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老舍描寫山的詩

老舍描寫山的詩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3 13:13:57

濟南山水之于老舍,老舍之于濟南山水,其知音之遇,實堪稱高山流水,千古一歎!

作為一名作家,你可以寫出濟南的真,但你未必能寫出濟南的詩意;你可以寫出濟南的美,但是你未必能寫出濟南詩意的美。

而老舍,則是最能展示出濟南的詩意之美的現代作家

老舍描寫山的詩(詩意的濟南詩意的泉)1

攝影:王琴

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現代著名作家、戲劇家,語言大師。主要作品有小說《老張的哲學》《駱駝祥子》《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四世同堂》《正紅旗下》等,以及話劇《龍須溝》、《茶館》等。

老舍與濟南有着極深的情緣。20世紀30年代,老舍曾兩次執教于齊魯大學(校址在原山東醫科大學、今山東大學西校區),在濟南工作、生活了四年多的時間。這段時間在老舍的一生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是老舍創作生涯中的黃金時代,其代表作《貓城記》、《離婚》均創作完成于此時期。

除了小說之外,老舍還寫了許多描寫濟南山水和濟南風情的散文作品,如《一些印象》(共七篇,連載于《齊大月刊》),《濟南通信》(共九篇,分别為《更大一些的想象》、《濟南的藥集》、《非正式的公園》、《趵突泉的欣賞》、《耍猴》、《國慶與重陽的追憶》、《廣智院》、《估衣》、《路與車》)等。

老舍描寫山的詩(詩意的濟南詩意的泉)2

濟南南新街老舍舊居紀念館 攝影:王琴

為什麼不說别人,單說老舍寫出來濟南的詩意的美呢?

這是因為,老舍掌握了一種方法,一種如何展示濟南詩意美的方法。他将它稱作一種“詩意的體諒”,他說:“要領略濟南的美,根本須有些詩人的态度。那就是……把湖山的秀麗輕妙地放在想象裡浸潤着。”(《更大一些的想象》)

見識高,才這樣說;懂藝術,才做如此語。

老舍教會了我們如何欣賞濟南的美。

我們且看他的《趵突泉的欣賞》:

“在西門外的橋上,便看見一溪活水,清淺、鮮潔,由南向北的流着,這就是由趵突泉流出來的……”

這是伏筆,讓你未見這泉便自激動不已起來。下面是正面寫泉:

“泉太好了。泉池差不多見方,三個泉口偏西,北邊便是條小溪流向西門去。看那三個大泉,一年四季,晝夜不停,老那麼翻滾。”

這是一段對泉的白描,接下來,作者迅速由泉轉人,轉入人對泉的感慨與想象:

“你立定呆呆的看三分鐘,你便覺出自然的偉大,使你不敢再正眼去看。”

人為何會有這樣的感受,無疑是受泉的氣勢的震撼。這真是含無限深意,見于言外。

接下來作者寫泉,依舊是在白描與想象之間交錯遊走:

“永遠那麼純潔,永遠那麼活潑,永遠那麼鮮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縮,隻是自然有這樣的力量!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熱氣,白而輕軟,在深綠的長的水藻上飄蕩着,使你不由的想起一種似乎神秘的境界。”

老舍描寫山的詩(詩意的濟南詩意的泉)3

攝影:王琴

寫文章要有虛有實,而更重要、更關鍵的,恰恰是虛的亦即想象的、詩意的這一塊。

老舍對趵突泉的小泉即泉泡的描寫,亦堪稱生花妙筆:

“池邊還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魚吐水,極輕快的上來一串小泡;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裡斜放着;有的半天才上來一個泡,大,扁一點,慢慢的,有姿态的,搖動上來;碎了;看,又來了一個!有的好幾串小碎珠一齊擠上來,像一朵攢整齊的珠花,雪白。有的……這比那大泉還更有味。”

寫動态中的水泡,他用了那麼多傳神寫照的動詞,如“大魚吐水”、“歪下去”、“斜放着”、“碎了”、“擠上來”等等,将那水泡直如孩童嬉戲一般的可愛情狀與豐富姿态,淋漓盡緻地展示出來,真是生動極了、形象極了。

