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很久很久以前,黃帝身邊有一個叫倉颉的人,是黃帝的記事官,後來也叫史官。據說生有“雙瞳四目”,就是重瞳啦,一個眼珠裡兩個瞳孔,感覺好霸氣的樣子。
倉颉作為記事官,每天除了要記錄下來狩獵的數量,谷物的存量等等物品情況之外,還要記錄下來部落發生的大事。最開始倉颉用結繩記事的辦法,還勉強夠用。
随着部落的發展,事物越來越多,越來越龐雜,簡單的打個繩結或者解開一個繩結,已經沒法确切的記錄下來了。倉颉就想了個辦法,在繩結下挂貝克,多了就增加貝克,少了就去掉一個,特殊事件就用特殊的貝克。
但是,時間久了,事情越來越多,還是不免錯漏遺忘。甚至在一次黃帝和炎帝的談判中,倉颉因為提供了錯誤的史實,導緻了談判失敗。倉颉因此也非常羞愧懊惱,于是,他日思夜想,四處遊曆,到處求教,想找到解決的辦法。
有一天,倉颉到南方巡狩,以“羊馬蹄印”為源靈感。倉颉日思夜想,到處觀察,看盡了天上星宿的分布情況、地上山川脈絡的樣子、鳥獸蟲魚的痕迹、草木器具的形狀,描摹繪寫,造出種種不同的符号,并且定下了每個符号所代表的意義。
他按自己的心意用符号拼湊成幾段,拿給人看,經他解說,倒也看得明白。倉颉把這種符号叫做"字"。
《荀子》、《韓非子》等古籍中也有關于倉颉造字的記載。倉颉是否真有其人,并沒有确切的資料,但是有好事者推測倉颉是黃帝的史官,因此,倉颉又号稱史皇氏。
中國的文字從此開始出現,倉颉也創造了第一種造字方法,象形造字法,此後,又演化出了指事、形聲、會意、專注、假借等造字方法,中國文字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完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