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是一部說不足道不盡的千古奇書。
脂硯齋評語裡關于《紅樓夢》到底是曹雪芹未能寫完便“淚盡而逝”呢?還是曹雪芹已經寫完,但後面四十回在傳閱中丢失抑或被乾隆皇帝強行删去?至今紅學界依舊沒有定論。但紅學界對于一點是比較肯定的,便是現存的各種《紅樓夢》版本,其前八十回系曹雪芹所寫,後面則均為别人續寫。
自半本《紅樓夢》在乾隆年間面世以來的200多年間,無數人為不能一睹全本《紅樓夢》,搞清楚他們所牽挂的衆多人物的命運結局而遺憾萬分。也正因為此,一代一代的文人拿起了筆,續寫《紅樓夢》。至今為止,僅嚴格意義上的續作,就有40多種。算下來,自《紅樓夢》面世以來,平均每5年便有一個續本問世。
《紅樓夢》最早的續本是清人逍遙子的《後紅樓夢》,總共有三十回,在乾嘉年間刊刻面世。之後又陸續出現了秦子忱的《續紅樓夢》、蘭臯居士的《绮樓重夢》(又稱《紅樓續夢》)、吳沃堯(吳趼人)的《新石頭記》、陳少海的《紅樓複夢》、海圃主人的《續紅樓夢》、夢夢先生(臨鶴山人)的《紅樓圓夢》(又稱《繪圖金陵十二奴後傳》)、歸鋤子的《紅樓夢補》、郎袁山樵的《補紅樓夢》、花月癡人的《紅樓幻夢》(又稱《幻夢奇緣》)、姜淩的《紅樓續夢》、無名氏的《紅樓後夢》、無名氏的《紅樓再夢》、無名氏的《紅樓重夢》等續本。
在這些《紅樓夢》的續作作者之中,不乏擅長寫小說的名手。比如寫《新石頭記》的吳研人,所寫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被今人評為清代四大譴責小說之一。
但這些續作都沒有達到原作的藝術水準,大部分都沿襲中國文藝的大團圓結局的思路,恨不得“将黛玉晴雯從棺材裡扶出來”,使原作的悲劇意味消失殆盡。
如今,這些續本大多都因藝術水準離原作太遠而湮沒無聞。其中隻有清人高鄂的續作基本上沿着悲劇的路子做了續寫,算是衆多續作中最好的一個,因此也綴在曹雪芹原作的後面作為通常的完本《紅樓夢》。
高鹗是持審慎态度去續寫後四十回的,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那時的高鹗懷着對曹雪芹的敬意從前八十回透露出來的一些線索來推測着後面的結局,可能不一定完全遵照原著,但猜測本身就有可能不能完全遵照作者的原意。除了曹雪芹本人外,後人也不可能站出來說,自己的理解就是曹雪芹的原意。高鹗能用他的見解他的學識他掌握的資料去理解曹雪芹刻畫出來的人物和結局,已是相當不易。
百十年來,也沒出現過能代替高鹗的續本。高鹗作為《紅樓夢》 的愛好者,是絕不會去做無益于曹雪芹的事的,他的安排自有他的想法。《紅樓夢》的結尾,不得不說會讓人産生一種深深的荒涼蕭條的感覺,看到大觀園中隻剩下李纨、探春、惜春,落寞孤單,再後來大家一起給寶玉辦婚禮,黛玉孤獨死去,更令人扼腕歎息,人情冷暖至此,如果真讓故事演繹下去,誰知道以後還會有多少凄慘的事情發生呢? 曹雪芹沒有寫完的文字,有可能是現實殘酷到他自己不忍寫,後人也不忍觀的地步。所以高鹗的獨到之處就在于,他在盡量保證悲劇結局的同時,又不忍心違背大衆的意願,在結尾加了一道 “光環”,這是高鹗的良苦用心。
當然,不得不承認高鄂的續書和前八十回是有一定差距的。但是畢竟《紅樓夢》是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删五次”寫就的,任何人都應該理性地對待後續者,不能以作者的文筆去要求續書作者的文筆,因為續寫比自己寫難多了。平心而論,高鹗補的四十回,雖然比不上前八十回,也确然有不可埋沒的好處。他寫司棋之死,寫鴛鴦之死,寫妙玉的遭劫,寫鳳姐的死,寫襲人的嫁,都是很有精采的小品文字,最可注意的是這些人都寫作悲劇的下場。還有那最重要的“木石前盟”一件公案,高鹗居然忍心害理地教黛玉病死,教寶玉出家,作一個大悲劇的結束,打破中國小說的團圓迷信。這一點悲劇的眼光,不能不令人佩服……
高鹗打倒了後來無數的團圓《紅樓夢》,替中國文學保存了一部有悲劇下場的小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