老舍描寫山的詩(詩意的濟南詩意的泉)4

攝影:陳彥

老舍認為,“詩的境界中必須有山有水”,而“以量說,以質說,以形式說,哪兒的水能比濟南?有泉——到處是泉——有河,有湖,這是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麼清,全是那麼甜,哎呀,濟南是“自然”的Sweet heart吧?”為了寫濟南的泉水與詩意,作家選取了泉河中最常見的水藻:

“隻說水中的綠藻吧。那份兒綠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綠色,恐怕沒有别的東西能比拟的。這種鮮綠色借着水的清澄顯露出來,好像美人借着鏡子鑒賞自己的美。是的,這些綠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為誰看的。它們知道它們那點綠的心事,它們終年在那兒吻着水波,做着綠色的香夢。淘氣的鴨子,用黃金的腳掌碰它們一兩下。浣女的影兒,吻它們的綠葉一兩下。隻有這個,是它們的香甜的煩惱。羨慕死詩人呀!”(參見《濟南的秋天》)

将綠藻和清泉的關系,比做“美人借着鏡子鑒賞自己的美”,這比喻,不,這拟人,實在太絕妙了。在作家筆下,那綠藻已經變成儀态萬千的有着鮮活生命的纖纖美女,甚至,作家本身似乎已經化身為綠藻了,你看他知道綠藻的心事、香夢,甚至還有小小的煩惱!

老舍描寫山的詩(詩意的濟南詩意的泉)5

攝影:董承華

老舍筆下的大明湖帶有一定的複雜因素,老舍一面批評他“即不大,又不明,也不湖”,一面又指出湖非不美,而是“人工”和“中國人的征服自然造成的”。所以他一直執著地發現并挖掘大明湖固有的美。

他說:“濟南城内據說有七十二泉,城外有河,可是還非有個湖不可。泉,池,河,湖,四者俱備,這才顯出濟南的特色與可貴。它是北方唯一的‘水城’,這個湖是少不得的。”

他又說:“北方的城市,要找有這麼一片水的,真是好不容易了。”

老舍還特别贊賞大明湖“名貴的”水産,“大明湖的蒲菜,茭白,白花藕,還真許是它馳名天下的重要原因呢……在夏天,青菜挑子上帶着一束束的大白蓮花骨朵出賣,在北方大概隻有濟南能這麼‘闊氣’。”

然而,老舍寫大明湖,依然不滿足于“寫實”,而是發現詩意,他說:“在千佛山上往北眺望,則見城北灰綠的一片——大明湖;城外,華鵲二山夾着彎彎的一道灰亮光兒——黃河。這才明白了濟南的不凡,不但有水,而且是這樣多呀。”

他寫大明湖的秋天:“這時候,請到城牆上走走,俯視秋湖,敗柳殘荷,水平如鏡;唯其是秋色,所以連那些殘破的土壩也似乎正與一切景物配合。”

他稱贊友人桑先生畫出大明湖的油畫更是着眼于其中的詩意:“湖邊隻有幾株秋柳,湖中隻有一隻遊艇,水作灰藍色,柳葉兒半黃。湖外,他畫上了千佛山,湖光山色,連成一幅秋圖,明朗,素淨,柳梢上似乎吹着點不大能覺出來的微風。”(見《大明湖之春》)

讀着這樣的出神入化的文字,我們沉醉了。

老舍描寫山的詩(詩意的濟南詩意的泉)6

攝影:李鋒

細心的讀者會發現,老舍散文中喜用“假如”、“設若”、“請你想象”等字眼,他說趵突泉“設若沒有這泉,濟南定會丢失一半的美”;他寫大明湖:“我隻請你設想:設若湖上沒有那些蒲田泥壩,這湖的面積該有多大?設若湖上全種着蓮花,四周界以楊柳,是不是一種詩境?”“我請你想象,因為隻有想象足以揭露出濟南的本來面目”……

這絕對不是一種用詞的偏好,筆者要戳穿這其中的奧秘了——這是一位深谙藝術真谛的作家的至為高明的抉擇:一個“假如”(或者“設若”,或者“請你想象”)便可以順理成章地為讀者打開另一個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世界,便可以使叙述超越現實規定性的窠臼,進入可能性的闊大領域,而“可能”比“實在”更豐富,因為,它使“實在”成為了終極的“存在”,成為了藝術和詩。

作者:侯林 侯環

來源:風香曆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