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學習楷書收筆是一個難點
收筆是書寫筆畫的最後一個動作。經過前面的起筆和行筆後,長途行筆已經有些疲憊了,所以不少朋友在書寫到最後的這個收筆動作,經常出現倉促或者筆力達不到的情況。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起筆的時候還注意筆法,但是到收筆的地方,隻會頓筆回鋒,缺少一定的變化。
以上的這些情況,都是收筆不到位的一些表現。既然收筆如此重要,那麼到底應該如何做到正确的收筆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關于收筆的一些關鍵點,特别是學習楷書的朋友,一定要理解掌握其中的方法和技巧,并且加以靈活運用。既然收筆是一個難點,那麼,怎麼樣才能寫好呢?下面我們給大家分享其中的一些要點。
首先,以楷書為例,我們需要強調的是,收筆的時候,筆力一定要送到筆端,哪怕是最後筆鋒離開紙面的時候,仍然是筆力滿滿的,有一種力透紙背的感覺。到了收筆的時候,筆杆雖然是慢慢提起,但是筆鋒卻仍然是入紙的狀态,這樣收筆表現出來的線條才能神采奕奕,精神飽滿。如果力量不到,并且倉促收筆的話,寫出的筆畫會幹枯毛糙。
另外,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光是力量到了還不夠,在收筆的時候,還需要做到堅決果斷,特别是在回鋒的時候,不可以遲疑不決。有些朋友在書寫楷書的時候,也會注意到回鋒收筆,但是下筆卻猶猶豫豫,寫出的筆畫給人一種筆鈍墨滞的感覺,這種敗筆也是非常不可取的。當然了,要做到幹淨利落,需要大量的練習後,才能把握住,光是嘴上說作用不大。
最後,是一個功力方面的問題。要想收住筆,首先需要鍛煉手腕的力量,練到收筆不墜之時才能留住筆。留住筆了,才能在轉折處提起來筆,筆提起來了,筆鋒的轉換就不是什麼大問題了。如果能做到上面這幾點,收筆自然就會神清氣爽,盡在掌握之中。
總體來說呢,特别是學習楷書,收筆講究的是端、穩、準、明、利,追求的是果斷幹脆,回鋒映帶之中,筆雖盡而意無窮,給人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當我們熟練掌握這些方法之後,真正書寫之時,自然會神采飛舞,渾然天成。
第二,學習書法如何正确選擇字帖
書法史上鼎鼎有名的四大楷書名家,有三位屬于唐朝楷書的傑出代表。歐陽詢獨步天下的歐體楷書以險絕著稱;顔真卿的顔體楷書大氣渾厚;柳公權的柳體最大的特點就是骨力滿滿,剛勁有力。在這唐朝三位名家之外,還有一位元代的書法名家,入選了大家公認的四大楷書名家,他就是趙子昂。趙子昂的楷書看上去流暢圓潤,同時暗藏骨力,和其他三位楷書大家的風格明顯不同。那麼,從技術上講,趙子昂是怎麼做到的呢?
首先,我們來聊一聊筆勢流暢的問題。趙子昂的書法堅守的是魏晉時期的筆意,特别是對二王的筆法推崇有加,并且加入了一些褚遂良的筆意。從趙子昂的起筆我們可以看出來,他的楷書并沒有像唐朝楷書那樣追求回鋒逆入,而是直接切筆入紙,尖筆比較多,下筆比較果斷幹脆。這樣做的效果就是,書寫起來筆勢比較的流暢,沒有太多的頓挫感。當然了,趙體楷書的流暢不光是因為起筆。在他的楷書中,有很多地方運用了行筆的筆法,點畫之間的遊絲引帶比較明顯,特别強調筆勢,這一點,也導緻趙體楷書看起來沒有任何呆闆的感覺。
說完流暢的關鍵點,我們再來說說他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溫潤的問題。溫潤其實很好理解,主要是由點畫的形狀決定的。如果行筆的時候圓轉用的多,方折用的少,自然就會鋒芒内斂,從而給人一種溫潤的感覺。從上面圖片的示範中我們可以看出,趙體楷書的圓筆用的比較多,收筆處比較含蓄,并不追求鋒芒,這也促成了趙體楷書的這一重要特點。
最後,說一說溫潤之中的骨力。一般來講,在楷書中,如果大量運用圓筆的話,會造成綿軟無力,也就是看上去比較柔弱。可是,趙子昂的楷書卻不存在這種問題。他是怎麼做到的呢?在小編看來,首先是行筆過程中方圓的并用,雖然圓筆多,但是方筆夾雜在其中,起到了一個提神的作用。另外,這和他的結體風格有點,結體多變,并且端莊挺拔,筆畫雖然圓潤,但是整體卻暗藏骨力。
我們在學習趙體楷書的時候,首先當然是要把握他的用筆特點和結體規律,不過,在臨習的過程中,還要寫出流暢中的骨力,這樣才能避免軟弱無力,更好的呈現出趙體楷書的神韻。
第三,學習楷書如何臨帖
為書法家畫家提供交流平台,為書畫愛好者提供學習機會,為收藏者打造專業的交流、鑒賞、拍賣平台;書法國畫等藝術作品展示與銷售,歡迎投稿進群!
