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衆熟悉的《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同時又足智多謀、運籌帷幄,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然而清末的史學家章太炎卻提出了一個截然不同的令人咋舌的觀點,在他的研究中,他認為諸葛亮并非善人。
那麼章太炎在他的著述中究竟提出了怎樣的論述呢?
《正葛》中論述的諸葛亮
1900年,國學大師章太炎出版了一本書,名字叫《訄書》。這本書,原本也平平無奇,其中的許多史學觀點也是已經公認正确的老生常談,但他的不平常之處就在于其中有一篇《正葛》,颠覆了國人的三觀,在這篇文章中,章太炎認為諸葛亮策劃了一場陰謀,處心積慮的借刀殺人,如果不是諸葛亮的陰謀,關羽是不會被孫權殺死的關羽是不會被孫權殺死的。這個觀點與大多數學者的思想相悖。
他在文章中是這樣論證他的觀點的:
他說關羽是一個有功卻無罪狀的人,如果明殺他則不能服衆、不能壓制人心,但是不除他,諸葛亮又擔心将來關羽會成為他在朝中的勁敵。所以最終是不惜以荊州為代價間接害死了關羽。
章太炎為何會敢為天下先,特立獨行地提出一個與衆人對立的觀點呢?
作為一個專業的曆史研究者,章太炎也并非信口開河,他在文中也表述了支撐自己這個觀點的理由:
理由之一是諸葛亮作為謀士遠見卓識,足智多謀,擅長運籌帷幄,決勝千裡,如此一個頗有遠見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他怎麼可能看不出關于所面臨的危機,但他知道關羽的危機卻不設法救他,顯然是有别的考慮,因此章太炎認為,諸葛亮料想如果關羽不死,将來一定會成為他的競争對手,阻礙他在朝中主政,因此想借機除掉他。
理由之二,殺死關羽其實是一石二鳥,關羽之死為掃平日後的第二個障礙——劉封(劉備的養子)鋪平了道路。章太炎根據史料中的記載,判斷出劉封與諸葛亮素來不和,兩人常有意見相左之時。而且與諸葛亮不同,劉封骁勇善戰,身負戰功,并且性格驕縱。章太炎推測諸葛亮擔心劉備倘若身遭不測,劉封必定會興風作浪,與他為敵,因此他借關羽之死,問罪于劉封,在劉備在世時就鏟除後患。
理由之三,李嚴與諸葛亮都是劉備的托孤大臣,同樣執掌軍事,結果李嚴卻被廢為平民,章太炎認為諸葛亮是以“嚴明法律”打擊政治的對手。
看到這裡,大家可能對諸葛亮的好感有些動搖。那麼,章太炎的觀點是否站得住腳呢?
值得商榷的觀點
其實章太炎提出這樣的觀點也有他的道理,諸葛亮作為一個足智多謀的軍師,為了國家今後的長治久安,也出于個人的一些私心,做出一些弊劣的行為也不足為奇,這在曆史長河中的著名人物裡也并不少見。不過實際的諸葛亮真的如此心狠手辣、是一個兩面派的人物嗎?
首先說荊州失守。荊州是軍事要塞,劉備在選擇鎮守荊州的人員時綜合考慮了許多因素,最終确定讓關羽鎮守荊州。而事情的結局正如我們所知,關羽最後不但失掉了荊州,也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很多人認為關羽是荊州這件事情,是由于他的大意,當時關于年近六十,已經沒有了年輕時的銳氣和作戰能力,有些力不從心,另外因為年輕時候屢建戰功,有些驕傲所以大意失了荊州。
這是從關羽自身的情況來分析,那麼劉備為何選關羽獨自鎮守荊州呢?當時劉備的營中還有張飛,趙雲,諸葛亮等人,他最終選定關羽,顯然是因為關羽是他最放心的人。其餘幾個人沒有被劉備選中,都各有其原因。
劉備是一個多慮的人,從“單騎救主”可以看出趙雲是忠于劉備的,然而他并非劉備的結拜兄弟,因此劉備還有一絲顧慮;劉備雖然信得過張飛的為人,但是深知他缺乏謀略,所以也排除在外。而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身在東吳,劉備擔心他會将荊州奉還給東吳,所以也沒有選他。
當然起初劉備怕諸葛亮多心,是派諸葛亮去鎮守荊州,并且由關羽協助,然而當龐統與命于落鳳坡之後,他就将諸葛亮調離了荊州,因此隻有關羽獨自鎮守。
以章太炎的觀點,而後關羽兵敗,劉備和諸葛亮并未施以援手,是諸葛亮想借機殺掉關羽。沒有出兵救關羽,這看起來是事實,但仔細分析就會發現當時的情況并非那麼簡單。
關羽突然北伐,而當時劉備剛從漢中回到成都,并且關于北伐的前期勢如破竹,看起來并無危機,等到突然兵敗,千裡之外的劉備根本無法對關羽施以援手,諸葛亮盡管料事如神,但戰争中個人的行動也并非他所能掌控的,并且當時諸葛亮并沒有蜀軍的兵權,他無法調兵。
最關鍵的一點是,想借他人之手殺掉關羽,必然會使軍事要地荊州失守,如此大的代價,不符合一個思維缜密的軍事謀略家會做出來的瘋狂舉動。
對于劉封被殺确實也是事實,但當時劉備在世,若不是諸葛亮有充分的理由說服劉備,劉備是不可能輕易殺掉自己的養子的。
在章太炎論述中的另外一個人物李嚴,話說劉備在永安托孤時,身邊僅有兩個大臣,他将政務交給諸葛亮管理,将軍隊交給了李嚴,後來李嚴在諸葛亮的彈劾下,被劉禅廢為庶人,那麼他是自己作死還是被諸葛亮所排擠的呢?
據史料記載,李嚴是被自己作死的,最重大的一個原因是,蜀軍北伐時,李嚴本負責糧草押運,因碰到大雨天道路泥濘,他怕耽誤工期受到處罰,就怪罪諸葛亮北伐,迫使諸葛亮退兵,轉而又在劉禅面前說,軍中糧草充足,不知為何諸葛亮要退兵?在此情景下,諸葛亮将李嚴給他的書信拿給劉禅看,并趁機彈劾李嚴,結果李嚴被廢。
當然,章太炎寫《正葛》時剛30出頭,他寫這篇文章,其目的是借古諷今,諷刺有些人為了鞏固政權不惜玩弄手腕采用各種手段。後來章太炎也認識到自己觀點的不足,15年後,他重新梳理史料,整理來龍去脈,對這篇文章進行了大量的修改,後更名為《思葛》。
這種知錯能改,敢于承認自己的失誤、以更加嚴謹的态度面對學術的胸襟值得後人學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