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疼他人,心理學上把它叫做同理心,意思是說能夠和别人生同樣的心理以此作為與他人相處打交道的一種處世哲學。這樣的能力我覺得在如今的社會中益發重要,自古以來帝王将相都一直強調得人心者得天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與人相處或共事,最怕的就是人心向背,而你卻不自知。有時候我們也把它叫做換位思考,假如在某一件事情上,如果你是對方的話,該如何處理這件事情,以及會産生什麼樣的内心感受,有了這樣的一份情感體驗,與他人的關系慢慢的就和諧一些,順暢一些。
在在一首歌當中這樣唱道,隻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整個世界将變成美好人間。當你學會心疼他人時,這就有可能意味着,你在慢慢的走入他人的内心之中,因而留下自己的 一翻足迹 。就像女孩子在談婚論嫁時,能找個知道噓寒問暖的人,就是最合适的人。人是有七情六欲的 ,你有你的情緒 ,我有我的 煩惱,隻是諸三千煩惱絲各有不同而已 。 個人都會陷入人生的谷底 ,會有一時的想不開,但雨後終究會見彩虹。在他人身處苦難之際,遭遇煩惱之時,你若溫情以對,便如同治愈良藥,剝開雲霧見月明。
但不是每個人都有心疼他人的能力,學會心疼他人,也變成了美好的品行。古代的帝王将相 ,凡是那些能夠體恤百姓疾苦的,他的江山便穩穩當當,反而是那些不顧百姓死活的,終究也把江山葬送在自己的手裡。 這種心疼他人的能力因人而異,不是每個人都先天具備的,即使孟子說性本善,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備這樣的同理心和能力。但是隻要是品行和能力,都是可以經過後天的培養和修煉的,隻不過是每個人修煉的水平和境界不同而已罷了 。修煉這個能力,就是在積累你的善因,以待善果。
當我們的人生經曆多了一些,漸漸地便明白了,佛家所說的普度衆生,樂善布施,耶稣崇尚的神愛世人,儒家強調的仁者愛人,道家的無為而治皆是相同相似的。生活中你會看到有些人,即使事業再成功 ,後來也是衆叛親離,這應該就與他的内心理念有原因吧。哲學上說,在一方面得到些什麼 ,必定會在另一方面失去些什麼,因而整個世界處在一個動态循環的相對平衡之中。短期内會獲得一些蠅頭小利,但丢了天下,失了人心不是我沒說的成功嗎?朋友不在多而在于精 ,正所謂患難見真情,當你在落魄之時,才能夠真正發現,哪些人、哪些事你來說才是至關重要的。
這個世界上并沒有所謂的天生的強者,即使是強者,也需要溫情以待,更多的時候強者是被生活所迫,逼出來的。學會心疼他人,懂得換位思考,擁有同理心,是你這輩子都要進行的修行。做一個溫暖有度,飲酒有品的人,就剛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