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傳承優良家風構築幸福家庭

傳承優良家風構築幸福家庭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8 06:17:04

傳承優良家風構築幸福家庭(的親情是家風傳承的重要基礎)1

一個家庭的良好家風家教,就像是一片肥沃的土地,曆經一代又一代人的呵護與培積,在漫長時光中,日積月累地積澱,蘊含豐富物質,潛移默化滋養家族後代的成長成才。長輩對國家、民族、工作、生活、風俗、家人、朋友、陌生人等的态度,以及情感與做法,孩子都默默感受、浸潤、熏陶,一個靈魂就這樣去喚醒另一個靈魂。但另一個靈魂是否真的被喚醒,家風是否真的被傳承,還需要小輩有感應和接受。因而,情感鍊接是成功家庭重要特征,也是家風傳承的基礎。最好的情感鍊接應是“雙向奔赴”的。健康、可持續的情侶關系追求“雙向奔赴”,其實親情也一樣,它并非一句“血濃于水”就能自然達成。家庭成員,特别是代際間的“雙向奔赴”,需要正确理念的建立、有效能力的提升、實現途徑的拓展。

親情的“雙向奔赴”需要雙方都樹立應有的理念。親情關系讓親人因血脈相連而成為一體,彼此依賴、相互影響的,微妙又牽扯不斷。小輩兒時需要長輩養育照顧,長輩未來要小輩孝敬養老,這是中國式代際親情。在這養兒防老固有思維下,家庭人力資本投資更多出自部分利己主義,而非純粹的利他主義,存在“孩子是我的”觀念,無形中在愛與撫養時會将自己的模式與希望強加于孩子,讓孩子覺得,父母更關注的是自己能否為其争臉面、光宗耀祖,而不是真正愛自己本人。同時,中國式親情推崇自我犧牲精神。在兩代人的犧牲意願上,父母顯著強于子女,“隻要孩子好,自己無所謂”的思想自古傳頌。父母甚至認為扶養幫助子女是自己的義務,孩子孝順是自己的福氣。加之,獨生子女政策推行,長期一家大小圍着一個孩子轉的模式,讓許多孩子産生“父母的都是我的”理念,形成父母就該為我做好一切的思維定式和習慣。“孩子是我的”和“父母的都是我的”理念驅動的行為與奔赴對方的方向相反。如果沒考慮孩子的感受,綁架親情,即便父母對孩子衣食住行無微不至地關懷,對其前程學業殚心竭慮地謀劃,道理經驗不厭其煩地傳授,孩子也未必認同與接受,甚至視為愛的桎梏而逆反。父母失望情緒積累的結果是兩敗俱傷,想要傳承的東西反被嫌棄。反之,如果沒有考慮父母的感受,把父母給予的幫助當作義務,把父母無奈接受當作應該;或者不切實際地要求父母奉獻他們的時間或财物,甚至将其與未來的盡孝挂鈎、交易;或者仗着父母對自己的愛而過度消費親情;或者無視曆史情況一直糾纏抱怨原生家庭對自己一生的影響,這些一味強調自我的想法必将導緻對親情的不滿,那麼怎麼可能樂意主動傳承家風?代際間應該樹立親情必須“雙向奔赴”的理念。有了“雙向奔赴”的親情,家風的傳承才有了更明确更具體的内在指向、内容和動力。

親情的“雙向奔赴”需要雙方都主動提升相應能力。最近熱播劇《人世間》中平凡的小兒子周秉坤,渴望得到父母認同的情緒爆發片段被高評。這種渴望并非個案,可見親情的“雙向奔赴”也非易事,不是有了愛就能順利實現,它需要雙方學習提升親情有效“雙向奔赴”的能力。親情的“雙向奔赴”若要善做善成,最好能同頻共振。因此,提高有效“雙向奔赴”的重要基礎之一,是開闊的視域、良好的認知。Doepke和Zilibotti 研究表明,父母對親子關系模式的選擇受父母自身偏好和社會經濟環境的影響,父母通過影響子女的偏好或限制選擇集的方式來影響子女的選擇。Marshall很早就強調家庭在人力資本投資中的重要性,并指出父母的收入水平、教育程度、預期能力都會影響到子女的人力資本水平。反之,子女受教育程度會對父母的健康水平産生積極影響,或者子女獲得某些技能時可能會降低父母習得該技能的激勵。可見,雙方的人力資本都為“雙向奔赴”提供了可能。

