。
意大利 | ITALY
意大利和法國的情況相似,lean系和rich系的面包各領風騷。一方面,意大利菜肴口味偏重,所以作為主食的面包通常很清淡,很多甚至不加鹽。而另一方面,古羅馬貴族的飲食習慣被保留下來,加了大量黃油、雞蛋和砂糖的面包奢華程度堪比蛋糕。
代表:夏巴塔 Ciabatta
Lean系的領軍面包。夏巴塔有拖鞋的意思,形狀比較扁平,現在這款主食面包在歐洲各國非常流行,原産于意大利北部。夏巴塔的面心包裹大量氣泡,表皮很薄,富有咀嚼感,與意大利料理中的橄榄油十分契合。同時這是一款食用前需要再次烤制的面包,一般烤得較淺,表皮的顔色也比較淡,可以完全品嘗到面包中的水分。
德國 | Germany
在嚴寒的德意志北部,種植裸麥比小麥容易得多,裸麥幾乎不含谷朊,也不易發酵,所以面包又酸又緊實。為了禦寒,經常吃油膩食物的德意志人民,也需要有一些酸味主食來刮刮肚裡的油水,這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裸麥面包的地位。德國南部依舊以小麥粉為原料的面包為主,在世界上影響力也更大。
代表:紐結餅 Brezel
主要原料是小麥粉,混入5%左右的黑麥粉。為了讓面包表面有明媚發亮的顔色,德國人将面團放入苛性堿的水裡進行浸泡再烤制。紐結餅獨特的形狀,讓它成為德國面包房裡的标志,口感較硬,組織緊實,上面的粗鹽也增加了風味,既可以成為早餐主食,也是下德國啤酒的好伴侶。
猶太民族 | JEWRY
猶太人的面包更多有宗教含義:比如過逾越節時他們會丢掉家中所有發酵的蓬松面包,未來一周隻吃無酵餅;安息日時要吃哈拉面包(Challah),也就是面包房最常見的辮子面包,猶太人會更在意面包辮了幾股——三股象征真理,十二股代表十二個部落。當然,對美國人來說,影響最深遠的還是猶太人帶來的圓圈面包貝果。
代表:貝果 Bagel
二戰前貝果是一款流行于歐洲猶太圈的面包,最初是在17世紀,奧地利烘焙師把它獻給了戰勝國波蘭。後來被猶太移民帶入北美,成了美國人的最愛,貝果之于紐約,大概等于法棍之于巴黎。貝果是唯一需要烤前水煮的面包,這道工序封住了面團中的水分,取代蓬松柔軟的口感而變得富有嚼勁,經過烘烤的表皮會呈現漂亮的光澤感。
英國 | ENGLAND
即使在美食荒漠的腐國,面包也依舊有亮點,比如口感輕盈的吐司,随後演變的萬能三明治也是英國人發明的。除了早餐天天見的切片吐司,面包也常常作為點心出現在英國人的餐桌上.
代表:司康 Scone
無酵餅的由來已久,比如天主教的聖餐要求面包必須是未經過發酵的。司康是腐國經典的無發酵面包,口感介于面包和餅幹之間。這是英國最常見的小點心,果醬和芝士是不錯的搭檔,英式早茶、下午茶都有它的身影,司康的品質好壞,通常也是決定一頓經典下午茶的重要依據。
✣ 面包劄記 ✣
歐式面包:
制作的主流偏向簡樸、硬朗,更注重突出原材料,特别是小麥的風味。
作為配方的雞蛋、牛奶、黃油,并不占有太重比例,有時候甚至不用。
追求與各色菜肴和酒類搭配,是餐桌最重要的配角,口感偏有嚼勁。
如果還想了解更多歐式面包,這些國家也值得補補課:丹麥,芬蘭,奧地利和俄羅斯。
未來,面少Sansan會在企鵝吃喝指南與大家分享有關烘焙的一切,敬請期待!
文|sansan
編輯|blublu 插畫|蟲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