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寫過一首感動中華的《過零丁洋》。1279年,文天祥帶領南宋軍隊在廣東海豐對抗元軍,但是在五坡嶺,不幸被俘。當時,文天祥和士兵正準備在一個亭子裡吃飯,遭遇了元軍的突襲。在今天的海豐縣還有這座亭子,名叫“方飯亭”,明朝人修了這座亭子,用來紀念在這裡被俘文天祥和南宋士兵們。亭子上還有一副對聯:一飯千秋人不死,五坡萬古宋長存。
文天祥被元軍俘虜後,一直被元軍從海路押到崖山,崖山在現在的廣東新會,元軍要帶着文天祥攻下南宋朝廷最後的地盤。在去崖山的路上,有一片海名叫伶仃洋,大概處于現在香港和澳門之間的海域。文天祥就是在港澳之間寫下了這首千古名詩《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歎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這首詩人人都會背,至少會背最後一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一片赤誠之心感動了無數後人。但是這句詩裡有一個問題:什麼是汗青?
小時候我背這首詩,總是背成“留取汗心照丹青”,因為我隻知道有“丹青”這個詞,是繪畫的意思,這個錯誤我直到十幾歲的時候才糾正過來。那麼這個“汗青”到底是什麼東西?
汗青的意思就是史冊。在蔡倫發明造紙術之前,古人都是在竹簡上刻字。這個竹簡還不是所有的竹子都能做,必須要上等的青竹。而新鮮的青竹裡面含有很多水分,不能直接拿來用,因為不僅不好刻字,還容易産生蛀蟲。
所以新鮮的青竹拿回來,需要做一個重要處理,就是拿火把它體内的水分烤幹。大家都吃過燒烤,烤肉的時候,肉上面的油一滴一滴往下掉,看着很香。烤青竹的時候也是一樣,青竹裡的水一滴一滴往外滲,就像流汗了一樣。這種烤過的汗青制作成書冊後,寫起來很方便,并且易于改抹。
流汗的青竹,就叫汗青。後來人們就用汗青指代書冊。
汗青這個詞不好明白,但有一個詞大家一定都聽過,叫“殺青”。娛樂新聞裡經常會說,某人拍的什麼劇于今日殺青。殺青的意思就是劇拍完了。
那麼什麼是殺青呢?火烤青竹的這個過程就叫做殺青。後來人們用殺青來形容書稿定稿,因為古人在竹簡上寫完初稿後,檢查幾遍,沒問題了就把青竹的皮削掉,按照原迹在竹白上再寫一遍,這樣稿子就定了,因為字迹已經不可能再改了。所以古人就用殺青形容書稿定稿了,陸遊有詩說:《三巷》奇字已殺青,九澤旁行方著錄。現在人把殺青用于拍完一部片子,也是這個來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