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可怕傳說?017年太子,14年皇帝,8年幽禁,又8年皇帝......,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明十三陵可怕傳說?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01
7年太子,14年皇帝,8年幽禁,又8年皇帝......
1464年2月,病重的朱祁鎮常常回想自己這一輩子,五味雜陳。
而最讓他放心不下的,是錢皇後。
自己被瓦剌人俘虜時,錢皇後把财物全部拿出來搞營救行動;
自己被幽禁在南宮時,是錢皇後終日相伴,善為勸解,相濡以沫;
自己被幽禁在南宮時,生了六個女兒三個兒子(入南宮前已經有三子三女),這些子嗣和女人要靠錢皇後針線補貼……
錢皇後為自己付出的太多,瘸了一條腿,哭瞎了一隻眼......
她太善良!!!
即使景泰的廢後汪氏(被降為郕王妃),錢皇後仍像尋常人家的妯娌一般,以禮待之......
也沒生個一兒半女。
所以,朱祁鎮臨終4條遺命的第一條,就是特别叮囑兒子朱見深:
“錢皇後千秋萬歲之後,與朕同葬。”
——朱祁鎮擔心周氏太野,會發難錢皇後。
02
周氏,是明憲宗朱見深的母親,昌平農家女出身。
朱祁鎮打獵的時候一隻兔子竄進了周家,農村人沒見過皇帝,全都躲起來了。
周氏當時才十歲,探頭探腦的并不驚慌,朱祁鎮覺得這小妮子有點意思,就把她帶進了宮裡,後來生了皇長子朱見深。
朱祁鎮複辟之後,複立朱見深為皇太子,冊立周氏為皇貴妃。
這時周貴妃的農村野性就出來了,缺乏教養,又不甘人下。
仗着兒子是太子,母以子貴,就不把錢皇後放在眼裡,還縱容太監奏請孫太後,希望改立自己為皇後。
(她覺得婆婆孫太後原來也是貴妃,兒子是太子,就被冊立皇後了,自己當皇後是順理成章的事)
卻被朱祁鎮罵了一頓,說她“有子驕人”。
不出朱祁鎮所料,朱見深剛繼位,麻煩就來了。
03
因為按明制,新君在給大行皇帝(對皇帝死後且谥号确立之前的稱呼)加尊谥号的同時,也得為其遺孀加尊号。
如果朱見深是皇後的兒子,是嫡子,那麼沒有任何問題,隻需要給錢氏加尊号就行了。
但朱見深偏偏是庶出,所以按慣例除了皇後之外,也得給生母加尊号。
這種情況,之前在明朝出現過一次。
景泰稱帝時,先加英宗的生母皇太後孫氏的尊号為“上聖皇太後”,然後加自己的生母吳氏為皇太後。
多了“上聖”二字,表示嫡庶之分。
如果按照這個前例辦,本來不會有任何風波,偏偏周氏不依。
朱見深關于議兩宮太後尊号的旨意剛送到内閣,周氏的随身太監夏時就前後腳到了,說,錢皇後久病,不足以母儀天下,所以不應該稱太後,周貴妃是皇帝的生母應獨得太後的尊号。
内閣大臣們心裡明鏡,這是周貴妃自己的意思。
李賢為内閣首輔,照例先發表意見,他認為英宗的遺诏對後妃的名分已作交代,兩宮應該并尊。
李賢說的是祖宗法度。
彭時則從聖賢道理來力争——朝廷所以服天下,在于正綱常、定名分,如果從太後開始就不予遵守、肆意破壞,天下人怎麼會服氣?
比說大道理,宦官當然不是大學士的對手。
夏時隻好回去複命。
04
不久,又回來了,傳達了周貴妃的旨意:
“我兒子是皇帝,我就應該是太後,哪會有沒兒子還能當太後的人?”
并搬出宣德十年(1435年)英宗獨尊孫皇後為太後作為依據。
彭時立刻接過話頭:“今日之事與宣德年間不同。胡皇後當時已經讓位退居别宮。現在呢,名分俱在,怎麼能這麼幹?”
夏時:“那内閣就替錢皇後寫一份讓位的诏書嘛。”
彭時冷笑:“先帝在的時候又沒有廢後,現在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情誰敢幹?”
先帝爺都搬出來了。
夏時無言以對,就危言恫吓,說彭時肯定是受了錢皇後的好處,心懷二志,欲陷皇帝于不孝。
彭時幹脆直接搬出了老祖宗:“太祖太宗神靈在上,誰敢有二心......如果不想讓皇帝背上不孝的罵名,就應該兩宮并尊。”
李賢也在旁助力争辯......
