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網友問我,美國建議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0%-8.0%之間就可以了,中國為什麼控制得更加嚴格,到底誰說的更對。
其實關于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到底控制在多少更合理,目前是存在争議的。大多數國家的糖尿病指南建議一般人控制在7.0%以下。提出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0%-8.0%的隻是美國内科醫師協會(APC)。美國内部也是不統一的,比如美國糖尿病學會、美國臨床内分泌醫師學會都是傾向于7.0%以下,甚至更嚴格控制在6.5%以下。
對于廣大的糖尿病患者來說,糖化血紅蛋白想必不會陌生。糖化血紅蛋白是葡萄糖與紅細胞裡面的血紅蛋白結合的産物,夠衡量過去2-3個月患者血糖控制得好不好。所以,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标。如果對糖尿病足夠重視,應該每3-6個月就會測一次糖化血紅蛋白。
通過糖化血紅蛋白可以估計平均血糖水平,比如
在2018年3月份的時候,美國内科醫師協會發布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議糖化血紅蛋白可以控制的寬松一點,他們建議非孕期的糖尿病患者,将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0%-8.0%之間,而且如果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6.5%以下,建議減少一些降糖藥。
他們從臨床試驗中發現,糖化血紅蛋白控制的太嚴格沒有額外的好處,反而使低血糖的不良反應增多,有些老年人,發生低血糖之後容易誘發心梗、腦梗這些疾病。另外,血糖控制的低,降糖藥的用量就更大,這是浪費錢。
我國對于糖化血紅蛋白的建議是遵循個體化原則,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對于大多數糖尿病患者建議控制在7.0%以下。
而對于糖尿病時間較短,年齡比較輕的,預期壽命比較長,沒有什麼并發症的患者,建議控制在6.5%以下。
而對于糖尿病時間比較久,已經出現心腦血管疾病的人,建議将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8.0%以下。
制定糖化血紅蛋白标準的指南的依據主要是以下4個臨床試驗。包括我國的指南以及美國APC的而指南,最後的标準不同主要是對4個臨床試驗的解讀不一樣造成的。
4個臨床研究分别是:英國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糖尿病心血管風險控制行動(ACCORD)、糖尿病與血管疾病行動:達美康緩釋片與百普樂對照研究(ADVANCE)和退伍軍人糖尿病研究(VADT)。
一、四個研究的區别:
二、美國APC觀點
三、中國指南的觀點
我本人自然是贊同我國糖尿病指南的觀點的。事實上,美國APC的觀點隻是一家之言,我前面提到過,在美國内部也不是所有人都贊同。美國糖尿病學會、美國臨床内分泌醫師學會都是傾向于控制在7.0%以下,甚至更嚴格控制在6.5%以下。
美國APC指南說得太籠統了。非孕期糖尿病患者控制在7.0%-8.0%之間。難道剛診斷糖尿病和糖尿病20年的人能一樣嗎?很顯然是不一樣的。糖尿病病程長,意味着年紀大,并發症可能更大,血糖也更難控制。而年紀輕的,糖尿病時間短的就不一樣了,并發症少,年輕、血糖更好控制。
而糖尿病患者中,年紀相對較輕的,身體相對健康的比例更大。比如美國糖尿病患者中,年齡小于65歲,而且身體相對健康的占60%;而年齡大于65歲的糖尿病患者中,身體相對健康的超過一半。我國糖尿病患者中,年齡少于65歲的占54.4%,病程小于10年的比例達66%,而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占14.6%。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糖尿病患者中,身體很差的,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還是占少數。而糖化血紅蛋白根據具體情況确定控制在多少更加科學。
從以上研究也能看出,糖尿病的早期嚴格控制好血糖很重要,不但有微血管的獲益,還有大血管的獲益,甚至降低心血管死亡風險。而糖尿病病程長了,好處就少了,而且不能控制得太嚴格,因為不良反應也更多。#心血管科普排位賽#
我是堅持醫學科普的陳大夫,對我的文章滿意的,請給我點贊和關注,你的支持,是我創作最大的動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