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階段寶寶喂養指南?照顧小朋友的時候,父母都會了解更多的喂養知識,但是你知道有哪些小兒喂養知識嗎?都了解清楚了沒有?,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不同階段寶寶喂養指南?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照顧小朋友的時候,父母都會了解更多的喂養知識,但是你知道有哪些小兒喂養知識嗎?都了解清楚了沒有?
1.能量的需要
小兒能量需要分五個方面:即基礎代謝、生長發育、食物的特殊動力作用、活動所需、排洩消耗。以上五個方面所需熱量的總和,稱為能量需要的總量。能量由食物中的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供給,其産生熱能如下:1g碳水化合物可供能量16.8kJ(4kcal);1g蛋白質可供能量16.8kJ(4kcal);1g脂肪可供能量37.8kJ(9kcal)。1歲以内嬰兒能量需要的總量為每日460kJ/kg(110kcal/kg),以後每增加3歲減去42kJ(10kcal);到15歲每日約為250kJ/kg(60kcal/kg)。
2.營養物質
營養物質包括蛋白質、脂肪、糖、維生素與無機鹽。其中蛋白質所供熱量占總熱量的10%~15%.構成人體蛋白質的氨基酸有二十餘種,其中8種必須由食物供給。脂肪是供給熱量的重要來源,占總熱量的25%~30%,嬰幼兒需要脂肪量每日4~6g/kg,6歲以上每日需要3g/kg.糖是人體熱量的主要來源,占總熱量的50%~60%,每克糖産熱17.2kJ,嬰兒需糖量每日10~12g/kg,2歲以上小兒需糖量約每日10g/kg.維生素與無機鹽每日需要量甚微,雖不産生熱量,但對維持生長發育與生理功能均不可缺少。
3.水的供應
正常嬰兒需水量為每日100~150ml/kg,1~3歲約需要每日110ml/kg,以後每隔3年減少每日25ml/kg.成人需水量為每日50ml/kg。
小兒合理喂養還應注意些什麼?
1、提倡母乳喂養
母乳中不僅含有适合嬰兒生長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而且含有豐富的抗體,活性細胞和其它免疫活性物質、人乳美味可口、新鮮适口、無細菌污染同時易于消化吸收,可增強小兒抗病能力。母乳中含有抗體,臨床上母乳喂養的嬰兒呼吸道感染、消化道發生率較人工喂養者低。
2、合理添加輔食
随着嬰兒的生長發育,消化器官和神經系統進一步發育成熟,單純哺乳已不能滿足機體的需要。因此,不論是母乳或人工喂養兒到一定時候均需适時地添加輔助食品。嬰兒在3~4個月時可加少量米糊、菜泥、蛋黃等,使之慢慢适應。具體在給嬰兒添加輔食時應根據個體的實際需要和消化能力不同,按照一定的原則即由少到多、由細到粗、由稀到幹、由一種到多種的進行。同時,每次添加新的輔食時應注意四季的變化和嬰兒的身體狀況如發現發熱、嘔吐、腹脹、腹瀉、夜睡不安時應減少或暫停所加的哺食。嬰兒4~6個月時生長發育的速度比較快,此時嬰兒的各個消化器官的功能發育尚未完善,輔助食品添加得過早或過晚,或者食物選擇的種類不合理都會對嬰兒的營養健康狀況有傷害而造成嬰兒消化功能紊亂導緻營養不良。
3、适當掌握斷乳時機
随着嬰兒逐漸長大,其消化功能也逐漸完善,乳牙開始萌出,咀嚼功能加強,因此應選擇适當時機斷乳。人乳按其所含營養成分的不同可分為初乳、過度乳、成熟乳、晚乳。初乳的蛋白質,維生素含量較高,而成熟乳和晚乳的營養成分逐漸減少。嬰兒在8~12個月時,繼續哺乳,一方面不能滿足嬰兒的生長發育需要,另一方面又會影響輔食的添加,從而産生一系列營養缺乏性疾病,如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營養性貧血,微量元素缺乏,維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等。因此主張8~12月斷乳,最晚不過1歲半。
4、合理安排膳食結構
斷奶後的幼兒仍處于生長發育、物質代謝的旺盛時期,其乳牙尚未出齊,脾胃運化功能還未健全,如果膳食安排及營養調配不當,均會影響小兒的身體健康。如有些家長給嬰兒簡單的喂稀粥,泡餅幹,蛋糕之類,緻使蛋白質,維生素攝入不足而發生營養不良;又有些父母過于溺愛,以甘肥、生冷之物任其食之,造成積滞内傷,損傷脾胃。
合理的膳食調配首先要保證食物的種類多樣化,廣泛攝取生長發育所需的各類營養素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無機鹽、水、礦物質、纖維素等;其次各類營養素的搭配應比例适當,熱量均衡。一般來說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重量比值接近1 1 4~5,各占總能量的10%~15%、25%~30%、50%~60%,保證葷素平衡,酸堿平衡,水鹽平衡;再次,食品的烹調加工應适合小兒的消化功能,做到細、碎、軟、爛,忌選甘肥油膩或辛辣刺激食品。
5、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小兒時期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要求做到規律化、合理化,即 根據實際需要定時、定量配給,不可過饑過飽,同時應吃好正餐,少吃零食,避免偏食,糾正厭食,食宜專心,進食易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