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原創性技術突破的目的?二十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吉林大學化學學院教授 于吉紅,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探索原創性技術突破的目的?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十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吉林大學化學學院教授 于吉紅
加強基礎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強的必然要求,是我們從未知到已知、從不确定性到确定性的必然選擇。關于基礎研究的系列重要論述,意味深刻、意義深遠,為基礎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為科技工作者,我們要始終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己任,弄通“卡脖子”技術的基礎理論和技術原理。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分子篩納米孔材料的分子工程學研究,緻力于功能導向分子篩材料的定向創制。分子篩是一類重要的催化、吸附分離和離子交換材料。現今,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分子篩生産國和需求國,分子篩科學和技術的進步對于我國化學工業的發展發揮着極為重要的作用。今年,我們團隊獲批了“分子篩催化材料的分子工程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下一步,我們将在分子篩功能材料的創制研究中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不斷推動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服務我國化石資源高效利用與環境治理,助力實現“雙碳”目标和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以化學領域為例,作為一門中心學科,化學對科技的發展和經濟社會的進步具有重要的支撐和推動作用,現代能源、材料、生物等産業存在的瓶頸性難題,很多需要用化學的理論和方法加以解決。目前,化學的地位不斷提升,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也越來越深入和廣泛。我國化學科研人員隊伍和論文數量均位于世界前列,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強。但由于部分底層技術原理仍沒有研究透徹、創新成果轉化應用不足等原因,相關關鍵核心技術仍被“卡脖子”。因此,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就必須加強基礎研究。
目前,我國在基礎研究投入方式和評價機制上已開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和改革,出台了《關于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幹意見》《關于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的指導意見》等文件,更加突出以科技創新質量、績效、貢獻為核心的導向作用,實施分類評價。近年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促進基礎研究成果突破和人才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已成為我國支持基礎科學研究的重要資助渠道,激勵着科研人員潛心研究。
我們期待基礎研究投入方式和評價機制進一步完善,真正做到“頂天立地”,既鼓勵勇于探索、突出原創,也鼓勵應用牽引、突破瓶頸,将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有機結合。一方面,要注重着眼未來、自由探索,适當延長基礎研究評價考核周期,鼓勵科研人員勇闖“無人區”、甘坐“冷闆凳”;另一方面,要注重圍繞需求、服務發展,加強對急難險重科研任務的投入力度,激勵科研人員從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面臨的實際問題中凝練科學問題,推動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