臨摹,是學習書法的一個重要手段,不管是初學書法,還是功力深厚的書法名家,都注重平日的臨摹訓練。在說到臨摹的時候,很多人都把他當做一個概念來處理,都簡單的理解成了對着字帖抄寫。真的是這樣嗎?其實沒這麼簡單,“臨”和“摹”是有區别的。
我們先來說說什麼是書法中的“臨”。古人曾這麼定義:“臨,謂以紙在古帖旁,觀其形勢而學之,若臨淵之臨,故謂之臨。”簡單的說,就是把選擇好的字帖放在一旁,然後我們對着仿寫,這也是大多數朋友學習書法的時候最常用的一種方式。“摹”呢,和“臨”還是有區别的。古人說了:“摹,謂以薄紙覆古帖上随其細大而拓之,若摹畫之摹,故謂之摹。”通俗的講,“摹”就是将薄紙放在字帖之上,然後透過紙看着下面的字進行描寫。這種學習方式,一般朋友用的不多,第一是太麻煩,第二,學習起來也不方便,很容易将墨迹弄到字帖上。
看到這裡,有些朋友會說了,這也沒什麼大的區别啊,都是照着寫,隻是方法不同而已嘛。其實,不光是方法上的不同,這兩種方法在學習的關注點上也是有區别的。臨書呢,因為是照着仿寫,所以在點畫位置上可能并不是非常精确,書寫起來也比較流暢,強調的是筆勢的連貫,更注重于表現原帖的氣韻。
而摹寫呢,因為是完全照着去描,所以筆畫的特點自己結構的安排上會比較精準一些,容易将筆畫特點及結體安排表現出來,在筆勢上可能會稍微欠缺一些,畢竟不是正常的書寫狀态,這一點應該可以理解。
對于初學書法的朋友來說,下筆的時候,心中沒底,無論是筆法還是結體,腦中還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所以剛開始的時候,可以先摹寫一段時間。但是摹寫的時候,千萬不要照葫蘆畫瓢,基本的用筆法則還是要遵守的,否則也就失去了摹寫的意義。
臨寫呢,作為書法臨摹的一個手段,比摹寫稍微高級一些。需要注意的是,下筆之前,一定要胸有成竹,不能拿起來就寫。在臨寫之前,一定要仔細讀帖,了解用筆特點,掌握結體規律。下筆的時候,一氣呵成,不能看一筆寫一筆,要寫出原帖的筆勢和神韻,這才是臨寫的關鍵所在。
作為書法愛好者,特别是初學的朋友,當臨寫有困難的時候,可以先試着摹寫一段時間,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經過一定數量的練習後,自然會進入一個由刻意到自然的書寫狀态,從而達到一個穩步進步的目的。
第四,趙體楷書,流暢,溫潤,暗藏骨力
書法史上鼎鼎有名的四大楷書名家,有三位屬于唐朝楷書的傑出代表。歐陽詢獨步天下的歐體楷書以險絕著稱;顔真卿的顔體楷書大氣渾厚;柳公權的柳體最大的特點就是骨力滿滿,剛勁有力。在這唐朝三位名家之外,還有一位元代的書法名家,入選了大家公認的四大楷書名家,他就是趙子昂。趙子昂的楷書看上去流暢圓潤,同時暗藏骨力,和其他三位楷書大家的風格明顯不同。那麼,從技術上講,趙子昂是怎麼做到的呢?
