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最初與馬上這個詞有關的人是誰

最初與馬上這個詞有關的人是誰

民俗 更新时间:2025-02-12 18:44:44

在我們日常言談中經常使用“馬上”一詞,如“馬上到”,“馬上辦”等等。但是你知道這個極其普通的詞語,在漢語詞彙中是什麼時候形成的,被人們使用多少年了嗎?

馬上,是一個時間副詞,表示立刻、立即的意思,在我們日常言談中經常使用,如“馬上到”,“馬上辦”等等。但是你知道這個極其普通的詞語在漢語詞彙中是什麼時候形成的?被人們使用多少年了嗎?

“馬上”是個新詞

馬上這個詞,原意就是馬背上,作為時間副詞應該出現得很晚。史書上表時間用須臾、速速、即刻等詞,唯獨不用馬上,這就很說明問題。

最初與馬上這個詞有關的人是誰(馬上一詞的來曆)1

如此看來,“馬上”作為時間副詞,還真不算古老。

最佳解釋:來自快遞。在古代馬是最快的交通工具,馬上就代表做好了準備, 所以才有了馬上這詞。

清代從中央到地方,地方到中央的公文傳遞都是通過各路驿站完成的,也就是人們經常說的“八百裡快遞”。

驿站,也稱台站。每一條驿路分多個台站,編号排列,稱一台、二台...十八台,如此類推。公函要件在驿路傳遞時為不使急件受到耽擱,清政府有其獨到的方法和制度,分特級和一般來傳遞。例如清同治10年(1871年),通過喀喇沁驿站向庫倫(今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傳遞的一份特急件的信封封面印有一隻飛翔的大鳥,嘴裡銜着一封信,旁邊寫着“飛!飛!”等字樣(原件為蒙古文)。

最初與馬上這個詞有關的人是誰(馬上一詞的來曆)2

信封四角畫着四隻馬蹄印,将“馬上馳送”四個字分别寫在四隻蹄印内,并在信封上注明文件數量和送出日期,寫明“此系特急件,絲毫不得耽擱!”最後在信封上用紅筆向右下點數十個長斜點作為醒目标志,這就是當時特急件的标識。收到此類公文,各地決不敢耽誤,每到一站,可換坐騎,或換人員,因為那裡随時都有備好的馬,輪值的公人在等候,公文信函是絕對不能停留的。

最初與馬上這個詞有關的人是誰(馬上一詞的來曆)3

然而,特急件公函信封制作很麻煩,尤其在印刷術不很發達的古代,就更不方便。後來人們簡化了複雜的特急标識,直接在信封的左上角用紅筆書寫“馬上飛遞”四個字,替代原來複雜的傳遞标識。再到後來幹脆更加簡化,在信封上隻書倆字“馬上”。見到此兩字,猶如見到特急令,必須馬上辦理。

到了清末,在文書處理過程或口語中“馬上”一詞越來越頻繁出現,以緻人們很自然地開始運用這個詞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