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羅為什麼要YY個三英戰呂布?某迷為什麼仇恨三英戰呂布呢?老羅在寫演義的時候,馬超和呂布的有多少地方是相互借用的?
第一個問題。為什麼YY三英戰呂布“三英戰呂布”自羅本第五回《發矯诏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這正是發生在老羅花了很大力氣烘托關羽的“溫酒斬華雄”後。關羽的驚豔出場後,老羅就必須同樣讓劉備和張飛出場。于是有了“三英戰呂布”。“三英戰呂布”中,劉關張完全是一副初出江湖,名震天下的姿态。呂布之前便有把董卓殺得狼狽的出場,這一仗中更是睥睨天下群雄,成為完美BOSS。這一仗裡面,呂布和三英都是赢家,并沒有黑誰。之前的“溫酒斬華雄”足見關羽的傲氣和實力。虎牢關群雄在目睹籍籍無名的關羽神一般的表現後,都不敢小觑劉備和張飛的實力。戰呂布後,這三人的實力得到印證,縱觀武評的最好參照就是呂布。
第二個問題某迷為什麼仇恨三英戰呂布呢?我們看看演義中趙雲應該是什麼時候出場的羅本第七回“公孫瓒就橋邊與文醜交鋒。戰不到十餘合,瓒抵擋不住,敗陣而走。文醜乘勢追趕。瓒走入陣中,文醜飛馬徑入中軍,往來沖突。瓒手下健将四員,一齊迎戰;被文醜一槍,刺一将下馬,三将俱走。文醜直趕公孫瓒出陣後,瓒望山谷而逃。文醜驟馬厲聲大叫:“快下馬受降!”瓒弓箭盡落,頭盔堕地;披發縱馬,奔轉山坡;其馬前失,瓒翻身落于坡下。文醜急撚槍來刺。忽見草坡左側轉出個少年将軍,飛馬挺槍,直取文醜,公孫瓒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凜凜,與文醜大戰五六十合,勝負未分。瓒部下救軍到,文醜撥回馬去了。那少年也不追趕。瓒忙下土坡,問那少年姓名。那少年欠身答曰:“某乃常山真定人也,姓趙,名雲,字子龍。本袁紹轄下之人。因見紹無忠君救民之心,故特棄彼而投麾下,不期于此處相見”這便是趙雲的出場。也就是趙雲于虎牢關戰呂布的時候,趙雲應該在袁紹地界。然而我們看看袁紹是如何說的。衆皆失色。紹曰:“可惜吾上将顔良、文醜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趙雲在袁紹那裡,名号根本比不了顔良文醜。可能有人會說,趙雲不一定在袁紹的隊伍裡面,或許還沒從軍,和袁紹大将根本沒有可比性。但是奇怪了,群雄讨伐董卓的時候,趙雲怎麼不出力。虎牢關之戰後,趙雲為什相中的不是劉備而是公孫瓒。羅貫中在安排趙雲出場的時候,還是采取一種緊急救人的套路,沒有讓趙雲去和呂布硬碰。錯過了這一考證武力的機會,這是一個憾事。第二個憾事就是關張均有和呂布硬碰的交手記錄曹操在門旗下回顧衆将曰:“馬超不減呂布之勇!”黃忠亦有斬夏侯的戰績其中馬超和張飛交過手,關羽很是高興諸葛亮對于自己和馬超的比較,黃忠有和關羽的交手記錄。趙雲再一次失去的參考标準。至于其他的間接比較,例如張颌、許褚等,一個人一時一地的狀态不同,這個難說。此文非黑,隻是是憾事,輕噴。
