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一鳴驚人”是說一個人平時不顯山不漏水, 沒有什麼作為,突然間人生就像開了挂,優秀的讓你猝不及防。
兩千五百年前,就有這麼一個人,大名鼎鼎的春秋五霸之一,曾經問鼎中原的楚莊王。
楚莊王即位時,不滿二十歲,面臨内憂外患,政局不穩。而莊王卻懶理朝政,每日歌舞升平,縱情聲色。一連三年沒發過一道政令,沒理過一天朝事。他身邊有位大臣,實在看不下去,入宮進谏。他對楚莊王說:“臣有一個隐語(相當于今天的謎語),想向您進獻!有一隻鳥栖息在南邊的土丘上,三年來從來不振動翅膀飛一下,也從來不叫一聲,您說這是一隻什麼鳥呢?”莊王知道是在說他,就說:“這可不是一隻普通的鳥啊!它三年不飛,是為了使羽翼長得更加豐滿,三年不叫,是因為它在觀察民衆。别看它不飛,一飛必定沖天,别看它不叫,一叫必然驚人!好了,我明白了,你下去吧!”半年後,莊王開始親自處理政事,他親賢臣遠小人,一邊整理朝綱,一邊制造武器,操練兵馬,伐齊戰晉,在宋地會合諸侯,終于稱霸天下。
以上這段文字記錄在《韓非子·喻老》中,是“一鳴驚人”最早的出處。
到了西漢太史公撰寫《史記》時,“一鳴驚人”又有了新的主人公齊威王,記載在《史記·滑稽列傳》中。
齊國的入贅女婿淳于髡kūn,個子不高,能言善辯,為人滑稽搞笑,經常出使各個國家,從來不會受到屈辱。此時的齊威王就像楚莊王一樣,不問政事,徹夜宴飲,放縱逸樂。文武百官也都荒淫無度,經常有外國侵犯,國家危在旦夕。齊威王身邊的大臣都不敢勸谏,後來淳于髡想了一個巧妙的辦法,用隐語規勸齊威王。他對齊威王說:“城中有隻大鳥,落在了大王您的庭院裡,三年來也不飛也不鳴叫,大王,您知道這隻鳥它在幹嘛嗎?”齊威王說:“這隻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此後,齊威王召集全國長官來朝奏事,有賞有罰,又發兵禦敵,拿回被侵占的土地。
讀了這兩個不同的版本,您覺得“一鳴驚人”的主人公到底是誰呢?筆者更傾向于楚莊王,因為這畢竟是最早的記載。
暫且不論主人公到底是誰?您認為這隻大鳥為什麼會三年不飛,三年不鳴呢?他真的是不求進步,遊戲人生嗎?不然,他隻是在韬光養晦,積聚能量,蓄勢待發。“一鳴驚人”哪有那麼容易,那麼簡單,在你閃亮登場的背後,一定經曆過千難萬險。竹筍需要六年才能破土而出,一個不鳴的巨人,并不是在沉睡,隻是暫時的沉默,他在暗自發力,苦練内功,等待厚積勃發的那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