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聲茅店月,人迹闆橋霜。”這句詩大概大家都曾聽說過,讀完之後,會發現它有一種很親切的意境,這種意境可能是源于它的真實、生活化,非常具有畫面感,山與雲與景完美結合,形成一幅和諧畫面。
“雞聲茅店月,人迹闆橋霜。”兩句出自《商山早行》,它的作者溫庭筠是唐代詩人、詞人,溫庭筠是宰相溫彥博的後裔,出生在書香門第的他,才思敏捷,才智雙全,在家族中深受長輩們的喜愛,這首《商山早行》就是他智慧的結晶。
《商山早行》
作者:溫庭筠 (唐)
晨起動征铎,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迹闆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驿牆。因思杜陵夢,凫雁滿回塘。
第一句先寫黎明起床,天色尚早,但是此時此刻,車馬的鈴铎已震動;伴随着一種遊子悲思故鄉,自己已經開始踏上遙遙征途,“早行”之景與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現;第二句動靜結合:聽雞聲嘹亮,看茅草店沐浴着曉月的餘晖;闆橋彌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這裡渲染了一種悲涼的氣氛,為作者即将離開的心情再進行烘托。
第三句寫枯敗的槲葉,落滿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鮮豔地開放在驿站的泥牆邊,這是一幅十分唯美的畫面,閉上眼睛,漫步于鄉野小路,靜靜地看着花開,抒發了詩人平和的心境;第四句作者開始回想昨夜夢見杜陵的美好情景,補出了夜間在茅店裡思家的心情,與“客行悲故鄉”首尾照應;而夢中的故鄉景色與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鮮明的對照。
“雞聲茅店月,人迹闆橋霜”,為何會成為脍炙人口的名句?
浏覽完上面的分析之後,不難發現,作者所描寫的景物十分衆多:雞、聲、茅、店、月、人、迹、闆、橋、霜;高達10種,區區兩句詩便寫出如此多的意象,意象的種類和數量一多,自然畫面感也就更加的明顯,例如“雞”和“聲”結合起來,就會讓人想起雄雞引頸啼鳴的形象,同理,“茅店”、“人迹”、“闆橋”的組合,也會使 人聯想到不同的畫面。
為什麼說溫庭筠的《商山早行》是一首非常唯美的詩?
一、意象豐富,色彩鮮明
兩句詩皆用名詞,代表了十種景物,内容涵蓋豐富,畫面的多重組合,可以形成各種景象,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讓人不由自主的就在腦海裡生出具有生活氣息的情調來。
二、情感真摯,生活氣息強
旅途早行的景色,門前的雞鴨叫聲,鄉間的小路、路邊的花朵,都是非常具有生活氣息的景物,生活化的東西往往也更具有親切感,感情更容易貼合讀者,在一幅唯美的圖畫之中,難免會讓人真情流露,在這首詩裡面正是這樣的體現。
(本期編輯:王甯 如有侵權,請告知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