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曰,佛祖大意,謂登正果者,其初基有二,一曰清虛,一曰脫換。能清虛則無障,能脫換則無礙。無礙無障,始可入定出定矣。知乎此,則進道有其基矣。所雲清虛者,洗髓是也;脫換者,易筋是也。
其洗髓之說,謂人之生感于情欲,一落有形之身,而髒腑肢骸悉為滓穢所染,必洗滌淨盡,無一毫之瑕障,方可步超凡入聖之門,不由此則進道無基。所言洗髓者,欲清其内;易筋者,欲堅其外。如果能内清靜、外堅固,登壽域在反掌之間耳,何患無成。
且雲易筋者,謂人身之筋骨由胎禀而受之,有筋弛者、筋攣者、筋靡者、筋弱者、筋縮者、筋壯者,筋舒者、筋勁者、筋和者,種種不一,悉由胎禀。如筋弛則病、筋攣則瘦,筋靡則痿,筋弱則懈,筋縮則亡,筋壯則強,筋舒則長,筋勁則剛,筋和則康。若其人内無清虛而有障,外無堅固而有礙,豈許入道哉?故入道莫先于易筋以堅其體,壯内以助其外。否則,道亦難期。
其所言易筋者,易之為言大矣哉。易者,乃陰陽之道也。易即變化之易也。易之變化,雖存乎陰陽,而陰陽之變化,實存乎人。弄壺中之日月,搏掌上之陰陽。故二豎系之在人,無不可易。所以為虛、為實者易之,為剛、為柔者易之,為靜、為動者易之。高下者易其升降,後先者易其緩急,順逆者易其往來,危者易之安,亂者易之治,禍者易之福,亡者易之存,氣數者可以易之挽回,天地者可以易之反覆,何莫非易之功也。至若人身之筋骨,豈不可以易之哉。
然筋,人身之經絡也。骨節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無處非筋,無經非絡,聯絡周身,通行血脈,而為精神之外輔。如人肩之能負,手之能攝,足之能履,通身之活潑靈動者,皆筋之挺然者也。豈可容其弛、攣、靡、弱哉。而病、瘦、痿、懈者,又甯許其入道乎。佛祖以挽回斡旋之法,俾筋攣者易之以舒,筋弱者易之以強,筋弛者易之以和,筋縮者易之以長,筋靡者易之以壯。即綿泥之身,可以立成鐵石,何莫非易之功也。身之利也,聖之基也,此其一端耳。故陰陽為人握也,而陰陽不得自為陰陽。人各成其人,而人勿為陰陽所羅。以血氣之驅,而易為金石之體。内無障,外無礙,始可入得定去,出得定來。然此着功夫,亦非細故也。而功有漸次,法有内外,氣有運用,行有起止,至藥物器制,節候歲月,飲食起居,始終各有征驗。入斯門者,宜先辦信心,次立虔心,奮勇堅往,精進如法,行持而不懈,自無不立跻聖域矣。
般剌密谛曰,此篇就達摩大師本意,言易筋之大概。譯而成文,毫不敢加以臆見或創造一語。後篇行功法,則具詳原經譯義。倘遇西竺高明聖僧,再請琢磨可也。
一、搓膀腕法
或坐、或站、或蹲立,姿勢自選,先伸左膀,用右掌及虎口握住左膀、肘、腕關節,用力搓之,由漸而增。初時,以十數把,漸加至百把為度。(圖1)
左右兩膀腕交替而行,務使兩臂膀、腕、掌指發熱透骨為宜。
二、沙袋練習法
沙袋大小以及懸挂高度,要根據自己的體重、身高和訓練目的而定。(圖2)
輕沙袋是為進行拳、肘、頭、高腿法練習專用。沙袋吊懸的高度一般是沙袋的底部與練習者的胯部同高。輕沙袋練習,可使練習者逐步改進和提高拳、掌、爪、腕、肘、肩、中高腿法等攻擊技術,領會放松用力自然擊打等實戰要領。由于要對搖擺中的沙袋果斷地判斷,并配合靈活步法做出迅速反應,可以提高拳法的實戰能力。因此,打輕沙袋是體會拳法應用,提高速度、靈敏、反應等實戰能力較高的功法練習。
