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鲚,瓯江特産,上市時節滿腹是子,故名。學名叫鳳尾魚,也叫鳳鲚,系因尾部有分叉、細長而尖、形如風尾而得名。它從立夏、小滿開始,洄遊人瓯江中遊鹹淡水彙合之處産卵繁殖,一直到夏至、小暑,捕獲期約兩個月。此魚高蛋白、高脂肪,肉質細嫩、鮮美,久負盛名。食法有紅燒、油炸或加工成魚幹。尤以油炸鲚為夏日筵席上的時鮮佳晶。
油炸鳳尾魚
口口相傳相傳南宋狀元王十鵬(樂清人),曾在江心孤嶼讀書。因他勤奮好學,感動了東海龍王,特地送這種叫"子鲚"的魚給他吃。溫州曆代相傳着一句俗語:"雁蕩美酒茶山梅、江心寺後鳳尾魚"。據說每年三月,生活在淺海的鳳尾魚就溯江而上,群集到四周的江面上。近郊漁民們便駕着子鲚船,撒網捕魚。最多時是在江心寺後面的江中。此魚腹内多子,肉質細嫩,可煮吃,但民間多用油煎,吃起來又香又脆,鮮美可口。亦有将之曬幹,制成魚幹,方便保存的同時亦有另一種風味。
鳳尾魚幹
營養價值現代科學研究表明:鳳尾魚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及微量元素鋅、硒等。鋅、硒等微量元素有利于兒童智力發育。還發現能促進人血中抗感染淋巴細胞的增加。臨床也證實鳳尾魚有益于提高人體對化療的耐受力。尾魚味道鮮美,鮮吃幹曬、油炸制罐都不失其美味。用鳳尾魚制作的罐頭一直是食品工業外貿出口的重要産品之一,暢銷國内外。
鳳尾魚罐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