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南方地區聚集了大範圍的降雨帶,濃密的降雨雲團在廣東、廣西、江西、湖南等四省上空出現,帶來大雨。
防汛防澇的同時,擔心一下……下雨時野生動物會發生什麼?
找個地方躺平
最直觀的,大雨幹擾了動物的視覺、聽覺和嗅覺以及調節體溫的能力。這些是野外生存重要的風險因素,說白了,很容易挂掉。
另外,強降雨期間有一個我們通常意識不到但非常重要的影響——昆蟲無法正常飛行和活動。昆蟲躲在樹葉下保持幹燥,就像人類使用雨傘一樣使用樹葉。
這似乎是一個小細節,但實際上它極大地影響着這片土地上的每一種動物。
昆蟲活動的突然減少,意味着食物鍊中高等動物的一個主要食物來源暫時消失了,因此,整條食物鍊上的動物們都開始“節能”,等待情況好轉。
所以,大雨通常會導緻動物尋求庇護。當暴風雨來臨時,一些動物會遷徙到高處,而另一些動物則會蜷縮着身子把風暴生抗過去。
花式躲雨小動物在躲避暴風雨方面有優勢。它們可以隐藏在小環境——如茂密的灌木叢或其他植被中。
有房子的動物更有優勢,但開放式的巢不在其中。
成年松鼠把尾巴當作雨傘,在雨中冒險外出覓食,并帶領全家搬到樹洞巢裡去——松鼠有兩種巢:像啄木鳥一樣中空樹洞的巢,或者像鳥窩一樣的樹枝樹葉巢。
中空的樹洞巢能更好地防雨,而那些出生在葉巢,不能搬家的小松鼠幼崽常常會淹死在葉子巢穴中。
啄木鳥和山雀也屬于會在樹上找到洞的鳥類。也有很多鳥兒呆在大樹背風面上避雨,這不僅能免受大風的沖擊,也能讓它們在暴雨期間保持相對幹燥。例如,烏鴉、喜鵲,都會選擇一根安全枝杈“閉關”。
大多數鳥類都有用來梳理羽毛的油腺。塗了油的羽毛基本上是防水的,水滴會從它們身上滾下來。但貓頭鷹是個例外,它們的羽毛不防水,所以通常不會在雨中狩獵,老老實實在家餓肚子。
鼹鼠、獾、土撥鼠、蛇之類的穴居動物,它們會潛入地下。另一些動物則會在洞穴狀岩石或人造結構提供的角落和裂縫中尋求庇護。
很多小動物會藏在原木中,因此公園、森林等環境裡,應該留下足夠的枯木和樹樁,它們是許多動物的重要栖息地。
也有迎難而上的沿海、近海地區,當風暴肆虐時,暴風眼裡是一片祥和平靜,這就是為什麼一些鳥類,如最知名的海燕,以及鹈鹕、海鷗等鳥類,會直接飛到風暴中,在風暴眼裡等着一切平息下來。
當然,這可能是一項筋疲力盡的任務,因為有時必須在風暴眼内連續跟着風暴數小時甚至數天。
也有開心的物種。比如兩栖類,還有一些蛇,非常喜歡大雨,它們會很活躍。蚯蚓在大雨裡也會爬出地面,趁着到處都是水,能夠在地表呼吸的階段尋找配偶......
寫在最後總之,大部分動物都能幸存下來,因為它們已經适應了。動物們本能地知道如何以及何時尋求保護。
觀察動物的本能對我們能起到警示作用:比如,若大雨過量引發洪水,将對道路、建築物和其他基礎設施造成破壞,然而,大多數野生動物本能地知道什麼情況會引發洪水,并在提前遷徙到地勢較高的地方。
等到雨後,植物和昆蟲會迎來一波爆發式的增長,推動整個食物鍊中的生命再次活躍起來。野生動物們将繼續它們的日常生活——狩獵、覓食、唱歌、交配、築巢、求愛、保衛自己的家園......
作者感謝你的關注(¬_¬)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