比說大道理,宦官當然不是大學士的對手。
内閣又赢了。
最終,錢皇後的尊号是“慈懿皇太後”,周貴妃的尊号隻是皇太後。
慈懿,仍然有嫡庶之分,讓錢皇後壓過周貴妃一頭。
05
上尊号的風波總算過去。
錢太後辛苦一生,得到她應該得到的榮譽。
但錢太後是個弱者,不敢與周太後争個高低,也不敢召見朱見深,更不敢召見大臣,昭示周太後的不是。
做了四年有名無實的太後之後,錢太後于成化四年(1468)六月去世。
孝莊睿皇後錢氏畫像
鑒于朱見深即位之後的兩宮并尊,内閣堅持遵照英宗遺命,讓錢太後祔葬。
同時為了解除周太後的顧慮,也已經放出了兩宮一起祔葬的口風。
但周太後堅決不願意。
1、沒有兩位皇後祔葬的先例(擔心自己日後就會被擠出皇陵);
2、在尊号上讓步心有不甘,想在陵寝的問題上壓倒錢太後。
朱見深對母親的一再發難也感到煩惱,但對近乎蠻橫的母後毫無辦法。
彭時(此時已經是首輔)等人唯恐朱見深頂不住周太後的壓力,反複上疏講道理,但周太後就是不依。
朱見深左右為難,隻得将此事下禮部議,将矛盾公開化。
這一下,熱鬧了......
06
讓禮部廷議,明面上說是朱見深孝心,不忍違背親媽的意願,卻恰恰将周太後争地位要面子的德行暴露給了文武大臣和天下百姓。
禮部尚書姚夔參加過兩宮太後上尊号禮的廷議,對周太後的性格也早已熟知。
他立即召集在京文武大臣及翰林院、科道等官99人議陵廟禮制。
廷議的結果可想而知,主張遵照英宗遺命,以錢太後祔葬裕陵的意見一邊倒。
姚夔領銜向朱見深上了請命疏。
朱見深的批複是:
“卿等所言,固是正理,但聖母在上,事有窒礙,朕屢請命,未蒙俞允。朕平昔孝奉兩宮如一,若因此違忤,豈得為孝。今當于裕陵左右擇吉地安葬,崇奉如禮,庶幾兩全。卿等其體朕意。”
這就有點秀逗了——反複說自己是孝子,卻不說具體意見,還把親媽推出來當靶子。
當年孫太後何等精明,都不是文官們的對手,何況周太後不過一個鄉村野丫頭出身。
關鍵,在文官們看來,這是皇帝在向他們求援啊。
07
于是乎——
翰林院學士柯潛、國子監祭酒邢讓,帶領32名翰林官及教官上疏,矛頭直指周太後;
以魏國公徐俌領銜,35位公、侯、驸馬、伯、都督、錦衣衛指揮,也上疏對彭時、姚夔等人的提議進行聲援;
接着,以禮科給事中魏元為首的,39名給事中、以河南道康永韶為首的41名監察禦史也分别聯名上疏;
最後,姚夔領銜,44名包括尚書、侍郎、都禦史及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官,再次上疏。
文武官員一緻認為:“以你爸爸的遺命為重,至于你媽,哪涼快哪待着去。”
上疏之後,包括内閣、五府、六部、九卿、詹事府、翰林院、科道在内,近200名文武官員一齊來到文華門前,上演了大明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官員集體請願活動。
朱見深見此仗勢,隻有當滅火隊長了,跑到清甯宮,從巳時磨到申時,懇請親媽順從人心。
周太後見文武大臣直接A過來了,兒子又不給自己出頭,隻得表示妥協。
文武群臣跪了大半天,總算為朝廷争了臉面,歡呼雀躍,高呼萬歲,各自回府。
根據内閣和禮部的意見,錢太後得了個“孝莊獻穆弘惠顯仁恭天欽聖睿皇後”的谥号,葬于英宗裕陵左側。
“孝莊”什麼的倒無緊要,關鍵在一個“睿”字上。
這是英宗朱祁鎮的谥号,合葬的妻子可以有幾位,但冠以皇帝谥号的卻隻能是皇後。
在這一點上,周太後去世的時候,得谥“孝肅貞順康懿先烈輔天承聖睿皇後”。
但嘉靖十五年(1536年),被朱厚熜除去“睿”字,以别嫡庶。
争了一輩子,最後還是受人擺布。
不過,周太後棋赢一招,就笑到了最——
08
朱祁鎮的的裕陵地宮,至今保留着明十三陵裡獨一份的景象——
地宮保留着三座墓室,英宗居中,錢氏居左,周氏居右。
但是地宮的通道,左邊是堵塞的,右邊是相通的。
是的,沒錯,周太後在修建裕陵自己的墓穴時,還是搗了鬼。
PS:
弘治時,明孝宗朱佑樘曾和大學士劉健、謝遷、李東陽一起觀看裕陵圖,他們一方面認為這是管事太監所為,于理不合;另一方面也認為朱見深就算知道這個事也無可奈何,
朱佑樘就準備打通墓室。
但欽天監認為會震動地脈,影響風水。
且當時周太後還在世,已經升級為太皇太後,朱佑樘不好跟奶奶交待,不了了之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