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生态修複保護?生态保護修複是生态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我們要始終心懷“國之大者”,以生态文明思想全方位、全要素、全流程指導生态保護修複工作,用更廣的宏觀角度、更長的時間跨度、更綜合的系統維度,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态環境需要,推進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深化生态修複保護?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生态保護修複是生态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我們要始終心懷“國之大者”,以生态文明思想全方位、全要素、全流程指導生态保護修複工作,用更廣的宏觀角度、更長的時間跨度、更綜合的系統維度,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态環境需要,推進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全面深化生态思維,正确領會國土空間生态修複核心理念
首先,要深刻把握生态修複系統性、完整性和原真性内涵,遵循生态系統内在規律。
生态修複的系統性,重在統籌兼顧,科學施策治理。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實施好生态保護修複工程。生态修複不是單一生态要素的修複,而是按照系統論的觀念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的綜合治理、系統修複。
生态修複的完整性,要在尊重自然,理順局部整體。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要關注國土空間全要素和生态功能完整性,做好大生态文章。
生态修複的原真性,貴在回歸本真,自然恢複為主。要保持自然生态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生态修複必須跳出“改造自然”的思維慣性。
其次,要充分認識生态修複長期性、艱巨性和反複性特點,永葆攻堅克難銳氣鬥志。
生态修複要立足當前,着眼長遠,堅持久久為功。生态環境修複和改善,是一個需要付出長期艱苦努力的過程。生态修複要對受損生态系統“治本”,隻有長期努力與投入,才能産生穩固成效。
生态修複是硬仗苦仗,任務艱巨,要做攻堅準備。要清醒認識保護生态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和艱巨性。生态問題往往“舊賬”未還又欠“新賬”,生态修複要擺脫傳統路徑和慣性思維,做好攻堅戰準備。
生态修複需科技賦能,避免反複,保持長效穩定。要依靠科技創新破解綠色發展難題,堅持科技賦能全流程生态修複,做到多尺度觀測、多方法印證,确保成效長效穩定。
同時,要始終堅持生态修複合法性、經濟性和操作性原則,提升生态治理現代化思維。
堅持生态修複工程的合法性,實施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态環境,抓住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生态問題的“牛鼻子”,切實增強“法治生态”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堅持生态修複工程的經濟性,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經濟财富。生态修複要正确認識投入産出關系,用最小代價實現最大生态、社會和經濟效益。
堅持生态修複工程的操作性,創新體制機制形成統一戰線。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生态修複工程要幹出實效,必須要在認知不斷更新、經驗不斷積累的過程中協同推進生态修複工程。
轉變理念方式,加強生态保護修複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生态文明思想中汲取綠色發展奮進的力量,推進廣東生态治理體系現代化,為建設美麗中國作出廣東貢獻。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轉變理念方式,加強生态保護修複。
從“看病問診”到“強身健體”,由解決問題的思路轉變為通篇謀劃的戰略,加強系統性保護修複。站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高度審視生态修複工作,科學實施“雙重”規劃,實現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複、系統化治理。
從“頭痛醫頭”到“整體施策”,強化大生态意識,注重生态完整性修複。協調好生産、生活和生态的關系,注重生态空間、農業空間和城鎮空間的統籌,讓山水生态融入鄉村、融入城市。
從“改天換地”到“順應自然”,借自然之力修複自然,保持生态系統原真性。加快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構建海陸聯通、相對穩定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格局。
從“速戰速決”到“久久為功”,立足長期戰略,腳踏實地、務實重幹。建立長遠目标與階段性目标,制定近遠結合、科學合理的生态修複工作計劃,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從“拈輕怕重”到“攻堅克難”,充分認識生态修複工作艱巨性,以攻堅的幹勁推動生态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善于總結經驗與不足,在生态修複項目實施的鍊條上,在時間、技術、管理上總結積累經驗,舉一反三。
從“昙花一現”到“智慧生态”,融合創新理念,科技賦能保持生态修複長效穩定。依托自然資源“一張圖”和國土空間信息平台、國家生态保護紅線監管平台,構建國家與地方互聯互通的“雙重”工程監測監管平台。
從“法治缺失”到“法治生态”,保障生态修複工程合法性,用法治力量守護好綠水青山。健全自然資源資産産權制度和相關法律法規,完善自然資源執法督察體制,建立健全法律制裁、行政處罰與生态環境損害賠償聯動機制。
從“山窮水盡”到“綠色發展”,确保生态修複工程的經濟性,實現綠色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健全生态保護修複财政資金和社會資金投入機制,積極探索生态保護補償和生态産品價值實現機制,做大生态修複産業市場。
從“相互掣肘”到“整體聯動”,健全生态修複協同機制,提高生态修複工程建設的可操作性。通過空天地海一體化生态監測系統,以點線面全域生态監測為重點,實時監測生态演化進程,實現生态修複全生命周期管理。
(屈家樹,廣東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省海洋局局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