第三個問題馬超和呂布的有多少地方時相互借用的地方馬超殺得曹操割須棄袍《三國演義》五十八回馬超、龐德、馬岱引百餘騎,直入中軍來捉曹操。操在亂軍中,隻聽得西涼軍大叫:“穿紅袍的是曹操!”操就馬上急脫下紅袍。又聽得大叫:“長髯者是曹操!”操驚慌,掣所佩刀斷其髯。軍中有人将曹操割髯之事,告知馬超,超遂令人叫拿:“短髯者是曹操!”操聞知,即扯旗角包頸而逃。後人有詩曰:“潼關戰敗望風逃,孟德怆惶脫錦袍。劍割髭髯應喪膽,馬超聲價蓋天高。” 曹操正走之間,背後一騎趕來,回頭視之,正是馬超。操大驚。左右将校見超趕來,各自逃命,隻撤下曹操。超厲聲大叫曰:“曹操休走!”操驚得馬鞭墜地。這段的隐約原型在哪裡呢?據我的神YY,我看在如下地方。《三國演義》十二回 呂布從後拍馬趕來,将戟于操盔上一擊,問曰:“曹操何在?”操反指曰:“前面騎黃馬者是他。”呂布聽說,棄了曹操,縱馬向前追趕。這裡是呂布被曹操騙了,反指方向。後面老羅就誇張馬超不停的鎖定曹操特征。這點在正史上是有影子的。《三國志 魏書一》引獻帝春秋曰:太祖圍濮陽,濮陽大姓田氏為反間,太祖得入城。燒其東門,示無反意。及戰,軍敗。布騎得太祖而不知是,問曰:“曹操何在?”太祖曰:“乘黃馬走者是也。”布騎乃釋太祖而追黃馬者。門火猶盛,太祖突火而出這點上面,羅貫中是挪用了呂布的原型加以創造的。
馬超的力敵五将《三國演義》第五十九回超縱步出帳外,五将圍繞混殺。超獨揮寶劍,力敵五将。劍光明處,鮮血濺飛:砍翻馬玩,剁倒梁興,三将各自逃生。《三國演義》第十二回呂布曰:“吾怕誰來?”遂不聽宮言,引兵出陣,橫戟大罵。許褚便出。鬥二十合,不分勝負。操曰:“呂布非一人可勝。”便差典韋助戰,兩将夾攻;左邊夏侯惇、夏侯淵,右邊李典、樂進齊到,六員将共攻呂布。布遮攔不住,撥馬回城。這裡應該是沒有誰借用誰的例子。正史上呂布先後虐過群雄,例如曹操,例如袁術等。而追趕呂布的人都是“紹令衆追之,皆畏布,莫敢逼近者”、“虎步淮南”,而馬超則是“西州畏之”
馬超直呼劉備其名裴注《三國志》山陽公載記曰:超因見備待之厚,與備言,常呼備字,關羽怒,請殺之。備曰:“人窮來歸我,卿等怒,以呼我字故而殺之,何以示於天下也!”張飛曰:“如是,當示之以禮。”明日大會,請超入,羽、飛并杖刀立直,超顧坐席,不見羽、飛,見其直也,乃大驚,遂一不複呼備字。明日歎曰:“我今乃知其所以敗。為呼人主字,幾為關羽、張飛所殺。”自後乃尊事備。臣松之按以為超以窮歸備,受其爵位,何容傲慢而呼備字?且備之入蜀,留關羽鎮荊州,羽未嘗在益土也。故羽聞馬超歸降,以書問諸葛亮“超人才可誰比類”,不得如書所雲。羽焉得與張飛立直乎?凡人行事,皆謂其可也,知其不可,則不行之矣。超若果呼備字,亦謂於理宜爾也。就令羽請殺超,超不應聞,但見二子立直,何由便知以呼字之故,雲幾為關、張所殺乎?言不經理,深可忿疾也。袁暐、樂資等諸所記載,穢雜虛謬,若此之類,殆不可勝言也。這段記載很有意思,一般黑子都不願意拿這段出來黑馬超。雖然被裴松之駁斥了是其中之一的原因,但是還有我猜測的幾個可笑的原因。其一,如果拿來黑的話。就是承認馬超乃關張二人之敵。其二,趙雲去哪兒了其三,這段顯得關羽太過無智。反而劉備的勸阻“人窮來歸我,卿等怒,以呼我字故而殺之,何以示於天下也”,張飛的圓場“如是,當示之以禮”,更加顯得合情合理。其四,馬超的傲氣這段裡面顯露無遺。這段如果拿來黑馬超,不得不說明馬超有讀心術的能力,場面更是另外一種“三英戰馬超”個人無極限YY,“三英戰呂布”的原型,極有可能來自這裡。“三英戰呂布”中幾個人的表情是張飛叫、關羽怒、劉備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