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思維與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為什麼飛行器都是一些傳統飛行器的組合或變體,我們能否讓飛行器站起來自旋飛行?”起初覺得“好玩”,懷揣着聽起來“天馬行空”的想法,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生李澤波創辦了“旋鷹科技”,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互聯網思維與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為什麼飛行器都是一些傳統飛行器的組合或變體,我們能否讓飛行器站起來自旋飛行?”起初覺得“好玩”,懷揣着聽起來“天馬行空”的想法,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生李澤波創辦了“旋鷹科技”。
9月16日,在2022年廣發證券大學生微創業行動啟動儀式暨2021年大學生微創業行動成果發布會上,“旋鷹科技”入選2021年度“科創之星”,獲得5萬元扶持資金。
李澤波感慨說,為了這份科研熱情,他和團隊成員克服了一個個困難,“如果自旋飛行方式能為飛行器帶來更好性能,在應用上有突出優勢,它将成為未來無人機發展方向之一。除了内心的信念,做原始創新更需要來自社會的認可,我們也會繼續将硬科技創新堅持到底”。
近年來,硬科技創新已成為衆多大學生投身創業實踐時瞄準的熱門賽道,風口已經到來。活動現場,中央财經大學生商學院黨委書記、教授葛建新發布的《2021年大學生微創業行動項目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也顯示,通過對全國249所高校、上千個項目分析發現,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表現出了強烈的技術傾向,涉及新材料、新能源、無人駕駛、人工智能等領域。
結合“痛點”,硬科技也可以有溫度
4年前,基于對騎行運動的熱愛,一群同濟大學的學生開始研發碳纖維公路自行車輪組。如今,銷售産品的線下門店已有58家。“希望在傳統的運動自行車産業中走出一條中國制造之路”。
該項目負責人吳睿昌談到,疫情之下騎行風盛行,産業一片藍海。“我們的核心技術突破是自主設計的碳纖維幅條,簡單地說,相比于國外競品,使用我們的産品每爬升1000米海拔可以節約48秒的時間,已通過國際自行車聯盟的輪組強度測試”。
“我們正在用自主研發的國際領先技術,讓能量與信息在深地、深海和深空中一脈相傳。”重慶大學在讀博士生豐宇宸回憶說,幾年前他們了解到,我國石油鑽探設備上的能量信息傳輸技術受到國外公司壟斷。為什麼我國不能有自己的相關産品和技術?就這樣,他們的研發一幹就是8年。
豐宇宸說:“技術研發成功後,我第一時間選擇在最初立志的地方——石油行業進行落地研發,推出全球首款井下無線能量與信息同步傳輸設備‘油脈’,打通了我國自主研發國産化旋轉導向系統的最後一公裡,突破了國外公司的技術壟斷。”在他看來,由于技術具備高延展性,一脈相傳相關産品還可以在航空航天、風力發電和其他商用領域使用。
硬科技創新風口已到來。報告顯示,當下創業者均有很強的研發能力和豐厚的技術儲備,能更好地将技術與市場需求“痛點”結合,成為具備商業價值的創新創業項目。
當代大學生科技創新,既能圍繞國家發展趨勢發掘社會“痛點”,又能運用所學技術知識提出問題解決方案。在線上參與項目路演評審後,中南财經政法大學創業學院常務副院長鄧漢慧頗為感慨,“硬科技也有溫度,大學生創業者的科技創新項目也可以溫暖人心”。
研發啟明智能助盲用戶系統之前,創始人周江南便以公益志願者的身份接觸到了視障人群。“視力障礙者比我們想象的多得多,志願者能做的非常有限,科技能否做得更多呢?”早在2014年就讀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期間,周江南和團隊便開啟了用科技手段打造信息“盲道”的研發工作。
經過近5年無障礙輔助功能技術的研究,他們與7名盲人同吃住近3個月,研發的全套無障礙輔助功能技術,能夠讓盲人、聾啞人、肢體殘疾者、讀寫障礙者和老年人等都能平等享受互聯網帶來的便利。
“我們看到,一些創新項目專注于攻克硬科技,勇于向攻克卡脖子難題的核心技術發起進軍,還有項目充分利用了互聯網技術,呼應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會上,上海證券交易所公益基金會執行秘書長趙峰公布了一組數據,2022年是上交所創立科創闆的第4年,共有86家公司在科創闆上市融資近2000億元,從行業分布來看,新一代信息技術占47%,生物醫藥占22%,高端裝備制造占17%,新材料占8%等,“各類面向初創型企業的投融資活躍、創新創業熱土逐漸成形”。
硬科技創新創業的旅途“寂寞又漫長”
“開啟一個新項目靠的是一腔熱情,但是持續進行下去就需要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李澤波坦言,選擇全新領域進行創新研發,“缺少相關經驗參考,技術難點都需要自己解決,我們需要不斷探索自旋飛行方式的應用場景和技術優勢,把技術帶到現實中來”。
“近年來,腦機接口這一突破性技術的提出,在國際上擁有非常廣闊的市場。為下肢癱瘓的患者提供更便捷的出行方式,我們也提出了一套AI賦能的腦控智能輪椅系統。”北京理工大學在讀博士生劉思宇選擇腦機接口技術領域繼續研究,他希望做出更多突破性成果。
不過,作為初創企業,他們要走的路還很長。“腦控智能輪椅系統正在進行實驗驗證,與北京一些三甲醫院、養老機構達成了合作意向,準備申報二類醫療器械認證”。劉思宇說,希望盡早完成設備的産學研轉化,“相信在不久的将來,我們的設備能夠走進千家萬戶,服務更多有需要的人”。
将一項技術變為産品、商品,硬科技創新創業是一個“寂寞又漫長的旅途”。廣發乾和投資有限公司硬科技行業部投資總監袁雪鋒認為,“從技術到産品,要面對供應鍊、産量、商業拓展等諸多方面問題,團隊不完備也是常見狀況,年輕創業者要讓自己的心态更開放,學習不同技能技巧,早日帶領企業走向正規”。
“大學生創業者視野打開了,對整個社會發展和産學研結合的認知打開了。”梅花創投董事總經理談文舒坦言,“在我國,還有大量科技成果‘躺’在研究室和論文堆中,大學生創業者能夠與導師、團隊一起把這些成果進行産業化,是非常好的實踐。”
他建議,大學生創業團隊同樣要注重人才,“有一個簡單的公式稱為‘鐵三角’,即要有一名技術大牛,有一名對行業應用很了解的行業老兵,還要有一名超級銷售,能夠打破行業認知将全新商品賣出去。這就需要團隊不隻把眼光放在學校内部,還要能将行業中的人才吸引到團隊中”。
葛建新提醒說:“技術人員創業千萬不要過度表現出對技術的鐘愛,而忽視了商業的調整,要在自己的創業過程中融入更多商業因素。當下,高校、企業、社會、平台等已經形成了一個創業生态系統,把創業扶持生态圈擴大,提高平台治理能力和效率,将成為我國高校創業教育中的獨特模式。”(記者 孟佩佩)
來源:中國青年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