首先,我們來聊一聊筆勢流暢的問題。趙子昂的書法堅守的是魏晉時期的筆意,特别是對二王的筆法推崇有加,并且加入了一些褚遂良的筆意。從趙子昂的起筆我們可以看出來,他的楷書并沒有像唐朝楷書那樣追求回鋒逆入,而是直接切筆入紙,尖筆比較多,下筆比較果斷幹脆。這樣做的效果就是,書寫起來筆勢比較的流暢,沒有太多的頓挫感。當然了,趙體楷書的流暢不光是因為起筆。在他的楷書中,有很多地方運用了行筆的筆法,點畫之間的遊絲引帶比較明顯,特别強調筆勢,這一點,也導緻趙體楷書看起來沒有任何呆闆的感覺。
說完流暢的關鍵點,我們再來說說他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溫潤的問題。溫潤其實很好理解,主要是由點畫的形狀決定的。如果行筆的時候圓轉用的多,方折用的少,自然就會鋒芒内斂,從而給人一種溫潤的感覺。從上面圖片的示範中我們可以看出,趙體楷書的圓筆用的比較多,收筆處比較含蓄,并不追求鋒芒,這也促成了趙體楷書的這一重要特點。
最後,說一說溫潤之中的骨力。一般來講,在楷書中,如果大量運用圓筆的話,會造成綿軟無力,也就是看上去比較柔弱。可是,趙子昂的楷書卻不存在這種問題。他是怎麼做到的呢?在小編看來,首先是行筆過程中方圓的并用,雖然圓筆多,但是方筆夾雜在其中,起到了一個提神的作用。另外,這和他的結體風格有點,結體多變,并且端莊挺拔,筆畫雖然圓潤,但是整體卻暗藏骨力。
我們在學習趙體楷書的時候,首先當然是要把握他的用筆特點和結體規律,不過,在臨習的過程中,還要寫出流暢中的骨力,這樣才能避免軟弱無力,更好的呈現出趙體楷書的神韻。
第五,如何從楷書過渡到行草書
看似可能是練的問題,但其實其中蘊含的思想的轉變。
大多數人都以為我現在寫了楷書,想寫行書的話,那找一本行書字帖來練不就可以了嗎?
當然這是一個辦法,但是這個辦法比較死,見效比較慢,并不推薦。
當初個人在學習行書的時候,是這樣的一種思想體會:因為我是學習行書入手,當然大多數都是以亂寫為主。那時候以為亂寫就是行書,其實大錯特錯。
所謂亂寫,就是盲目的去學習那些行書字的結構,比如我今天看米芾這個字寫得比較漂亮,我就把這個字的結構記清,我明天看黃庭堅那個字寫的很開放,我就把那個字的結構記清。
這是學書法的大忌,我因此有了二年彎路,後來重筆法,以為結構可自造,隻要平正就行,又因此走了兩年彎路。
學書法筆法和結構是分不開的,但是筆勢可影響結構。所以學習行書最重要的是體會筆法,此時的筆法和楷書的筆法略有不同。
學習楷書是為了把筆法練“死”
意思就是說,我們一定要建立一個穩固的基礎,一個出筆就有法度的下意識,而不是一寫出來就是毛筆字。
學習行草是為了把筆法練活。
然後,才能用活的筆法,去把楷書寫活。
練書法的過程一定是這樣的。
從楷書過渡到行書,并不是筆法有多難,而是我們對于用筆的方法,還沒有“想通”。
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系統訓練。
我能把練楷書時寫的橫豎撇捺,忘掉。
要換成行草書的筆法“提按轉折起行收”
橫豎撇捺勾就是死的,提按轉折起行收就是活的。
寫行書的時候我們就要注意到,用筆力度的變化,善用筆鋒的彈性。
提按轉折,無一不是利用筆鋒的彈性和力度寫出來的。
至于起筆,行筆收筆,則是我們訓練過程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什麼是折?什麼是轉呢?
轉很容易理解,如上圖1樣。
折的話,就得頂一下筆,,重新蓄力。
比如這個字,左邊,這四橫,都是折筆。
呈現方的角度。
這一豎,就是折筆後,蓄力,上提的過程,如:紅線條。
接上那個圓轉的部分,就是“轉”。筆畫牽絲由輕邊重就是按筆。
這就是提按轉折。
書法的所有筆法,這次是關鍵。是利用筆鋒的彈性,所做出來的。
所有的行書,任何人的行書,王羲之,顔真卿,張旭,懷素,米芾,蘇轼等等,他們所有人的字裡,都是這種筆法。
隻不過組合方式不一樣。
組合方式不一樣,也就是說他們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規律。這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學書法要專一的原因。
每個人的組合規律,如果在你還沒有掌握的時候,你就去學習别人的,最後你不但掌握不了這個規律,還可能邯鄲學步。
千萬不要覺得這是危言聳聽,這已經是我走錯過的路。雖然這條路是錯的,但是也有出路,隻不過南轅北轍,比較慢而已。
所謂的提按其實很好理解,按一下筆之後再提起來的過程,也就是筆畫由粗到細的過程。
用筆的規律就是提,按,提,按,提,按。
中間筆畫變換的部分就是行筆。
我們隻要懂了提按轉折起行收這七個字,就可以用這個,去代替橫豎撇捺勾。
注意他每一次按筆,如上圖1樣。圈裡的部分,總有一些,黑色痕迹比較重的,那就是按筆的部分或者墨色重合的部分。
隻有按下筆,墨才能重。
看字貼的時候一定要仔細,一定要注意到他們力度的變化。掌握了它們力度變化的規律,離入手就不遠了。
由楷書過渡到行草書,還是要在思想意識上發生轉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