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壓軸戲”,人們為什麼用它指稱最精彩的那出戲?
所謂的“壓軸戲”并非字面上所指的最後一個演出的節目,它是京劇中的術語。在京劇形成今天這種表演形式之前,一場戲通常是由5出戲構成的。當時的京劇一般在下午一兩點鐘的時候鳴鑼開演,直到午夜散場。在長時間的演出中,為了吸引觀衆眼球,迎合觀衆生活規律,戲曲演員将整場演出分成了5大塊。
鳴鑼開唱便算“開鑼戲”,唱了一兩個小時之後,觀衆明顯有些困乏。演員就會抖出些提神的劇目,給觀衆緩解一下疲勞。這出叫“早軸子”。到了傍晚時分,在觀衆有些饑腸辘辘,準備回家吃晚飯的時候,戲班子便擡出一場鬧戲,暖暖場,這個環節叫“中軸子”。待到大家吃飽喝足,戲班子便開始整場演出的正戲部分,精彩的節目也開始登台亮相了。到倒數第二場的時候,吊了觀衆一天的胃口,該是表演精彩絕活的時候了,這場戲中,一般會請出班子裡的名角出場。所以,整部戲裡,前後幾出戲都是為倒數第二場名角兒演出作鋪墊的,因而倒數第二場被稱為“壓軸戲”。也唯有這一場,最讓觀衆叫好。整部戲曲唱到這個時候,夜深了,戲也漸漸接近尾聲了。最後,為了表示感謝,戲班通常會安排一場“送客戲”,稱為“大軸子”。這場熱鬧的武戲結束後,觀衆也就散了。
随着京劇的不斷發展,這樣的演出形式漸漸被一整部完整情節的戲曲曲目替代。但是“壓軸戲”這個戲曲術語卻被人們保留下來,并在其他領域更廣泛使用起來。人們借助于戲曲中“壓軸戲”,表示最精彩的演出部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