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發了一篇文章,引發了一些熱議和讨論,随後就收到了通知,說這篇文章傳遞了非正能量。
說是文章,其實也就是個小寓言故事,通過這個小故事反映一些企業在用人、管理上的一點現狀。為什麼我國企業的平均壽命隻有3年,中小企業大約僅為2.5年;為什麼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64%,卻仍面臨“用工荒”,為什麼會出現“70後不用,80後找不到,90後幹不久“這樣的情況。希望能夠通過這樣一則小故事,讓存在這種狀況的企業看到問題、正視問題,進而修正問題。
今天的社會是一個多元化、多樣化、多選擇的社會,我們的确需要“正能量”。什麼才是正能量。對于同樣的一件事,如果從不同的視覺和角度,産生了不同的理解和評判,又該如何去判斷哪個是「正能量」,哪個是「負能量」呢。舉個例子,一位90歲孤寡老人撿垃圾供養一位貧窮大學生讀書,對于這樣一件事情,如果從不同的角度一樣會産生不同的評價。這就是事物的正反面,事物的正反面是客觀實際,這種客觀實際不會因為評價角度的不同而改變。
事物的客觀實際隻能随着事物的不斷發展而變化,「正面」和「負面」在一定條件下會發生轉化。如果對某件事我們隻講其正面,就會掩蓋掉不足和錯誤之處,最終甚至可能釀成更大的錯誤,「正面」則轉化成了「負面」。反之,如果指出了不足、錯誤,雖然當時貌似「負面」,但其會引起注意并進而促成改進,「負面」也就轉化為「正面」。“問題是事物矛盾的表現形式,我們強調增強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就是承認矛盾的普遍性、客觀性,就是要善于把認識和化解矛盾作為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
所以,單純的用「正面」、「負面」說事或作為言論的判斷标準,是不科學的。那什麼才是科學的呢?就是:實事求是。
實事求是語出《漢書·河間獻王傳》:“修學好古,實事求是”,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有這樣一段關于什麼是「實事求是」的經典闡述:“‘實事’就是客觀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内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實事求是一直以來都是治黨治國的重要思想路線之一。
這個世界上沒有誰全是對的或全是錯的,如果一篇文章,有99%的評論是認同的,至少可以說具有一定的客觀性。如果非要無視這個客觀性,那這又是什麼能量呢?
歡迎關注“志彙CLUB”
免責聲明:如本文内容影響或侵犯到你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進行相應處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