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維是一位集美貌與才華于身的姑娘。
年紀輕輕就做了公司的高層,我們相識于一次晚點的航班,基于既來則安的心理,我坐在那兒翻着手裡的《雪國》,她卻在嘈雜的侯機室默默地背着什麼,特别用心。
登機時,才發現我們座位緊鄰,她指着我小幾上的書說:“川端康成寫了很多小說,這本是我最喜歡的,尤其是韓侍桁先生的這個譯本,文筆極其優美。後來很多譯本完全不能相提并論。”
我卻摒棄了和她聊書的欲望,忍不住問她,談判一定很辛苦吧?
她笑着遞給我一張紙說:“我并不是去談判,要去參加一個會,在背相關人員的資料。”
我一看,紙上密密地打印了很多個人信息——A君,某公司副總,愛好:打網球,喜歡穿藍色系衣服;B小姐,某公司高管,能說一口流利的英文,愛好:英文電影及小說;C先生,某公司董事長助理,愛好:蹦極、登山,有儀器般精密的頭腦,口才俱佳……
她解釋,這些都是很優秀的人,有的僅一面之交,有的并不認識,資料是業内朋友幫忙提供的,當然他們在業内比較有名氣,所以得到這些資料并不難,難得是如何和他們交朋友。
交朋友?
是啊,那些優秀的人,大多很有教養,交流起來很舒服,看起來很容易結識,但當吃吃喝喝後想進一步了解時,卻發現他們會有意無意地保持着距離,很微妙,看起來熟了,實則始終隔着一層面紗。
如果細緻地了解一個人之後,從生活細節入手,談一些他們熟悉的背景與愛好,再交流起來就比較容易了,畢竟沒有人能拒絕一個人的真誠。
是啊,網上流行一句話:“越優秀的人越不願意交朋友。”但誰又會拒絕一個同樣優秀又真誠的人做朋友呢?
2
有個很有意思的結論——你的水平,實際就是與你最親近的5個朋友的平均水平。評論雖不緻于多準确,但結交良友,聚攏人脈,在一定意義上确實就是經營自己。
孔子家語有一段名言:“我死之後,子夏會比以前更有進步,而子貢會比以前有所退步。”曾子問為什麼?
他說:“子夏喜歡同比自己賢明的人在一起,子貢卻喜歡同才質不如自己的人相處。”他提倡交朋友一定要結交比自己優秀,哪怕隻是某一方面的優秀。
在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結交比自己各方面優秀的人十分必要。
同事的孩子,大學畢業前收到了New York University的通知書,很多人向他取經教子經驗。他說,一個人身邊的人與所處的環境同樣重要。
原來他女兒寝室的四個女孩兒,畢業前都收獲了好前程,除了他女兒考取紐約大學的研究生,另兩個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還有一個女孩則收到了一家大公司的Recruiting book。
四個女孩,一個看一個,拼命學習,擰成一股勁,有一個人松懈了,另幾個人群起攻之,他說女兒冬天喜歡賴床,三個室友會一遍遍輪番去叫醒她,次數多了,她也不好意思,每天隻要鬧鐘一響,都會條件反射地坐起來。
一個人熬的時侯,總有堅持不住的時侯,在心裡時時想着放縱一下,但一群人的堅持就不一樣了,快要堅持不下去看到身邊的人還在拼搏,一咬牙一跺腳,絕不能放松啊,優秀的人身上最優秀的地方,就是比常人自律,而一群自律的人待在一起,已經抛開了普通人一大截了。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說的就是環境影響,也是它所産生的最終結果。和優秀的人做朋友,再到自己也變得優秀,是一個兀長而曆練的過程。
3
優秀的人好像一團光,吸引着身邊的人往前走,因為在光明中呆久了,自然而然,就不想回到混沌中去了。
與心地善良的人交往,高尚的品格能相互促進;與勤奮的人在一起久了,你不會懶惰;與積極的人交朋友,你當然不會再消沉。
“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隻是如今的社會過于現實。很多人慣于趨炎附勢,為了某種利益去交朋友,或金錢驅使,或權力依附,但這種友情經不起考驗,以品會友,以德會友,才能結交到真正的朋友。或許人生有許多的身不由已,但對于交朋友,自己有絕對的主導權。
一個人能走多遠,要看與誰同行;畢竟自身持續的努力,加上合适的機遇,再加上朋友的影響與幫助,很容易造就一個人的成功。
4
有個小故事:
有個路人發現路旁有一堆泥土,泥土中散發出芳香,他忍不住挖了些帶回家去,一時間家中竟也充滿香氣,這個人很好奇,向泥土發問:“你是珍寶,還是一種稀有的香料?”
“都不是,我隻是普通的泥土而已,”泥土答道。
“那你身上的香味從哪裡來的?”
泥土說:“這不過是因為我曾經住在玫瑰園和玫瑰生活久了而已。”這就是所謂“如入幽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的道理,和什麼樣的人相處久了,就會有相同的品性。
選對朋友,至關重要。
優秀的人,大多精神層次高,格局也大,他們自律努力,又通透豁達,有一定的雅量與定力,和這樣的人做朋友,能分享快樂,分擔痛苦,能促進學習,扶持成功。
但古希臘德爾斐阿波羅神廟的門楣,有一句著名的神谕:“認識你自己。”
這句話被萬人引用。它告誡我們若想和優秀的人交朋友,首先要學會認識自已,提高自己。
因為最好的人生,是自己給予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