重沙袋是進行綜合性練習專用的沙袋。一般吊起高度應在距地一尺左右,基本與自己膝部同高。重沙袋的練習,可以進一步培養練習者在拳術實戰中,正确地應用拳、掌、爪、肘、頭、臂、肩、胯、膝、足等部位的攻擊術。同時對體會合理使用力量、适應擊打的猛烈性、發展進攻時的“重擊”等都有直接的幫助。在進行重沙袋鍛煉前,全身關節部位要充分活動,以避免發生運動性挫傷和扭傷。在具體練習過程中,可采用正面、兩側和圓形環繞勢的轉身攻擊方法。練習重沙袋對提高實戰能力,熟悉人體上、中、下的有效攻擊部位,發揮自己全身性整勁,都有很大作用。
沙袋的功法練習比較常用的有:
1.沖拳
2.崩拳
3.撩拳
4.撞拳
5.正撞掌
6.側撞掌
7.橫撞掌
8.側掃掌
9.反扇掌
10.掌指戳
11.掌指點
12.平頂肘
13.橫擊肘
14.挑肘
15.撩肘
16.頭撞
17.側頭撞
18.胸撞
19.肩撞
20.腹撞
21.胯撞
22.背靠
23.上頂膝
24.側撞膝
25.正蹬腿
26.正彈腿
27.側踹腿
28.側彈腿
29.後掃腿
30.側彈腿
31.反抽腿
三、練習要訣
1.定點打法
多為馬步、跟步、半站立姿勢和側身(左右輪換)姿勢。可根據自己所掌握的簡單的基本技擊動作進行拳、腿等功法的單一練習,或根據自己所需要的鍛煉部位和專項技術進行反複的專門練習。可在沙袋上标上記号,針對目标進行鍛煉。初習者,一定要以基本的拳法(如沖拳、勾拳、擺拳、鞭拳等)和腿法(如蹬腿、踹腿、鞭踢等)來練習,應鍛煉出拳的速度,體會力量的運用,還要同時注意左右兩手的協調配合,一手進攻,一手防禦。逐步養成能運用全力迅速發拳和一旦擊空即能迅疾回防、應變的良好習慣。
2.活動性打法
活動性打法除了具有與定點打法相同的訓練作用外,還可以進行拳法組合和自由選擇的模拟性實戰鍛煉。可以使拳術套路和實戰技術得到進一步完善、全面和熟練,通過沙袋訓練可使自己所掌握的技擊方法得到進一步提高。活動性打法,可采取前後的進退、左右的閃擊和環繞式的回環轉身進擊練習。在進行活動性打法過程中,每發出一拳、一腿,都要有意識提高以“腰為軸”,運用全身的協調的爆發力量,不能單憑手臂、腿足的局部力量。
在上述兩種打法的基礎上,還可以進行多沙袋的擊打練習(數個沙袋呈圓形吊挂在四周)。這種訓練,需要技術較全面,必須具有手、眼、身、法、步的高度協調、敏捷和判斷的準确性等多種技術素質。由于沙袋多,速度快,稍一遲緩,就容易打亂,不好掌握。所以,一般初習時,以單沙袋練習為宜,以後逐漸增多到兩個、三個……多沙袋的練習對實戰技術有較高的實用價值,是“以少勝多”的武術實戰技術的綜合性訓練。通過多沙袋的練習,可以進一步檢驗自己的速度、力量、身法、眼法、步法、耐力、反應、準确性,以及技術的功力。沙袋訓練可有效提高技術,為實戰打下較為堅實的基礎。
《膜 論》
夫人之一身,内而五髒六腑,外而四肢百骸;内而精氣與神,外而筋骨與肉,共成其一身也。如髒腑之外,筋骨主之;筋骨之外,肌肉主之,肌肉之内,血脈主之;周身上下動搖活潑者,此又主之于氣也。是故修煉之功,全在培養血氣者為大要也。即如天之生物,亦各随陰陽之所至,而百物生焉,況于人生乎,又況于修煉乎。且夫精氣神為無形之物也,筋骨肉乃有形之身也。
此法必先煉有形者,為無形之佐;培無形者,為有形之輔。是一而二,二而一者也。若專培無形而棄有形,則不可;專煉有形而棄無形,更不可。所以有形之身,必得無形之氣,相倚而不相違,乃成不壞之體。設相違而不相倚,則有形者亦化而無形矣。是故煉筋,必須煉膜,煉膜必須煉氣。然而煉筋易而煉膜難,煉膜難而煉氣更難也。先從極難,極亂處立定腳根,後向不動、不搖處認斯真法。
