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五中全會即将在10月份召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是其中一個大熱點。在認識、适應、引領新常态的當下,傳統行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程度加深,新興産業層出不窮、表現不俗。因此,中國經濟網特别挑選了汽車制造、家電、房産、計算機和通信、紡織、百貨、基建、銀行、能源、鋼鐵等十大傳統行業,以及無人機、機器人、3D打印、物聯網、新能源車、互聯網金融、專車服務、智慧醫療、餐飲O2O、服務業O2O等十大新興行業,分别進行了梳理和展望,以便讀者能更清晰地了解這20個行業正在以怎樣的姿态迎接“十三五”的到來。本文即《十大傳統行業轉型升級、十大新興行業前景展望》系列報道中新興行業發展第8篇。
經過近兩年的補貼大戰熱炒,滴滴、快的、Uber、易道、神州等專車服務已被廣大消費者所接受,但是專車服務卻一直遊走于法律灰色地帶,既有内憂也面臨外患,于夾縫中生存。當下,專車高補貼開始“退燒”,車費悄悄“上漲”,業内認為,這些現象符合商業本質,發展初期各大品牌靠燒錢搶新用戶,進入到成熟期後,均會将注意力放在用戶體驗上,價格戰并非長久之計。
專車市場還有10-15倍的增長空間
近年來,随着移動應用的迅猛發展,傳統出租車行業的經營模式受到了極大沖擊,用戶開始逐漸習慣通過手機應用“電召”出租車,這一趨勢使得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城市公衆交通運營競争中。
其中,以“中高端”、“商務”為特點的專車服務愈發顯現出異軍突起之勢。快的、滴滴在經曆了一整年免單比拼、閃電合并的混戰之後,開始逐漸将重心轉移至專車服務,相繼推出一号專車、滴滴專車等應用,憑借已有的壟斷屏障試水專車市場。
以往以傳統汽車租賃為主要業務的神州租車,亦悄無聲息地完成了其與優車科技的先期合作,于2015年1月正式進軍專車市場。各專車應用在2014年底至2015年初集中上線後,随即開展了轟炸式的補貼推廣,用戶隻須支付等同于普通出租車的資費,即可享受到專屬用車的服務,包括得體的司機、全程開啟的空調、特殊人群靠枕、飲用水等等,有口皆碑的服務更使得專車服務得到了廣泛的支持。
8月14日,易觀國際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7月31日,滴滴快的以110個城市位列專車服務覆蓋城市數首名;易到用車覆蓋了88個城市;神州專車覆蓋了66個城市。
此外,2015年第二季度,神州專車、Uber和滴滴快的分别以66.7%、61.6%和59.6%分别占據中國專車服務活躍用戶平均次月留存率的前三名。從2015年第二季度中國主要專車服務APP用戶收入分布中可以看出,神州專車和Uber用戶總體收入較高,月收入超過12000元的用戶分别占比33.6%和31.8%。
滴滴快滴柳青也認為,随着中國市場移動技術和互聯網服務的滲透率不斷提高,出租車和專車市場還有潛力實現10到15倍的增長。
專車發展進入整合調整期
專車市場的快速發展,也讓專車司機賺得盆滿缽滿。
年初專車公司的高額補貼确實讓很多司機月薪達到2—3萬,“專車司機每天睡到自然醒,月入過萬不是夢”等廣告詞也刺激了很多人的神經。大家紛紛加入專車行列,當中不乏企業老闆、社會精英、新聞記者、社會中介,此前體制内的出租者司機也“下海”做起了相對自由的專車司機,一時間,感覺全民專車時代已然來臨。
但是,随着專車數量的快速增長,以及企業的戰略調整,專車市場目前出現了變相漲價、動态加價的現象。滴滴針對乘客的補貼額度大幅下調,1元快車券已經成為常态;Uber動态調價後,高峰時段最高執行3.9倍車費,同時對司機補貼減少;神州專車在9月份取消了原來“充100送100”優惠。
種種迹象表明,無論是對于司機還是乘客的補貼,專車瘋狂的燒錢行為都将臨近尾聲,取而代之的是可能成為常态的“動态加價”。
業内人士認為,目前,專車發展進入了整合調整期。雖然高額補貼帶動了專車市場的繁榮,但過多補貼不符合市場規律,減少和退出是必然,這種競争手段不可能持久。随着專車服務越來越普及,專車價格也會回歸正常。
濟南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征認為,互聯網 僅僅是一種手段和工具,互聯網專車的“專”是相對于普通出租車來說能夠預約,并不一定代表專車一定高大上,紅包和補貼以及提供礦泉水等,都是一種促銷手段,而且專車數量擴張導緻專車不再像以前具有稀缺性。
行業規範或将很快出台
市場存在巨大商業空間,巨頭間競争自然白熱化。一輪又一輪的補貼輪番來襲,消費者和司機都得到了最大的實惠。事實上,正是被廣大消費者追崇的專車服務卻一直處于法律灰色地帶。
進入今年以來,各地的專車平台負責人頻頻被當地交通等部門約談。上月底至本月初,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5部門對滴滴打車、優步中國、神州專車、易到用車4家專車平台企業進行了聯合約談,表明了北京對專車平台持續施以高壓的态度,提出整改要求,限期進行整改。
明明專車服務滿足了大衆出行需求,可國家為啥要嚴厲查處呢?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與現行法律法規的沖突。依據現有監管部門的法規,私家車等社會車輛不得從事營運行為,即不具備營運資質。
據了解,目前多數專車平台的車輛來源于兩部分:一是租賃公司;二是私家車加盟。由于國家對租賃公司車輛牌照進行了限制,因此專車平台的車輛主要是靠私家車來儲備。但是,按照目前的監管政策,理論上從正規租賃公司租賃的具有營運牌照的車子做專車才不會被處罰。因此,專車走上正軌的第一步就是獲取“合法身份”。
業内認為,一面是互聯網專車模式受到市場歡迎,是社會進步的體現,另一面是私家車非法運營以及地方政府和出租車行業的強烈抵制,專車行業還處于一種焦灼狀态,随着政策出台,這種形式應該很快會有所改觀。
據悉,2015年7月,交通運輸部制定的網絡約租車管理辦法和出租車改革方案中涉及出租車和專車的兩項相關制度均起草完畢,已報送至國務院批準,不久将面向社會征求意見。新的政策對現有專車運營提出了更高要求,對企業和司機的準入門檻、責任保險、個體經營、退出機制均有涉及。等到新法規的逐步實施,行業健康快速發展的階段或将到來。(中國經濟網記者段丹峰)
系列稿件:
傳統汽車業利潤下滑 新能源和車聯網成轉型方向
家電市場線上線下兩重天 新增長點鎖定智能化
O2O服務将告别撒錢擴張期 生存成首要任務
物聯網時代來臨 食品溯源保障食品安全
基建業:下半年有投資加碼 中長期靠“一帶一路”
3D打印百億産值待發掘 行業或将迎來爆發點
中國互聯網金融将洗牌 細分領域将打開生存空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