提高有效“雙向奔赴”的重要基礎之二,是身心發展規律的遵循。人具有能動性,每個個體成長的時代、區域、周遭都不同,親情“雙向奔赴”沒有标準步驟可操作。但萬變不離其宗,孩子處于不同時期,父母要做的重點不同,嬰幼兒時期(1~4歲),父母關鍵是進行“陪伴”和有“耐心”;兒童時期(5~11歲),父母關鍵是給予“寬容”和開放“學習”;少年時期(12~18歲),父母關鍵是能夠“理解”與“指導”;青年初中期(19~30歲),父母關鍵是做好“顧問”和“支持”;青年中後期(25~35歲),父母關鍵是學會“放手”與做“後盾”;中年人(36~55歲),父母關鍵是盡量“自怡”與“克制”;做老年人(55~歲)的父母,那就是開開心心地頤養天年。而孩子與不同時期父母的關系,應該是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

提高有效“雙向奔赴”的重要基礎之三,是了解對方心理,能夠有效陪伴。親情陪伴不能狹義理解為“在一起”,其真正含義應該是:“雙向奔赴”,走近對方經曆的人與事,走進對方的精神世界,走向雙方共同的成長。父母要學習了解兒童及青少年發展心理學,孩子也應該學習老年心理學。家庭教育很重要,父母要學育兒經,能夠面向孩子的未來,尊重其人格尊嚴,明白個體差異,明确發展階段,因循教育規律,寓教于樂于生活等。孩子也該學養老經,真正認識老人,充分理解,提高身心陪護能力。親情“雙向奔赴”還可以通過提高策劃營造能力,在有紀念意義的日子或節假日開展溫暖人心、記憶深刻的活動與儀式等。總之,親情有效“雙向奔赴”需要雙方不斷自覺修行。

親情的“雙向奔赴”還需要多方協力促進願望的實現。創造條件同做一件事,雙方有了共同的話題,共同面對人與事,便能積極溝通交流,甚至辯論,才更有可能培養出親情,潛移默化價值觀與為人處世方式,傳承家風。但單純依靠家庭個體,受社會文化、環境技術、時間精力等限制,親情的“雙向奔赴”是有局限性和困難的。親情“雙向奔赴”的願望實現,還需要家庭盡責、輿論引導、政府推動、社會協同。這項工作其實各方都已有所意識并行動起來,2021年10月全國人大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之前各省已紛紛頒布相關條例,福建省人大2020年7月通過了《福建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2021年11月全國人大出台60歲以上老人陪護假的規定,老年人患病住院治療期間,其子女的用人單位應當支持護理照料,給予獨生子女每年累計20天、非獨生子女每年累計10天的護理時間,護理期間享受與正常工作期間相同的工資福利待遇。福建等各地在此之前也有相應規定。這就從法律高度給親情“雙向奔赴”提供了一定的保障。針對幼與老照顧的困難,各方力量與資金也都高度重視托幼托老的開展,甚至關注長期護理人員的身心問題,幫助家庭成員更好扮演工作家庭的多重角色。但總體而言,目前指導幫助父母向孩子奔赴的多,指導幫助孩子向父母奔赴的少;讨論現象與問題的多,拿出具體措施并落地的少。這還亟待政府、社會、家庭、個人在多方面的不懈努力。

親情“雙向奔赴”是人人向往的美好,是家風傳承真正落地的重要基礎。它所承載的,絕不僅僅是一個個體或一個家庭的期盼,更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希冀。

(作者系福建省婦女理論研究會會長)

來源:福建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