務培其元氣,守其中氣,保其正氣。護其腎氣,養其肝氣,調其肺氣,理其脾氣,升其清氣,降其濁氣,閉其邪惡不正之氣。勿傷于氣,勿逆于氣,勿憂思悲怒以損其氣。使氣清而平,平而和,和而暢達,能行于筋,串于膜,以至通身靈動,無處不行,無處不到。氣至則膜起,氣行則膜張。能起能張,則膜與筋齊堅齊固矣。
如煉筋不煉膜,而膜無所主;煉膜不煉筋,而膜無所依;煉筋、煉膜而不煉氣,而筋膜泥而不起;煉氣而不煉筋膜,而氣痿而不能宣達流串于筋絡。氣不能流串,則筋不能堅固,此所謂參互其用,錯綜其道也。
俟煉至筋起之後,必宜倍加功力,務使周身之膜皆能騰起,與筋齊堅,着于皮,固于内,始為子母各當。否則筋堅無助,譬如植物,無土培養,豈曰全功也哉。
般剌密谛曰:此篇言易筋以煉膜為先,煉膜以煉氣為主。然此膜人多不識,不可為脂膜之膜,乃筋膜之膜也。脂膜,腔中物也。筋膜,骨外物也。筋則聯絡肢骸,膜則包貼骸骨。筋與膜較,膜軟于筋;肉與膜較,膜勁于肉。膜居肉之内,骨之外。包骨襯肉之物也。其狀若此,行此功者,必使氣串于膜間,護其骨,壯其筋,合為一體,乃曰全功。
《内壯論》
内與外對,壯與衰對,壯與衰較,壯可久也。内與外較,外勿略也。内壯言堅,外壯言勇。堅而能勇是真勇也。勇而能堅是真堅也。堅堅勇勇,勇勇堅堅,乃成萬劫不化之身,方是金剛之體矣。
凡煉内壯,其則有三,一曰守此中道。守中者,專于積氣也。積氣者,專于眼、耳,鼻、舌、身、意也。其下手之要,妙于用揉,其法詳後。凡揉之時,宜解襟仰卧,手掌着處,其一掌下胸腹之間,即名曰中。惟此中乃存氣之地,應須守之。守之之法,在乎含其眼光,凝其耳韻,勻其鼻息,緘其口氣,逸其身勞,鎖其意弛,四肢不動,一念冥心,先存想其中道,後絕其諸妄念,漸至如一不動,是名曰守。斯為合式。蓋揉在于是,則一身之精氣神俱注于是。久久積之,自成庚方一片矣。設如雜念紛纭,弛想世務,神氣随之而不凝,則虛其揉矣,何益之有。
二曰勿他想。人身之中,精神氣血不能自主,悉聽于意,意行則行,意止則止。守中之時,意随掌下,是為合式。若或弛意于各肢,其所凝積精氣與神,随即走散于各肢,即成外壯,而非内壯矣。揉而不積,又虛其揉矣,有何益哉。
三曰待其充周。凡揉與守,所以積氣。氣既積矣,精神血脈悉皆附之守之不馳,揉之且久,氣惟中蘊而不旁溢。氣積而力自積,氣充而力自周。此氣即孟子所謂至大至剛,塞乎天地之間者,是吾浩然之氣也。設未及充周,馳意外走,散于四肢,不惟外壯不全,而内壯亦屬不堅,則兩無是處矣。
般剌密谛曰:人之初生,本來原善。若為情欲雜念分去,則本來面目一切抹倒,又為眼、耳、鼻、舌、身、意分損靈犀、蔽其慧性,以緻不能悟道,所以達摩大師面壁少林九載者,是不縱耳目之欲也。耳目不為欲縱,猿馬自被其鎖絆矣。故達摩大師得斯真法,始能隻履西歸,而登正果也。此篇乃達摩佛祖心印先基,真法在守中一句。其用在含其眼光七句。若能如法行之,則雖愚必明,雖柔必強,極樂世界,可立而登矣。
PS:本平台收錄的各武術前輩及武友的言論,隻為個人學習,因個别圖文資料來源(作者)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見諒。尊重原創作者版權,期望各友留言點評告知。溫馨提示:網絡文章要結合自身的體證,是否适合自己,要辯證地看,不盲從。祝各位武運昌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